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答疑

列表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为何叫人修“忍辱”?

佛学答疑“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为何叫人修“忍辱”?”。法清法师答:菩萨修行有六个法门,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里所说的忍辱,可不是要人使劲憋着。因为憋着,就好像是筑了一道堤坝,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是在蓄积能量,一旦爆发,可不得了,会出大事。佛说的忍,实际是化解之意,先无条件地接受,然后将其化于无形。那么,怎么化呢?化当然是需要条件...

如何处贫居富?

佛学答疑“如何处贫居富?”。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贫穷?我们又如何来认定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富有呢?有的人高楼大厦,汽车冷气,锦衣玉食,福禄双全;有的人一生劳碌奔波,工作所得极为菲薄,仅能供给一家数口勉强温饱而已。其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都是由于个人宿世善恶业所招感的果报。∵就贫富而论,有钱的人虽然衣食无缺,华盖...

供佛的时候要念什么?注意什么?放供品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佛学答疑“供佛的时候要念什么?注意什么?放供品的先后顺序是什么?”。云乡法师答:把你的心无限扩大,没有任何对象,是最好的。做不到,你就可以念“愿此香花遍十方”等等。供养的食物,尽量在午前供,而且食物必须是人可以吃的。比如供菜,不能是白水把菜一煮就行了,必须是烹调到可以吃的,比你自己吃的还香,那才有功德。有人因为听说在佛前供花就可以长得美丽,为了这个而经常供花,这就有...

如何消除戾气?

佛学答疑“如何消除戾气?”。问题补充:总是喜欢跟同一个人生气,主要原因是猜疑不信任,妒忌心较强(提问者:wenfozhang)真圆法师答:戾气是众生习性之一,是与生生世世六道轮之行业回息息相关。戾气原本非指个人习性,是传统中医中所谓消极、不祥的信息,如《诸病源候论》中云“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今天则俗...

瞒着父母出家,请问应如何孝养父母?

佛学答疑“瞒着父母出家,请问应如何孝养父母?”。答:你在佛法上成就了,就是孝养父母;如果我们学得不成就,那对父母是大不孝。你在道业、在学术真正有成就,对于正法久住有贡献;在自己提升自己的灵性,了生死出三界。∵佛家常说「一子成佛,九祖生天」,这是报父母之恩,为什么?你成佛了,你家的父母、祖先受天人的尊敬,也会受天人的供养照顾,为什么?菩萨的父母,菩...

学佛能治病,那学佛的目的就是为治病吗?

佛学答疑“学佛能治病,那学佛的目的就是为治病吗?”。这当然不是!学佛是为成佛度众生,所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学佛后由随着学佛者心态的转变,业债的偿付,宿怨的消解,一些沉疴立愈,你可能感觉到,佛法是真有用,佛菩萨没骗我,这样有的人更易对佛法产生无上信心,更加精进修行。这就是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得佛智”。学佛的目的是:为自己了生脱死,更是为众生了生脱...

“般若”与“智慧”的区别何在?

佛学答疑““般若”与“智慧”的区别何在?”。济群法师答:般若是梵语,和汉语中智慧的含义相当,古德之所以不译为智慧,采用音译,中国文化中智慧这一名称,不足以充分体现般若的内涵。因为人世间的智慧是建立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它是有限的,有缺陷的。人类以有限的经验所建立起来的智慧,是不足以认识宇宙人生真实的,原因何在呢?宇宙人生的真实是无限的,而人类的...

请问这是自己诚心不足,或是因果已经成熟无法改变?

佛学答疑“请问这是自己诚心不足,或是因果已经成熟无法改变?”。问:弟子家庭多年离散,一直希望能破镜重圆,念了多次大悲咒,愿望仍不得实现。请问这是自己诚心不足,或是因果已经成熟无法改变?答:应该是功夫不到家,纵然是这里面有些因果,如果你真正诚心诚意,功夫到的时候必有感应。你看《了凡四训》,特别是《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你多看看你就明白,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法。世尊在...

在平时的修行中,如何能正确判断因缘与妄想的区别?

佛学答疑“在平时的修行中,如何能正确判断因缘与妄想的区别?”。济群法师答:妄想和因缘并不需要区别。因缘是总的概念,所有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正的、邪的,都可以包含在因缘里。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善的因缘,有恶的因缘,有好的因缘,有坏的因缘,有真的因缘,也有假的因缘。妄想本身就是众多因缘中的一种,所以不需要将它和因缘之间作什么区别。...

拜佛的时候应该作何观想?

佛学答疑“拜佛的时候应该作何观想?”。云乡法师答:最好的想法,就是没有想法,心地空明。如果做不到,那么你拜下去的时候,不要想着是你一个人在拜,是一切众生在拜,而且无量无边的佛,都在你这一拜之中参拜了。还有,我们拜佛的时候,心中往往有很多祈求,祈求我或者我的家人怎么样。这个心量太小,容易让人生起执着。应该祈求国泰民安,世界和平,这还是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