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答疑

列表

问:犯了盗戒怎么办?怎样才能消除自私?

佛学答疑“问:犯了盗戒怎么办?怎样才能消除自私?”。法师好:∵∵∵有几个问题还要烦请法师开示:∵∵∵1、2006年,我们办公室从一幢楼搬至另一幢楼,后来我回到原办公室看有什么遗漏的物品,在一个同事的办公桌的玻璃板下看到了一张观世音菩萨的相片,我就取了出来(相片一角不小心被撕坏了),拿回来后我就将这张观音菩萨的相片夹在一本字典里,也没有告诉我的那位同事...

问:请师傅慈悲开示,当念佛号的时候,为什么眼睛会很自然的掉下眼泪?

佛学答疑“问:请师傅慈悲开示,当念佛号的时候,为什么眼睛会很自然的掉下眼泪?”。答:好啊,这说明阿弥陀佛的悲心被你接纳了,就像绵里藏针,这个针把你的悲心给触动了,也就是说两种悲一沟通,你就会掉眼泪。应该掉的眼泪。我们常说,一个念佛人,他没有过哪怕一次掉眼泪的经历,那念佛都不是说很深刻的。但是,这里面也不能过分,掉眼泪你就哭哭啼啼,这也不行。哀而不伤,而且这个过程它很快就会过去,...

问:我经常在睡梦中做很多梦,造成睡眠质量很差,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不是因为日常生活

佛学答疑“问:我经常在睡梦中做很多梦,造成睡眠质量很差,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不是因为日常生活”。答:做种种杂七杂八的梦,这确实说明你的心散乱。这里面有日常生活的情况烙下的印子,日常生活烙下印子,或者日常需要追求的目标没有实现的一种境况在梦中的反应,也有多生多劫的一些前尘影事在那里翻卷。出现这么多梦不是好现象。庄子也说:至人无梦。我们做不到至人但至少梦要少一些,不要天天做那些乱七八糟的梦。出现这...

问:阿弥陀佛的“阿”字念成“ō”(音“喔”)可不可以呢?另外,打坐念佛时常会嗝气

佛学答疑“问:阿弥陀佛的“阿”字念成“ō”(音“喔”)可不可以呢?另外,打坐念佛时常会嗝气”。答:阿弥陀佛的“阿”字正确读音念“ā”,有些人习惯发“ō”音,也是可以的,如来悉知悉见。无论是念“ā”音还是“ō”音,阿弥陀佛都知道我们是在念他。但最好慢慢改过来,因为“阿”字,华严字母中排在第一,表法界生发音,诸法空义。“阿”字具无量功德,无量涵义。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展示了生生不息功德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具体指的是什么?

佛学答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具体指的是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具体指的是什么?法:泛指世间一切精神与物质现象,狭义为佛法。有为法: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无为法就是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之法。持诵《金刚经》,要直心持诵,不起分别心,念完后把经一合,静心几分钟,看看心有何觉受?∵这样持诵《金刚经》,有...

问:请问如何培养至诚恳切的心来念佛?

佛学答疑“问:请问如何培养至诚恳切的心来念佛?”。答:至诚恳切的心,这是一个很形而上的东西。怎么去培养呢?可以观照死亡,随时都会死,这时候想到明天要死了,念佛会恳切一点,观照自己无量劫以来业障深重,没有阿弥陀佛就没救了,这时候心会悲痛一点,会惭愧一些,这时候会恳切一些。观照阿弥陀佛因地由国王出家,建立大愿,为自己积功累德,建立净土,生起感恩心,这时...

问:石骨症的患病因缘?具体怎样修行呀?

佛学答疑“问:石骨症的患病因缘?具体怎样修行呀?”。1.问:石骨症的患病因缘?∵∵答:据网上资料称:石骨症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依佛法而言,还是与宿业有关,属业障病。是过去生中[也包括当生],所造作的罪业因缘成熟,所感得的病痛,这种病较难治。2、问:具体怎样修行呀?答:忏悔、念佛、戒杀、放生、布施等。3.问:修持哪一种法门?答...

问:共修念佛分男众念,四音后停下来后接下来女众念,如此轮流,是否有间断之疑,不符

佛学答疑“问:共修念佛分男众念,四音后停下来后接下来女众念,如此轮流,是否有间断之疑,不符”。答:如果共修轮班念,这是一个方法,你轮班念呢,念的那一班在念,你停下的那一班也是在念,只不过是摄耳谛听,你的佛号在心里还是不能中断的,所以跟净念相继并不矛盾。不是说你不念的时候就坐在那里打妄想,或者念完了我正好到外面去散散步,看看行人,这你就是间断了。那么,在一个共修的道场,念佛的这段时间,一上午或...

问: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佛学答疑“问:怎样理解感应道交?”。答:“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为所应之法。能感与所应通过生佛平等的心性来传导、互动、交融。通过同体的通道,就能召唤弥陀名号的德能,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把握感应道交的原理,便能体认净土法门的本质、理...

问:皈依佛教以后,道教礼拜可以吗?

佛学答疑“问:皈依佛教以后,道教礼拜可以吗?”。答:皈依了佛教,就意味着确定了精神归宿与人生价值目标。禀受三皈依时,吾人就庄重承诺:自皈依佛,就不再皈依天魔外道;自皈依法,就不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再皈依外道邪众。这是我们必须时刻谨记的。确立了这种信仰目标与内涵后,如果作为居士到了道教等其它宗教场所,出于对那些善神、天尊以及世间圣贤的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