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拈花微笑心清明

诗词对联“拈花微笑心清明”。很多人喜欢拈花微笑这个故事,∵因为严肃的哲理不一定要有一张黑色的脸,如果一定要有一张如包青天一样黑色的脸,也不妨在最醒目的额际有着一弯眉月。心领神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最完美的一种默契。如果是费了好大的劲,唇焦了,舌敝了,声嘶力竭了,才勉强沟通双方的意见,那不是十分累人吗?每次读苏东坡的《念奴娇》,就...

浅谈杜甫诗中的双峰寺

诗词对联“浅谈杜甫诗中的双峰寺”。浅谈杜甫诗中的双峰寺文∵/∵为天∵“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这是杜甫写给江陵和夷陵的郑审—李之芳的诗。诗中的“双峰寺”和“七祖禅”历代文选中注释各有千秋,正误相当混杂,其表现主要是:南北两宗纷争七祖,各持己见。诸多资料表明,争论焦点不是诗的好坏,而是诗中的“双峰寺”和“七祖...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与佛道意趣

诗词对联“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与佛道意趣”。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与佛道意趣[摘要]:∵“感时伤事”是李商隐无题诗重要的情感特征。无题诗中的悲剧性情致与诗人对于人生的体验、佛道的感悟分不开。正是这种“亦佛亦道”的个体情感,消融了诗人的痛苦,注入了诗歌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心态,并加大了无题诗解读的难度,使得无题诗增添了朦胧之美...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1)

诗词对联“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1)”。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邱素云∵壹∵前言∵民国八十六年七月初,暑假刚放,偶然看到报纸上报导台北市***欲将住家附近的宝藏岩列为第一批市定古迹之一,又知道本寺是先民开垦台北盆地第一个兴建的观音庙,除了多次至寺庙,观察研究寺庙建筑、匾联碑文外,也翻阅旧卷档案、晚近历史学者的田野调查、释家沙门的着作,有感于现有...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2)

诗词对联“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2)”。33泉水澹无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觉;峰峦青未了,去来非佛弟子能言。这是清代金安清题西湖飞来峰下冷泉亭联。泉水澹冷,本来出自无心,是冷是暖,只有自己掬饮泉水才能觉知;峰峦青翠无尽,何时飞去、何来飞来,不是佛家弟子,无法说个明白。“冷暖”,出自唐代希运黄檗禅师之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主人翁”,唐代...

陶渊明及其诗歌中的佛教色彩

诗词对联“陶渊明及其诗歌中的佛教色彩”。陶渊明及其诗歌中的佛教色彩王春华在我国文学史上,自魏晋至南北朝,由于社会动乱,政治斗争复杂』口之南朝统治者苟安江左,在文学的发展上逐渐滋长了形式主义的风气。旨归老庄的玄言诗充斥于东晋,寄情闲适的山水诗又兴起于刘宋,虚浮华艳之词风靡一时。而生活在这一时期的陶渊明(365-427年)却独以其内容充实的诗...

唐诗与佛寺

诗词对联“唐诗与佛寺”。唐诗与佛寺唐黎标唐代是诗的时代,为文坛留下了无数至今依旧熠熠生辉的诗篇佳作。唐代也是佛教鼎盛之时,建筑雄伟、殿堂庄严的佛教寺院,不仅是僧尼民众礼拜佛祖、参禅修行的场所,亦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关注的焦点。唐诗为我们展示出了那个时代别具风格的历史场景。唐代的崇佛,使寺院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资财,不仅国家最高统治...

谈文学中的诗与禅理

诗词对联“谈文学中的诗与禅理”。谈文学中的诗与禅理竺摩法师(一)文学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的反映和个性的思想意志的表现。人是不能超时代及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或如机械样的无知觉性,所以谁都不免要和文学发生关系;不过有些人会利用文学有些人不会利用文学罢了。原始游牧时代茹毛饮血的初民,所以野蛮,就因他们不会利用文学宋表出他们所欲言的一切,沟通...

谈“诗佛”--王维

诗词对联“谈“诗佛”--王维”。谈“诗佛”--王维道元王维出生在唐代鼎盛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发展最兴盛、最辉煌的时期,堪称我国佛教的“黄金时代”。他工诗善画,精通音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画家兼音乐家,水墨画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自幼随母吃斋奉佛,坐禅诵经;走上仕途生活後,他仍旧精进奉佛,“退朝之後,焚...

略论禅与诗

诗词对联“略论禅与诗”。略论禅与诗作者:高慎涛∵禅与诗本来是异途,禅是直觉的,诗是思悟的;禅是出世的,诗是在世的;禅是不立文字的,诗是不离文字的。然而事实恰恰是殊途同归,禅与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结之缘。金人元问好说:“禅为诗客添花锦,诗是禅家切玉刀”禅与诗的关系应该是双向的,不过禅对诗的影响较大,而诗对禅的影响较为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