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答疑

列表

是否只有通过坐禅才能观察自己的心?

佛学答疑“是否只有通过坐禅才能观察自己的心?”。坐禅并不是唯一的方式,通过反省,也能观察我们的心。当然,反省能够观察到的层面比较有限。通过坐禅,则能培养观照力,对内心有更深层的认识。我们的心往往非常混乱,常听得有人说:平时也没察觉自己有多少妄想,可一打坐,妄想反而不绝如缕。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打坐时妄想比平时更多,而是因为以往从来没...

当习气刚刚形成时,怎样察觉、怎样对治呢?

佛学答疑“当习气刚刚形成时,怎样察觉、怎样对治呢?”。佛教所说的戒定慧,就是帮助我们改正习气的具体方法。社会上,帮助吸毒者改正,是让他们住进戒毒所;帮助犯罪者自新,则是请他们住进监狱中。其实,这些都是“戒”的方式。很多习气的产生,往往和环境有关。到戒毒所或监狱,就是让他们在一个特定的、不易引发习气的环境中改造,使原有的错误需求逐渐萎缩。至于佛教所说的戒...

怎样才能不退初心?

佛学答疑“怎样才能不退初心?”。俗话说,“学佛一年,佛在心中;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怎样才能不退道心?必须有善知识指导,并依修行次第持续修习。如果既无老师指导,又不能持之以恒,就很难保持初心。因为我们的心行基础是凡夫心,所以,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勇猛精进,才有足够的力量抵抗凡夫心,逆流而上,不退初...

佛教讲究真修实证,能否讲一下基本的实修方法?

佛学答疑“佛教讲究真修实证,能否讲一下基本的实修方法?”。佛教各宗派有不同的修证方法。但不论有多少修行法门,基础是共同的,必须由下而上地一步步修习。皈依,是修行的重要基础。事实上,它不仅是基础,本身也是高不见顶的修行法门,甚至一直可以修到成佛。皈依的修行,是以佛法僧三宝为所缘对象。而整个佛法修行,正是念佛、念法、念僧的修行。如《阿含经》的佛随念、法随念、僧...

对于在家居士,是否受持五戒就够了?

佛学答疑“对于在家居士,是否受持五戒就够了?”。作为在家人,严格将五戒持好还有些难度。尤其在现代社会,受持五戒会面临很多考验。不杀生就不容易做到,但更难的是不偷盗。现代企业存在很多偷盗问题,常常在有意无意中就会犯戒。至于不邪淫和不妄语,在如今这个红尘滚滚的世界,每天面对这么多诱惑,这么多境界的考验,稍不注意也可能违犯。所以,五戒看似简单,但也不容...

当别人嫉妒你时,该如何应对?

佛学答疑“当别人嫉妒你时,该如何应对?”。嫉妒心是一种什么状态,我想很多人都有体会。当我们看到别人成绩比自己优秀,事业比自己辉煌,就会感到失落或不以为然,进而甚至会去阻挠、伤害别人。因此,嫉妒也属于嗔心的表现方式。如果被别人嫉妒,有两种应对方式。一是不去理会,这是比较消极的方式;一是对对方抱以同情,尽力给予帮助,以此化解嫉妒心,这是比较积极...

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佛学答疑“怎样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当我们说到出世修行时,往往会联想到出家这种修行方式。若是这么定义的话,似乎与在家居士无关,其实不然。出世可以指出家修行,也可以指出世的超然心态。作为在家居士,虽不能在寺院、山林过一种远离尘嚣的清修生活,同样要具备超然物外的出世心态,不为世间种种名利声色所染,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出离心。有了这种心态,我们...

怎样克服在修学中遇到的障碍?

佛学答疑“怎样克服在修学中遇到的障碍?”。佛法告诉我们,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当然会有障碍。因为修行是改变原有习惯,对我们这颗混乱的心进行重新管理,全面整治。但无始以来,生命已形成巨大惯性,很难真正脱离原有运行轨道。这就必须发起出离心,也就是对五欲六尘的出离,对生命原有轨道的出离。我们初学打坐时,往往妄想纷飞。事实上,这正与平日的执着有关。最...

如何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佛学答疑“如何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忘却痛苦的方法有二,一是培养正面情绪。情绪有负面和正面之分,哪种力量更强,就会将我们导入相应的心理轨道。所以,我们要壮大正面情绪的力量,就像以增加体质来对抗疾病干扰那样。一是面对它,想想是哪件事令我们痛苦。狭隘的心是无法承受伤害的,这就会形成巨大的心结。其实,真正伤害我们的,往往是自己的心结,而不是...

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佛学答疑“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很多人不相信有六道存在,因为那是看不见的。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无须向外寻求,人间已然有六道之别。饿鬼,其特征为渴求无度,不知餍足。生活中,很多人对地位、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