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答疑

列表

问:如何看待网络弘法和网络学佛?

佛学答疑“问:如何看待网络弘法和网络学佛?”。问:如何看待网络弘法和网络学佛?答:网络弘法只是采取的媒体不同,但面对的众生和问题还是一样的。今天,网络使我们看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法宝,也可以听到不同法师、不同宗派乃至不同语系佛教的开示,这种便利都是过去无法想象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网络提供的资讯太多,许多人热衷于在网络到处闲逛、攀缘、论战...

问:对于去除我执,理论上已经清楚了,可如何落实到实处?

佛学答疑“问:对于去除我执,理论上已经清楚了,可如何落实到实处?”。问:对于去除我执,理论上已经清楚了,可如何落实到实处?答:消除我执必须依靠智慧和止观的力量。通过禅修培养止的力量,通过闻思和正见培养观的力量。首先在观念上认识到五蕴是空的,色身是空的,山河大地是空的,外在世界和我们的起心动念皆是因缘所生,其中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我和我所,只是我们附着于客观对象的一种...

问:对于出家众来说,怎样才能解行并重?

佛学答疑“问:对于出家众来说,怎样才能解行并重?”。问:对于出家众来说,怎样才能解行并重?答:事实上,解和行也不必完全分开,解的过程也是行的过程。如闻思经教,我们思索苦空无常,若这种思考非常深入,本身也是行的方式之一。因为在思考过程中,我们对世间的执着正在随之减少。一旦这些观念真正产生力量,修行也就走上了正规。正如经中所言:观无常足以得道。...

问:如何发起菩提心?

佛学答疑“问:如何发起菩提心?”。答:发菩提心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如何发起;二是发起后如何巩固。菩提心的发起,我们可以参照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阐述的十种因缘进行观修,也可依据《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阐述的“七支因果”和“自他相换”来修习。其中,“七支因果”由阿底峡***所传,“自他相换”由寂天菩萨所传。那么,发起后又如何巩固呢?...

问: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

佛学答疑“问: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问: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答:说到“绝情”,佛弟子应以大慈大悲之心利益一切众生,这本身就是真情大爱。说到“绝法”,佛弟子应将佛法落实于心行,念念都要如法。说到“绝交”,对众生不仅不能绝交,还应视为自己的骨肉至亲,对他们产生对母亲那样的感恩心。所以,修行未必要做到这“三绝”。...

问:学佛如何与生活、工作相适应?

佛学答疑“问:学佛如何与生活、工作相适应?”。答:首先是在发心上,在生活或工作中,能以菩提心去做每件事,自然与学佛相应。其次是明确做事原则,知道何为应作,何为不应作。关于谋生之道,佛教中有正命和邪命之分。正命,即符合戒律的工作;邪命,即不符合法律或戒律的行为。作为佛弟子,应以正命立业、造福社会。若以邪命自活,即使念佛诵经,也与佛法不相应了。除此...

问:情执心重,理论知识却使不上力,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佛学答疑“问:情执心重,理论知识却使不上力,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答:情,来自无尽生命的积累,力量极为强大。若想根除情执,必须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首先是戒的力量,情的产生需有具体对象,若不接触引发情执的因缘,就不会由此产生情感的执着。即使过去生中积累了一些宿缘,若能以戒严加防范和守护,缘也不易成熟。其次是定的力量,面对引发情执的外境时,若能以观照力系心一境,心...

问: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

佛学答疑“问: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问: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答:寻找相应的法门,最好先亲近善知识,在其指导进行选择,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世人学门手艺尚须拜师,而学佛修行是将凡夫改造为佛菩萨的重大工程,更须依靠有修有证的师长指导。...

问:怎样对出家师父产生坚定的信心?

佛学答疑“问:怎样对出家师父产生坚定的信心?”。问:怎样对出家师父产生坚定的信心?答:学佛固然是要亲近善知识,但并非所有出家人都适合亲近。目前教界的问题也不少,僧人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依止前必须谨慎选择。一旦择师之后,应对师父生起恭敬尊重之心,时常忆念师父的功德、智慧及恩情,以此坚定自己的信心。若带着凡人的眼光和习气,将拜师视为拜干爹、干妈之类。不...

问:如果心外无法,无为心造,那么外境、外缘是否如龟毛兔角,是纯粹的假名安立?

佛学答疑“问:如果心外无法,无为心造,那么外境、外缘是否如龟毛兔角,是纯粹的假名安立?”。问:如果心外无法,无为心造,那么外境、外缘是否如龟毛兔角,是纯粹的假名安立?答:按中观的认识,一切缘起现象皆属假名安立,是无自性的,但并不否定缘起有。按唯识家的观点,心以外是没有法的,我们所缘的一切都是心的显现,都不曾离开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