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名山古寺回文诗

诗词对联“名山古寺回文诗”。名山古寺回文诗韩士奇当你饱览祖国灵山秀水时,往往能看到名山古寺中顺读倒念皆通的回文诗碑,其诗回环往复,意境优美,书法苍劲洒脱,成了千古绝唱,为山川风光增色不少,是一份宝贵的人文资源。细品回文,欣赏美景,更添游览兴致。闻名中外的江苏镇江金山寺,有一块宋代诗人苏东坡题写的《题金山寺》回文诗碑:潮回暗浪雪...

马祖“无心说”对唐代诗坛的影响

诗词对联“马祖“无心说”对唐代诗坛的影响”。马祖“无心说”对唐代诗坛的影响韩国∵∵朴永焕内容提要:马祖“平常心是道”的理论,不仅强调了佛性思想的世俗化,又还推动了繁杂多样的佛教戒律的简略化,使解脱修行的出世间追求变成了在世间即可以完成的活动。可说马祖道一是把中国禅宗完全推向了世俗化和生活化的关键人物。所谓“平常心”,就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心任...

马一浮论诗与禅

诗词对联“马一浮论诗与禅”。马一浮论诗与禅作诗以说理为最难,禅门偈颂说理非不深妙,然不可以为诗。诗中理境最高者,古则渊明、灵运,唐则摩诘、少陵,俱以气韵胜。陶似朴而实华,谢似雕而弥素,后莫能及,王如羚羊挂角,杜则狮子颦呻。然王是佛氏家风,杜有儒者气象。唐人王摩诘最善用禅,故自高妙。宋人诗用禅理者,山谷、荆公、后山、东坡皆能之。...

漫谈佛教与诗歌

诗词对联“漫谈佛教与诗歌”。漫谈佛教与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社会生活中,诗作为一种带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心智之果,已经很深地渗透到各阶层人们的精神之中,成为他们理解生活,净化情操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种思想体系,都无一例外地在诗歌的王国中打下了烙印;或者反过来说,就反映中国文化而言,诗歌在...

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

诗词对联“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论诗禅交涉--以唐诗为考察重心∵萧丽华一、前∵言古印度吠陀时期的《奥义书》中可知印度是诗的民族,佛典许多文字明显有诗的形态,而中国历来也是以诗歌为主流。诗与禅之间在现实世界里似乎注定有许多共通的特质。佛典初译入中国的汉晋阶段,诗体与音韵都起了变化、融合与反省,这是诗与禅在中国最初期的“交涉”,(注1...

空静的诗心与灵幻的境界

诗词对联“空静的诗心与灵幻的境界”。∵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在进入创作时应该有着一种怎样的心境?诗的本质在于审美创造,诗人在创作之时,首先是处在审美情境之中,有一个高度集中的审美态度。所谓审美态度,主要是指审美主体的心理倾向,侧重于强调审美主体诸种因素的浑融统一与外射方向。创造过程中的审美态度,则是诗人暂时切断主体与尘世的日常功利关系,...

自然:禅与诗的栖息

诗词对联“自然:禅与诗的栖息”。∵禅宗爱自然,禅便栖息在大自然之中。在禅的公案中,处处都有自然的意象,作为禅机的启悟。“如何是和尚家风?”“满目青山起白云。”“如何是灵泉境?”“枯椿花烂漫。”“如何是清静法身?”“红日照青山。”自然,在禅宗的眼中,是何等的亲切!李泽厚先生于此有较精到的论述,他说:“禅宗喜欢讲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打...

得诗人之奥旨的皎然

诗词对联“得诗人之奥旨的皎然”。皎然,俗姓谢,字清书,吴兴人,自称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幼年出家,从灵隐寺戒坛守直律师受戒,于毗尼道,尤所留心。后又“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及中年,又专意于禅,“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曾与灵彻、陆羽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为莫逆之交。∵皎然出家后,始终不忘吟诗。赞宁《高僧传》称赞他“文章隽丽,当...

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

诗词对联“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日]高桥忠彦着陈星桥译一、唐代茶的普及与佛教中国人饮茶风俗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就已较普遍了。从北朝人来看,南朝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茗饮(茶)”的习惯。而在中国北方,一般重视乳制品一类的饮料而蔑视饮茶,当然更谈不上普及了。[1]∵隋唐统一中国之初,这种情况仍无大的改变,直到开...

晚唐诗僧的诗禅世界

诗词对联“晚唐诗僧的诗禅世界”。晚唐诗僧的诗禅世界一、诗僧的形成诗僧是诗禅合辙的文化侧影。中国文化自佛经传译入中土後,文学、思想、社会、习俗都有进一步融合佛教的痕迹,在诗歌方面渐而形成以禅入诗,以禅喻诗的现象,在佛教僧徒方面,也融合着内学、外学,禅僧多以诗示道,以诗颂古,这是诗禅交汇光芒所形成的文化现象。诗僧产生的时间约起於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