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东晋玄言诗与佛偈

诗词对联“东晋玄言诗与佛偈”。∵中国文学史上所谓的“玄言诗”,就它特殊的界定含义来说,乃指产生于东晋中期,并在作品中间大量敷陈玄学义理,以致造成其内容与当时流行之清谈混同莫分的诗歌。与这类作品相伴随着的那股创作潮流,是东晋玄谈引发出来的消极结果,纵尝一度笼罩诗坛,然又明显带有后续力不足之征候,反映了当时士流力图将玄理简单地移植到...

对联创作原则

诗词对联“对联创作原则”。∵创作对联要遵循什么原则?我以为应记住工、稳、贴、切、新、奇这六个字。工工,首先是指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就是说,要完全合乎或基本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古人(或者说前人)作对,是很讲究“工”的。清代以前联书,选联都比较严,几乎没有不...

岑参的写景诗与佛经的影响

诗词对联“岑参的写景诗与佛经的影响”。∵∵唐代诗人岑参历来作为边塞诗人代表而引起研究者关注,研究者的目光也多投注在他的边塞诗上。实际上,岑参描写边塞风光与边塞生活的作品不及其作品总数的五分之一〔1〕,而岑参在当时,∵也并非以其边塞之作成名〔2〕。笔者以为,∵应将岑参的全部诗作(边塞诗与内地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为这些诗作表现出了共...

楹联的各自为对格

诗词对联“楹联的各自为对格”。∵古人习惯把对联悬挂在厅堂前部的柱子上,称为楹联。后来就变成了对联的别称,至今沿用。即使不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或柱上的联语,也都可以称为楹联了。∵顾名思义,对联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对称。概括而言,对称可分三个方面:一、词性;二、虚实;三、平仄。即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实相对,合乎平仄规则...

唯余情影落江湖

诗词对联“唯余情影落江湖”。∵禅居,不只恬淡,更得冷然,因冷然独生,生命乃有禅机、风骨以至气魄....谈禅诗,论者每喜从功用入手,所以有上堂诗、示法诗、颂古诗、示寂诗之别,但诗之为用往往在无功用间,以示法、颂古为目的者乃多非好诗:有的全谈理,如“人生犹如幻中幻,尘世相逢谁是谁”;有的好用典,如“庭前柏树地中生,不假牛犁岭上耕”...

禅与朝鲜、日本、越南汉诗

诗词对联“禅与朝鲜、日本、越南汉诗”。∵∵中国佛教的禅宗名义上源于印度,实际上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东汉末年来华的伊朗高僧安世高(安清)带进的禅学属于小乘,而后流传于中国的达摩禅法则属于大乘。两种禅法完全不同。以达摩顿悟为主的禅宗理论和实践进入中国诗的时间约在两晋南北朝。禅宗勃兴于唐,盛于宋,其间相继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并慢慢...

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刍议

诗词对联“佛禅对柳宗元山水诗的影响刍议”。∵柳宗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魏庆之尝谓:“人生作诗不必多,只要远传。如柳子厚,能几首诗?万世不能磨灭。”(注:魏庆之着《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版第121页。)刘克庄亦称:“如柳子厚诗,……得一二首似之,∵足矣。”(注:刘克庄着《后村诗话》,中华书局19...

对仗中的双声叠韵

诗词对联“对仗中的双声叠韵”。∵双声叠韵是汉语的一种声韵现象。在对联中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会增强联语的音乐美。王力先生认为;“古人还利用这样的连绵字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他又说:“双声叠韵也是一种回环的美,这种形式美在对仗中才能显示出来。”什么是双声?什么是叠韵?一般说法是:两个字的古声母相同是双声;两个字的古韵母相同是叠韵。这里...

禅诗偶拾

诗词对联“禅诗偶拾”。∵禅宗于唐代确立,就在当时诗人中产生广泛影响,诗和禅开始建立了联系。于是,也就出现了好以禅入诗,在诗中表现禅理禅趣的诗人。王梵志(约590—660)是个有名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见于敦煌残卷,传世的已非原貌,数量也不多,但影响甚大,被称为梵志体。其诗,有五言,也有四言,多半类于佛家的“偈(印度佛教经典在...

对联中的对比手法

诗词对联“对联中的对比手法”。∵对比,又叫对照,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使双方都更加鲜明、突出,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对比。对联中的对比,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种:“两物对比”和“一物两面对比”。下面就分别加以说明:一、两物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或两种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