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答疑

列表

什么叫作大乘和小乘?

佛学答疑“什么叫作大乘和小乘?”。什么叫作大乘和小乘?圣严法师开示: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什么大乘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所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

什么叫作顿与渐?

佛学答疑“什么叫作顿与渐?”。什么叫作顿与渐?圣严法师开示:顿渐的问题,许多人都会误解,总以为顿教的法门与渐教的法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修行法,许多贪图便宜的人,也都偏爱顿教而妄斥渐教。大家都知道,禅宗是主张顿悟的,是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源的,是主张前念迷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的。除了禅宗之外,没有一个宗派,能像如此直截了当而开门见山的...

为什么佛法认为一切源于心

佛学答疑“为什么佛法认为一切源于心”。问:科学认为行动源于大脑和思维,为什么佛法认为一切源于心呢?∵答:两者并不矛盾。我们的行为和大脑有关,以举手为例,如果是脑瘫患者,手就举不起来。但大脑又是由意识所控制。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是被大脑左右,其实是错误的。近代很多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存在独立于大脑之外的意识。可见,行为并...

什么是明心见性

佛学答疑“什么是明心见性”。问:什么是明心见性?答: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追上后,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

为什么学佛后反而有很多障碍

佛学答疑“为什么学佛后反而有很多障碍”。问:为什么学佛后反而有很多障碍?答:学佛有障碍是正常的。有些人学佛后一切顺利,事事如意。也有些人学佛后障碍丛生,麻烦不断。本来还平安无事,学佛后反而不顺起来,为什么菩萨对他们一点都不关照呢?其实,这就是各有因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命历程。有的人业障很多,但一时没有显现。现在学佛了,要完善人格、解脱生...

什么是魔障显现,怎样对治

佛学答疑“什么是魔障显现,怎样对治”。问:什么是魔障显现?怎样对治?答:魔的范围非常广泛。从佛教观点来看,主要有烦恼魔、生死魔、天魔、五蕴魔。而从广义上说,凡是障碍解脱修行的一切违缘都属于魔障。如身体疾病、家人阻挠、工作干扰等等。至于对治手段,我们要知道,魔亦由心所生。在修行中,不论遇到顺缘或违缘,只要我们具备智慧观照,转换思考角度,也...

什么是转依

佛学答疑“什么是转依”。问:什么是转依?答:修行,就是转依的过程。这也是佛法和哲学的根本区别所在。所谓转依,就是一种实践,是对生命的转变!我们了解生命,目的是为了改善生命,将充满缺陷的生命改造为解脱、圆满的生命。我们认识世界,目的是为了改善世界,将充满污浊的世界改变成清净、祥和的乐土。在唯识宗的修行中,转依就是转识成智,转...

为什么能带业往生

佛学答疑“为什么能带业往生”。问: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为什么又能带业往生呢?答:“带业往生”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并不矛盾。往生净土须具备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一前提下,允许带着尚未除尽的业力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另外,“业”和“善根、福德”并不完全对立。福德也是业,是善业。我们所积集的往生净土的资粮,都是善业。...

什么是贪、嗔、痴

佛学答疑“什么是贪、嗔、痴”。问:什么是贪、嗔、痴?答:贪,是一种染着的心理。所谓染着,就是对自己喜爱的对象产生贪念。贪的表现形式很多,吝啬就是其中之一,贪财的人,不但舍不得将钱财与人分享,甚至舍不得自己享用。骄慢也是其中之一,自恋的人,往往特别贪执自己的长处,觉得高人一等。谄曲还是其中之一,因为贪着别人的财富地位,就去溜须拍马...

什么是“般若”

佛学答疑“什么是“般若””。问:什么是“般若”?答:般若是梵语,和汉语中智慧的含义相当。古德之所以不译为智慧,而采用音译,是因中国文化中的“智慧”一词,不足以充分体现般若的内涵。世间的智慧,是建立在人类经验之上,是有限而有缺陷的。而宇宙人生的真实是无限的,以有限不能认识无限。何况,人类的理性是一柄双刃利剑,虽能带来很多利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