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列表

大乘集菩萨学论∵第七卷

大藏经“大乘集菩萨学论∵第七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第七卷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空品第四之余  谓此契经违余契经。俱名谤法。谓此伽陀违余伽陀。亦名谤法。何者是起信解。何者不起。皆名谤法。于说法师所说意解别异而转。是名谤法。作此事业离眼所观说戏笑语。是名谤法。此是有行此是无行。俱名谤法。说此佛言三昧有是解脱说。彼佛言三昧有是解脱。亦名谤法。佛告文殊师利。乃至所有一切展转。皆...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五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五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十定品第二十七(入第四十经)  初明来意。先辨会来。会来有二。一约圆融。谓前明普门中所具差别正位。故寄历人天。今明位后德用不离普门。是则会别入普有此会来。重会普光意在斯矣。等妙二位。全同如来普光明智故。二约次第。前明十地今显等妙二觉故来。以极果由于始信故重会普光。谓前依本不动智体起差别之位。今位极成果。不离本智之因。后出现因果。因是...

大乘集菩萨学论∵第六卷

大藏经“大乘集菩萨学论∵第六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第六卷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空品第四之三  亦如月上童女所问经云。尔时月上童女见诸人等欲来亲近。即时住虚空中高一多罗树。为诸人等说伽陀曰。汝当观我身。晃耀真金色。非因染欲心。感斯清净质。欲生于境界。如火坑焰然。忍欲调六根。净修诸梵行。设见他妇女。皆生母妹想。后获端正身。他人常喜见。我诸毛孔中。妙香遍城郭。不从贪染心。薰修...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四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四卷  (已下入三十九经)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第十法云地。所以来者。瑜伽意云。虽于一切品类宣说法中得大自在。而未能得圆满法身现前证受。今精勤修习。已得圆满故。有此来。论云。于九地中。已作净佛国土及化众生。第十地中修行令智觉满。此是胜故。以八九二地同无功用故。对之显胜有此地来。又一乘中最居极故。次释名下自有释名分。今且略解云者。是喻略有三义。一含水义。二覆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三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三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第九善慧地。所以来者。瑜伽意云。前虽于无相住中舍离功用。亦能于相自在。而未能于异名众相训词差别。一切品类宣说法中。得大自在。为令此分得圆满。故次有此来。言善慧者。摄大乘云。由得最胜无碍智故。无性释云。谓得最胜四无碍解。无碍解智于诸智中最为殊胜智。即是慧故名善慧。即下文中。十种四无碍是也。庄严论云。于九地中。四无碍慧最为殊胜。云何胜耶...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二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二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第三得胜行中二。初明深行胜对前彰出。二佛子此地菩萨下。发起胜对后彰入。前中亦是摄童真住。文中二。先结前生后。以入第八地。是结前入位。生后深行为所依故。二为深行下正显深行。先法后喻。法中八句。初一总相。位行玄奥故。余七别相。一难可知者。即难入深。正是对下彰出。二无差别者同行深。与诸无漏净地菩萨同故。如麦在麦聚故难知差别。三离一切下境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一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一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第七远行地。所以来者。已说缘起相应慧住。寄于缘觉。次说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寄菩萨地故次来也。瑜伽云。前地虽能多住无相作意。而未能令无相作意无间无缺。多修习住为令满故。次有此来。又前功用未满今令满故。言远行者。通有四义。成唯识云至无相住功用后边。出过世间二乘道故。此有三义。同于本分已如前释。解深密云。能远证入无缺无间无相作意。与清净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第二一心所摄门中。然此一门乃含多意。且分二别。一推末归本门。二如来于此下。本末依持门。今初依论三观。初约相谛。即当第二第一义谛观。论生起云。云何第一义差别如是证第一义则得解脱彼观故。此明修观所以。以第一义是缘生之性。若见缘性则脱缘缚。故修彼观。而论经虽云皆一心作意。取能作一心故云第一义观。论云。但是一心者。一切三界唯心转故。此言则总转...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三十九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三十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三十九卷∵(入第三十七经)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第六现前地。所以来者。已说诸谛相应慧。次说缘起流转止息相应慧。寄缘觉地故次来也。又四地出世未能随世。五地能随。而不能破染净之见。此地观察无染净法界。破彼见故。故瑜伽云。前地虽能于生死涅槃弃舍。一向背趣作意。而未能于生死流转如实观察。又由于彼多生厌故。未能多住无相作意。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令得圆满。故次来也。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三十八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三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三十八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大文第四彼果分中。即摄无尽行。离障成德穷尽生界。为利乐故。果有二种。一离障果从护烦恼生。二成德果从护小乘生。前中又二。一烦恼染生远离果。此离惑障。二业染生远离果。此离业障。皆言生者。烦恼染等犹如生食。今是寄位出世之首。能离彼生。今初离惑先举所离。后于如是下结成能离。就所离中所起执着出没。是此总相。余皆是别。总中执着是前地中解法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