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用拉康的三个“域”理论解读佛教

佛教史“用拉康的三个“域”理论解读佛教”。用拉康的三个“域”理论解读佛教浙江台州学院∵曾其海法国雅克·拉康(Jacqueslacan,1901—1981)的学说,成为二十世纪末期不止一种理论流派的源流和支柱。有人把所谓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划分为三种主要理论模式:解构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和女权主义学派,几乎无一不与拉康理论直接相关。比...

苏轼和佛教

佛教史“苏轼和佛教”。苏轼和佛教中国历史博物馆∵毕素娟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1037年(宋仁宗景佑四年),卒于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四川眉州眉山人,他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散文和诗词艺术成就很高,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轼1056年(宋仁宗嘉佑元年)举进士。1071年(宋神宗熙...

普贤精神与上海佛教

佛教史“普贤精神与上海佛教”。普贤精神与上海佛教上海玉佛禅寺∵真禅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此说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据《峨眉山志》记载,早在魏晋时代,僧肇大师就曾在峨眉山创建黑水寺,后即被称为峨眉祖堂。但是,此时尚未提到有供奉普贤菩萨等事迹。晋代开始建立普贤寺,应该说这是峨眉山寺院供奉普贤菩萨像的开始。如果说峨眉山是...

从佛教大乘精神探讨习武价值

佛教史“从佛教大乘精神探讨习武价值”。从佛教大乘精神探讨习武价值一、问题的提出佛教独特的思维方法、道德规范和广博精湛的教理内涵,已广泛地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并已渗透到文学、哲学、逻辑、艺术、医药等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也从佛学中获得深层次的启示。这就告诉人们:重视、研究佛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实是当务之急。佛教精神...

对今日佛教的一些想法

佛教史“对今日佛教的一些想法”。对今日佛教的一些想法∵释永信一、寺院是干什么用的?我们知道,我们的老祖宗佛陀在世时,是没有象我们现在这么漂亮堂皇的寺院的,并且包吃包住。佛陀成佛前,在伽阇山苦行林中的6年苦行就不必说了,即使在成佛前后,也只是坐在尼连禅河边的毕钵罗树下,风吹雨打太阳晒,有上顿没有下顿的。成佛之后,他带着信徒,四出说法...

佛教往何处去

佛教史“佛教往何处去”。佛教往何处去∵释永信这是我几年来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在翻读净慧法师1993年主编的《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文集》时,其中有篇文章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写的,说到该所曾写过《中国佛教往何处去》。我很想找来看看,但在少林寺找不到。我突然想到,这事情本身就是问题所在。象这样重要的文章,连我都...

佛教产业的本质与规律

佛教史“佛教产业的本质与规律”。佛教产业的本质与规律杨硕(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2006经济学预科班,430000)杨纪青(襄樊学院电信系,441053,手机:13581445622)摘要借鉴近年宗教市场论的发展,系统地论证了佛教作为一门产业的供给与需求的性质与规律,结论:佛教是以佛教理性为基础的生产佛的产业,佛教产业的一切结构...

试论佛教人生观的借鉴意义

佛教史“试论佛教人生观的借鉴意义”。试论佛教人生观的借鉴意义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徐洪桥人生观,即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和个人立身处事的态度的一种看法或见解。谚语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各人的环境感受的不同,所以对人生的见解亦不相同。譬如说,有人认为人生快乐,有人认为人生痛苦;有人积极进取,有人消极悲观。这些,究竟谁是谁...

佛教“空”义述评

佛教史“佛教“空”义述评”。佛教“空”义述评方立天内容提要:本文系对佛教哲学的最高概念和核心范畴“空”的含义和意义作一系统的全面述评。文章先从历史的角度,依次论述了早期佛教的无我执观念、部派佛教空有论的歧义、大乘中观学派的假有性空说和瑜伽行派的识有境无说,以及中国佛教的“空”义的发展。随后以般若学系统典型的“十八空”说为中心,...

佛教徒的树观

佛教史“佛教徒的树观”。佛教徒的树观佛教法鼓山香港分会召集人陈国华先生树在佛教的地位释迦牟尼佛在一个公园的无忧树下出生,出家后在森林中修道,在菩提树下成道,成道后首次说法度化五个比丘弟子的地方叫鹿野苑,也是一个树林,还有好几个道在树林里,只园精舍,大林精舍都在林间,一个叫做竹林精舍,就种满竹子,甚至于他在涅盘时,也是在两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