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列表

敦煌阴氏与佛教的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

佛教史“敦煌阴氏与佛教的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敦煌阴氏与佛教的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杨学勇)∵敦煌作为中西交通的中转站,西域僧人经此进入中原,中原僧人亦经此西行求法,故不管是西域僧人,还是中原僧人都曾在此驻足讲法、译经,把佛教思想传播给当地人们,促进了当地佛教的兴盛。佛教渗透进敦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他们的重要精神生活内容。他们写经、造窟、祈福...

洛阳踏寻中国历史的脚印

佛教史“洛阳踏寻中国历史的脚印”。洛阳∵踏寻中国历史的脚印作为九朝古都,洛阳的沉稳厚重可以与西安相提并论。邙山之阳、洛河之阴,它总是赢得帝王们的爱宠,武则天使它达到了作为帝都的历史巅峰。“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河图洛书、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花,沧桑与厚重、灵秀与妩媚,洛阳这扇古都之门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如今的人们...

民间佛教超度亡灵盖文

佛教史“民间佛教超度亡灵盖文”。民间佛教超度亡灵盖文盖文:天开地辟,叹三皇五帝之茫茫;古往今来,嗟四生六道之滚滚。生死死生生复死,鬼人人鬼鬼还人。这等轮回,谁人免得。昔天皇氏,一万八千岁,至今何在;及广成子,七百八十春,又在何方。共工撞倒不周山,力衰头朽;有穷射落扶桑日,矢尽弓亡。女锅炼石以补天;精卫衔柴而塞海。几多枉死於黄泉,不...

康有为与佛教

佛教史“康有为与佛教”。康有为与佛教∵作者:∵秦维宪作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着名历史人物,康有为不仅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运动,而且对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康有为对佛学的研究是他对中华文化所作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提出的大同思想与佛教的劝人从善、追求人人幸福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因为在政治上的失意,康有为晚年时对佛教...

今日泰国佛教风貌

佛教史“今日泰国佛教风貌”。今日泰国佛教风貌郑大为当前泰国佛教徒约占泰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僧团约有廿八万人,其中比丘约十八万,沙弥十万。寺院约二万五千座,平均每一个乡有一座寺院。属于王室的寺院有一百多座。法宗派(Thammayut∵Nikai)主要流行于王室人员为首的贵族阶层信徒中,该派自称“符合佛法的部派”,因此看重经典...

中国佛教史上的“沙门拜俗”问题

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上的“沙门拜俗”问题”。中国佛教史上的“沙门拜俗”问题刘立夫一、印度佛教的政治伦理观念印度佛教有着浓厚的出世主义传统。原始佛教从“人生皆苦”基本价值判断出发,认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是妨碍个人解脱的系缚,只有超世脱俗,了断生死,消除烦恼,才能走向涅盘解脱之道,因而视富贵如浮云,目权位如粪土,出家僧人对于世俗政治采取远离的态...

中国佛教对儒家孝道伦理思想的会通

佛教史“中国佛教对儒家孝道伦理思想的会通”。中国佛教对儒家孝道伦理思想的会通刘立夫一、中土对佛教“不忠不孝”的批评印度佛教有着强烈的出世主义色彩,出家人以远离尘嚣、高尚其迹相标榜,视世俗的家庭和社会为修道的累赘。尽管佛典中不乏劝孝的说教,但孝道毕竟不是其思想的主流,佛教的教义、仪轨和戒律制度多不符合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传统,尤其是佛僧的削发毁形...

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

佛教史“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刘立夫自晋宋之际竺道生首倡“阐提有性,顿悟成佛”,到唐代禅宗六祖慧能阐扬“明心见性,即心即佛”,顿悟成佛成了中国佛教修养学说的主流。所谓顿悟成佛,一般是指无须烦琐仪式和长期修习,一旦把握佛教真理,即可顿然破除妄念,刹那成佛。在内容上它强调修持过程的短暂和觉悟时间的快速。这个理论是中...

论法显与秦地佛教之关系

佛教史“论法显与秦地佛教之关系”。论法显与秦地佛教之关系王亚荣法显,俗姓龚,今山西临汾人。姚秦弘始元年(399),法显与同学数人从长安西行陆路赴印求法,十四年(412)经海路返抵青州长广郡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前后十五年,经历约三十国。法显求法,深入印度,陆去海回,赍经而返,译经传法,着作累累,远在唐代就被称为“创辟荒途”的第一人...

星云长老:和谐就是人间佛教

佛教史“星云长老:和谐就是人间佛教”。3月27日,在无锡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佛光山开山宗师星云法师应邀与媒体记者见面∵。记者: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处在矛盾之中,小到家人之间的矛盾,大到国家的纷争,我们如何利用佛陀的智慧来化解这些矛盾呢?∵星云长老:∵要营造一个家庭,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爱心,人从哪里来?从爱中来,父母不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