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列表

天请问经疏∵第2786部

大藏经“天请问经疏∵第2786部”。  天请问经疏  (前阨)  经曰。世尊告曰。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述曰此答也。即次第答前少欲最安乐者。答第一问。俭约為少。耽嗜名欲。世间耽嗜唯少唯广□□愚情速即破坏。寻生追恋。苦恼切心。佛法反俗贵尚无為。少欲少求最為安乐。又经云。少欲之人则无諂曲。以求人意。直尔少欲尚应修习。何况能生诸功德。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涅槃之乐乐中之最。如此最乐因少欲得。因含果说。故言少欲最安乐也。...

大乘四法经论广释开决记∵第2785部

大藏经“大乘四法经论广释开决记∵第2785部”。  大乘四法经论广释开决记  依何而住。世尊在世自调恶人灭度之后云何共住。如来在日。佛自说经。灭度之后。一切经首。当置何言。令有情信。世尊告曰。我涅槃后。以戒為师。断一切恶。生一切善。设我在世无异。此故依四念处。专心而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而除四倒。既出生死。得成圣道。是故常应依之而住。诸恶比丘梵坛治之。但莫与语白当调伏。一切经首当置如是我闻等语。则眾生信。因迦叶请。而置此文...

大乘四法经释抄∵第2784部

大藏经“大乘四法经释抄∵第2784部”。  大乘四法经释抄  大乘四法经夫立经名者。皆约四种而立其名。者人。如维摩经等是二处者。如楞伽经。世尊谓楞伽王名罗波罗王。就楞伽山说法。遂约□立其名三法者。如大般若经说。蕴界等法。内外俱空。不执人法二我故。名约法立也四喻者。如宝云经等。说彼经时。十方菩萨悉皆云集故。立喻為名问。此经于此四种约何立名答。今此经者约法立也。其法云何。為不捨菩提心。及不捨于空闲等。是也  言所缘言修行大者。广修自行及他行...

大乘稻竿经随听疏决∵第2783部

大藏经“大乘稻竿经随听疏决∵第2783部”。  大乘稻竿经随听疏决  稽首恭敬正遍知及以妙法僧伽眾  所有稻竿未决义今当次第略解释  十六论中第一言因中有果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论。常常时恒恒时。于诸因中具有果性。谓雨眾外道作如是计。何因缘故。起如是计。立如是论。显示因中具有果性。由教及理故。教者谓彼先师所造教藏。随门传授。传至于今。显示因中先有果性。理者谓即彼沙门若婆罗门為性。寻□□□□察住即思地住自辩地住异生地住。随思...

大乘稻竿经随听疏∵第2782部

大藏经“大乘稻竿经随听疏∵第2782部”。  大乘稻竿经随听疏  沙门法成集  将释此经。总以五门分别。一立所宗。二明归乘。三明归分。四辩归藏。第五解释。如是五义。依大小乘经及以诸论。今当略释  第一言立所宗者。世间宗见。虽有无量。以要言之。不出二种。一外。二内。彼外宗见有九十六。束而言之。有十六论。是故瑜伽论本地分中有寻伺等三地内云嗢柁南曰。执因中有果。显了有去来。我常宿作因。自在等害法。是无边憍乱。计无因断空。最胜净吉祥。名十六异论。...

盂兰盆经讚述∵第2781部

大藏经“盂兰盆经讚述∵第2781部”。  盂兰盆经讚述  自他之□□□□□□□□□□□□□畅八辨而动□□□□□声而流□□□□□□□□□□□□言经从教主為名故称佛说盂□□□□□□□□□□□异流上出纔连皮骨命似倒悬既□□□发起□□称曰盂兰盆者。即成食之器。甘□百味□□□方此无加香积名餐悉俎。在于盆内。奉佛施僧。以救倒悬之苦。故曰盆也。经者能詮之教。梵语云修多罗。新翻云素呾揽。此云為经。亦名為綖。经有五义。略据二途。一曰涌泉。即住而无竭。二...

温室经疏∵第2780部

大藏经“温室经疏∵第2780部”。  温室经疏  温室序  夫温室经者。斯乃积净业之善基。荡尘累之津泽。跨天堂之梯橙越苦海之舟航。囊括因果包举福惠。理丰言约文遒旨婉。生一念净信终隔四流。起一支善行则卒登十地。医王由是创业。法将所以室通。庶得异世共观津流远代。佛说温室洗浴眾僧经者。夫以炬暗生死之中。独秀昏眠之外。既朗万法。爰悟四生。觉行圆满。故称為佛。畅四辩于舌端。流八音听□□□七阶之胜福。发四道之良田。班自我口通之彼心。故称為□□...

佛说楞伽经禪门悉谈章∵第2779部

大藏经“佛说楞伽经禪门悉谈章∵第2779部”。  佛说楞伽经秛门悉谈章∵(并序)  诸佛子等合掌至心听。我今欲说大乘楞伽悉谈章。悉谈章者。悉谈昔大乘在楞伽山。因得菩提达摩和尚。宋家元年从南天竹国。将楞伽经来至东都。跋陀三藏法师奉謏翻译。其经总有五卷合成一部。文字浩[泳-永+旱]意义难知。和上慈悲广济郡品。通经问道识揽悬宗。穷达本原皆蒙指受。又蒿山会善沙门定慧翻出悉谈章。广开秛门不妨慧学。不著文字并合秦音。彼与鴉摩罗什法师通韵。鲁留卢楼為首  ...

净名经关中释抄∵第2778部

大藏经“净名经关中释抄∵第2778部”。第一卷∵∵第二卷  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上  沙门道液撰集  天台云。此经理致深远言旨渊玄。若但依文帖释。恐指事数而已。壹教宗极终自难量。犹须略忖幽微显不思议旨趣。今輒于文前撰五重玄义。第壹释名。第二出体。第三明宗。第四辩力用。第五判教相  此名不思议人法是名。不思议真性解脱為体。不思议佛国因果為宗。不思议权实折伏為力用。不思议带偏显圆為教相。故今明此经。始从如是我闻终乎欢喜奉行。皆明不思议也。所以...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第2777部

大藏经“净名经集解关中疏∵第2777部”。第一卷∵∵第二卷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  中京资圣寺沙门道液集  昔汉明中法教始流于葱左肇建塔像翻译尚阻。爰及魏晋创硲宣传而所出诸经犹词疏理蹇。盖习学者未融于大观。传译者阨通于方言。既為大法浸微未可量其得失。自秦弘始三年冬罗什入关。先译大品智论爰及中观门百使陶染至理。然后重译兹经及法华等。所以文切理诣无间然矣。曰者传习多疏道尚学以胆异端致使大宗芜蔓真极。而关中先製言约旨深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