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列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三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三卷  (已下入第五十七经)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第三十种习气下五门。明三地中行分二。前二门明能起厌行。后三门即所起厌行。前中二。此门明熏习成气。后门增盛摄取。今初由此地厌伏烦恼故。于诸行积集熏成气分。方能究竟断伏烦恼。故名习气。十中一行本气。二成行气。三下化。四上见。五受生。六大行。七十愿。八十度。九理智。十量智。二十种取者。明增盛摄取故。晋经名炽然。由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二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二卷  (已下入五十三经)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大文第三十种力持下有三十门。答前十行三十句问。古德分三。初六门明大志旷远行。二从十种不思议下九门。明定慧业用行。三从十种园林。下十五门。明德备成满行。然约圆融此意非无。今不坏次。亦次第显十行中行。第一行有三门二三行各一。第四行二门。第五行六门。次四行各二门。第十行有九门。至文当知。所以用门多少者。檀在初故具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一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一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已上入第五十三经)  初明来意。来意有三一分来。前明修因契果生解分。则于法起解。今明托法进修成行分。则依解起行义次第故。二会来者。前会因圆果满生解之终。此会正行处世无染。通于始终故次来也。三品来者。前品出现之果殊胜。今明依彼起行圆融。故次来也虽一分一会一品是同。所对既殊。来意亦别。第二释名。亦有三别。一分名者。没彼...

大乘集菩萨学论∵第九卷

大藏经“大乘集菩萨学论∵第九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第九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护身品第六之二  如是行乞食者。于所施食起三种念住。谓愍身中所集诸虫。成就利益一切众生。摄受正法。又如来教敕诸所作事悉具正念。最初以真言声为作守护。应先于此底哩三昧耶王所说明咒曼拏罗利益。今当说  那谟萨哩嚩(二合)没驮冒(引)提萨埵(引)喃(引)盎(引)尾啰惹尾啰惹摩诃(引)嚩[口*尔]哩(二合)萨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五十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已下入第五十二经)第五明出现境界。正显分齐之境。兼辨所缘之境。依初义者。前约智以显心。此正明智用分齐。依后义者。前明能知今辨所缘。由所缘无边故。显分齐难思。分齐难思故方穷所缘之境。二义相成如函盖相称。文中长行分三。谓标释结。释中二。先法后喻。法中亦二。先广取所缘显分齐境。后近取诸心以况佛境。前中又二。先列所缘无边。后显分齐无量。今初...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九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九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已下入第五十经)  初来意者。前品明称果之因。此品辨如因之果。体虽平等不坏二相。先因后果义次第故。亦为答前不思议品出现念故。答第二会所行问故。会释如前。二释名者。如来是有法之人。即三身十身之通称。出现是依人之法。果用化用之总名。如来虽见上文。对出现故重辨十身皆有出现。且寄三身以明。然来即出现。为分人法晓喻分明。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八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八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已下入第四十八经)  初来意者。前品总明果法。此品别显相德。近答前品身问。远答普光眼等六根。非唯眼等遍于法界。而各具多相用难思议故。二释名者。如来十身标人显德。言相海者。依人显相。如来十身并如前释。福报奇状炳著名相。相德深广故称为海。故文云有十莲华藏微尘数相。相体广矣。一一用遍。相用广矣。一一难思。互相融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七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七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阿僧祇品第三十  初来意有二。一通。谓前三品别答前问。此下三品总明等觉深奥故。二别。谓前既智圆证极。此品校量行德难思。故次来也。又难思佛德菩萨尽穷。故亦为远答变化海故。故下偈中广显变化大用。又通显一部之数量故。二释名者。阿之言无。僧祇曰数。全带数名。若晋本云心王菩萨问阿僧祇品。兼能问人。即人法双举。及菩萨所问之算数。梵本同此。然僧祇...

大乘集菩萨学论∵第八卷

大藏经“大乘集菩萨学论∵第八卷”。  大乘集菩萨学论∵第八卷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之余  又虚空藏经云譬如孔隙声入其中。菩萨亦尔。若心有间隙则魔得其便。是故菩萨令心常无间隙。若心无间隙。则诸相圆满。及空性圆满。  论曰。况复诸相圆满者。即菩提行。亦不舍修习观诸空性。广如宝髻经说。又如无尽意经云。谓欲发起断除恶不善法者。说彼复有余散乱心。三摩地蕴是对治行。说此...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六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第四十六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十通品第二十八(已下入第四十四经)  初来意为答第二会中十通问故。以二品明业用广大。前定。此通。义次第故。亦由依定发通。二释名者。通即神通。谓妙用难测曰神。自在无拥曰通。妙用无极寄十显圆。晋经本业俱称十明者。委照无遗故。然通与明经论皆异。故智度论第三云。直知过去宿命之事为通。若知过去因缘行业为明等。今以此经通即委照亦得称明如文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