佛学答疑

列表

学佛教对人生有什么益处?

佛学答疑“学佛教对人生有什么益处?”。佛教可以使人获得正确的人生观有人怀疑佛教是悲观的,因为它提倡“苦空无我”,认为人生充满着诸多的苦恼,认为眼前的世界都是因缘暂时聚合而成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永恒的。佛教并不是一种不负责的宗教,它先要我们认识这个人生是个苦恼的人生,然后进一步地分析这些人生的苦恼都是人自己的无知贪欲招来的,因此人人都可...

吃荤的人可以念佛吗?

佛学答疑“吃荤的人可以念佛吗?”。关于这个问题,印光大师有独到的解答。印光大师认为,“佛以慈悲为本,汝既吃肉,即无慈悲之心。此语乃为汝真实修行者说。若泛泛悠悠之人,虽不吃素,亦可念佛。非吃荤者,就念不得佛,不可不知”。(文钞三编卷二复陈莲英女居士书)所以“按理宜净素。虽势难即净,但宜少食。即食,亦当存一怜悯度脱之心。非吃荤人念不得佛...

我们怎么追求人生的快乐?

佛学答疑“我们怎么追求人生的快乐?”。关于应该怎么追求人生的快乐,佛教有详尽的解答。其主要的观点认为,世间五欲是迷人堕落恶趣的陷阱,也是痛苦的根源;天上虽有禅悦之乐,也不是毕竟处;唯有出世涅盘妙乐,才是绝对永恒的快乐。因为三界内所谓的快乐,都是乐极生悲——痛苦的根本,只有信佛学佛修行,寂静无染,无欲无求,证得涅盘,才是人生第一安乐事。∵...

什么叫做“发菩提心”?

佛学答疑“什么叫做“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须具备“为利众生”和“愿成佛”二种道心。然而,发菩提心主要的要件有三种:一、深心:要广修无量善法。二、悲心:要广度无量众生。三、直心:要正念真如,勇猛精进,自利利他。∵∵...

佛性是否即是灵魂

佛学答疑“佛性是否即是灵魂”。佛性与灵魂,是二是一,性者真实,妙明也,魂者虚妄,无明也。无明依性而起,如水与波,故曰是一,佛性常存不变,灵魂幻化无常,故曰是二。∵∵...

哪种善行功德大?哪种善行功德小?

佛学答疑“哪种善行功德大?哪种善行功德小?”。佛陀教导:“不净施的功德,不及行慈功德的十六的十六次方分之一。”“不净施”指的是为得名闻,为上天堂,为来生貌美财富,或为获得五欲享乐而布施,这种贪染的布施不外是执着罢了!有执着的布施虽然仍称为布施,但它的功德不及行慈功德的十六的十六次方分之一。∵“行慈”不是基于自利,而是为了利他,普遍关爱所有的人。...

人生最大的“恶业”是什么?

佛学答疑“人生最大的“恶业”是什么?”。最大的恶业是“毁谤佛法”。《大般若经》说:若人毁谤佛法,必堕无间地狱,无量劫受大剧苦,无解脱时。次大的恶业是“破和合僧”。《本事经》卷一,佛重说颂曰:“世有一法生,能起无量恶,所谓僧破坏,愚痴者随喜。能破坏僧苦,破坏众亦苦,僧和合令坏,经劫无间苦。”∵∵...

毁灭与寂灭是否一个“灭”?

佛学答疑“毁灭与寂灭是否一个“灭”?”。不是一个“灭”,毁灭是毁灭不了的。世间法,一个状态完了,缘起另一个状态;寂灭是烦恼的寂灭,烦恼消灭了,觉性就显现了,这是出世间法。死亡与涅盘,作用和意义皆不同。死亡,精神是死不掉的,精神是从物质来的,物质不灭,精神怎么会灭呢?人死了在物质上表现不出精神面貌,只不过精神不会在尸体上产生,但能够在能产生...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是什么意思?

佛学答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是什么意思?”。佛与众生虽有迷悟、苦乐的不同,但心体全是相同。所以《华严经》说:“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僧人”与三宝中的“僧宝”是一回事吗?

佛学答疑““僧人”与三宝中的“僧宝”是一回事吗?”。并非一回事。一、佛、法、僧的“僧”指四个比丘以上的僧团,至少要有四个比丘。二、“僧”和“僧人”不一样,“僧”指集体,“僧人”指个体。在僧人中,又分“圣僧”和“凡僧”两类。“圣僧”指见道以上的僧人,“凡僧”指从入道到加行道位的僧人。还有戒性纯真的真僧和戒性有瑕的相僧之别。作为供养、求戒、求法对象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