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答疑

列表

在理上我是唯一的,对吗?——理净法师答疑

佛学答疑“在理上我是唯一的,对吗?——理净法师答疑”。在理上,我是唯一的,对吗?(提问者:恒变∵)答:如果从理上讲,“唯一”是一个相对而言,并不是绝对的“唯一”。也就是说从理上讲没有绝对的“唯一”。“一”是对“二”或“三……四”而言,当没有“二”时,也就不存在“一”的概念。如在《维摩经》中,文殊菩萨问维摩诘如何是“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闭口不言。此时文殊...

佛教中的“开光”指的是什么?

佛学答疑“佛教中的“开光”指的是什么?”。一般人在正式供养佛菩萨形像之前,都要举行一个开光仪式,开光究竟是什么意义?有没有必要?是不是开光了,这个佛像就灵;不开光,佛像就不灵?到底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去替佛菩萨形像开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也曾多次提到。现代一般开光,已经趋向形式、迷信,把开光的意义完全丧失掉了。实际上,开光真正的意义,就是说明我...

佛教对孝道的看法如何?

佛学答疑“佛教对孝道的看法如何?”。佛门对孝顺之道有四种层次论说:一、物质界孝顺—生活起居,行住坐卧,照顾得很周全,三餐饮食照料无欠无缺,行动无拘无束,物质界方面使父母觉得无忧无虑,但精神方面,为人子女每每不能让父母称心如意,譬如父母在家独守门庭、孤独、寂寞无聊、心生凄凉、恐惧不安,做子女的不知如何安慰或安顿才好;或当子女的三不五时以...

受戒时候,如何得到戒体?

佛学答疑“受戒时候,如何得到戒体?”。受戒必须通过如法的羯磨、如法的仪式来完成。现在受戒,通常只是授戒和尚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待清楚。作为受戒人,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受戒,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受戒过程中,要听清楚授戒和尚的讲话,尤其是羯磨时一些关键的话,其中三次称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最为重要的,戒体就是在这时得到。因此,必...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止观?

佛学答疑“日常生活中如何修止观?”。在日常生活中,我觉得大家应该把这个心锻炼一下,如何锻炼呢?就要修止观,如何修止观?采用一定的方式,每天可以逐步来练习,从五分钟到十分钟,从十分钟到一刻钟,从一刻钟到半点钟,从半点钟到一点钟,逐步提高。那么最重要的条件是要调饮食、调睡眠、调呼吸、调心,这几种调相当重要,把这个资粮修好了,就可以静得下来...

佛教徒为什么要持戒?持戒是不是执著(著相)?

佛学答疑“佛教徒为什么要持戒?持戒是不是执著(著相)?”。对于佛弟子为什么要持戒,个人提出几点来做说明:1.持戒是佛弟子奉行自己的义务,也是一种责任。佛弟子远离杀生等不道德的行为而过着有道德的生活,所以持戒也是一种善行。《成实论》说:“佛弟子不为福报生人天等,亦不怖畏堕地狱等而勤持戒,但乐善法,故名清净。”优婆塞受持五戒;比丘持守两百二十七戒,必须名符其实...

为了不麻烦别人讲假话,算妄语吗?

佛学答疑“为了不麻烦别人讲假话,算妄语吗?”。佛教中所讲的妄语也是有“级别”的,有大妄语、小妄语及方便妄语之分。去别人家里,怕麻烦别人,自己没有吃饭,却说吃过了,这叫方便妄语。其目的不是为了伤害和欺骗别人,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这样的妄语一般来说是没什么妨碍的。戒律里有个案例,说一老比丘住在山里,某日,一只被猎人追赶的野猪从老比丘面前跑过,当猎...

“恒顺众生”,的意义何在?

佛学答疑““恒顺众生”,的意义何在?”。恒是以时间而论,长久不变之义,以空间而谈,不分国土,遍及无量三千,无有距离;顺是随顺度化,悲悯柔和之义。发起恒顺众生之愿,非菩萨人不能克成,最起码亦得证成无生法忍(梵语auntpattika-dharma-ksanti),方得恒顺众生,不致有退堕之念。众生是愚痴的,是刚强难调难伏的,是随顺五欲六尘的...

什么是般若?

佛学答疑“什么是般若?”。般若释义华译为智慧,但这个智慧,不是世间凡夫的聪明智慧,而是如来的圆常大觉,这种大觉,胜义谛中离于言说,今依世谛安立名相,假说有三。(参见:三般若)——《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三般若释义﹝出金光明经玄义﹞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此三般若体是圆常大觉也。即此一觉,有三种德,故名三般若。一、实相般若,谓本觉...

缘起是什么意思?

佛学答疑“缘起是什么意思?”。“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Hetu)、缘(Paccaya),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佛曾给“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