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列表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九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九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是知略以下。第五结叹难思。可知。第六众海云集中  疏。一为影响为主伴故者。此集意中十意。皆闇取下经。此初意引。即诸大菩萨及下。证法如来皆互为主伴。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故  疏。二为作辅翼等者。亦是义引  疏。三为守护等者。经云。皆于往昔无量劫中。恒发大愿。愿常亲近供养诸佛。又下经云。一切诸佛化形所在。皆随化往一切如来所住之处...

释摩诃衍论∵第十卷

大藏经“释摩诃衍论∵第十卷”。  释摩诃衍论∵第十卷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  已说赞叹三昧功德门。次说两轮具阙益损门  本曰。复次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沉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修观。修习观者。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无得久停须臾变坏一切心行念念生灭以是故苦。应观过去所念诸法恍惚如梦。应观现在所念诸法犹如电光。应观未来所念诸法犹如浮云忽尔而起。应观世间一切有身悉皆不净种种秽污无一可乐。如是当念。一切众...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八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八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第四别显处严中。文亦有二。一通释前后。二别释器界。前中疏。即如来依正者。别显处。严是依教主。难思是正众。海云集是众。而言辅翼不空者。菩萨即十八圆满中辅翼。圆满不空。即眷属圆满。谓净土中无有四趣。龙鬼等众是佛现有。欲示净土不空故  疏。今初器界下。第二别释器界。文中五。初总科。二然此诸严下。示释仪式。谓各三故。三然或一因下。...

释摩诃衍论∵第九卷

大藏经“释摩诃衍论∵第九卷”。  释摩诃衍论∵第九卷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  已说修行方便善巧门。次说广释魔事对治门  本曰。或有众生无善根力。则为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乱。若于坐中现形恐怖。或现端正男女等相。当念唯心境界则灭终不为恼。或现天像菩萨像。亦作如来像相好具足。若说陀罗尼。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或说平等空无相无愿无怨无亲无因无果毕竟空寂是真涅盘。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七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七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序曰。大方广下。第四别叹此典旨趣玄微。于中二。先总叹。后别叹。今初。先二句标其深广。后视之者下。成上二句。既为秘藏故视之不见。称为性海。安测边涯。挹者。珠丛云。以器斟酌于水也。故文选头陀寺碑云。盖闻挹朝夕之池者。无以测其浅深。仰苍苍之色者。难以知其远近。故今测量者。以管窥天用蠡酌海也。序曰。有学无学志绝窥觎下。第二别叹。于中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六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十六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第九总释名题中。初总标章  疏。今初总题下。别释。于中二。先释总题中三。初标举。二一通显下列章名。三今初诸经下别释。于初章中有二。先总举诸经体式。二别明今经得名。前中疏或以人为目。或以法为名者。总说也。以人为名。约明法之所由。以法为目。乃举经之本体  疏。人有请说等殊下。别释人中举其二类等取所为。所说言请者。一从请人得名。如思...

释摩诃衍论∵第八卷

大藏经“释摩诃衍论∵第八卷”。  释摩诃衍论∵第八卷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  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分  就此分中则有七门。云何为七。一者能治所治契当门。二者信心品类分剖门。三者修行方便善巧门。四者广释魔事对治门。五者赞叹三昧功德门。六者两轮具阙益损门。七者劝劣向胜不退门。是名为七。能治所治契当门者。其相云何  本曰。是中依未入正定聚众生故。说修行信心分  论曰。言是中依未入正定聚众生者。即是所治。所谓所...

释摩诃衍论∵第七卷

大藏经“释摩诃衍论∵第七卷”。  释摩诃衍论∵第七卷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  已说对治邪执正解门。次说分别发趣道相门  本曰。分别发趣道相者。谓一切诸佛所证之道。一切菩萨发心修行趣向义故。略说发心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信成就发心。二者解行发心。三者证发心。信成就发心者。依何等人修何等行。得信成就堪能发心。所谓依不定聚众生。有熏习善根力故。信业果报能起十善。厌生死苦欲求无上菩提。得值诸佛亲承供养修行信心。经一...

释摩诃衍论∵第六卷

大藏经“释摩诃衍论∵第六卷”。  释摩诃衍论∵第六卷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  从上已来。染净诸法相熏相生不断绝义决择分已焉。自此已下分明显示生灭门中三种大义  本曰。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已来唯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

释摩诃衍论∵第五卷

大藏经“释摩诃衍论∵第五卷”。  释摩诃衍论∵第五卷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  自此已下显示生灭之相差别  本曰。复次分别生灭相者。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粗与心相应故。二者细与心不相应故。又粗中之粗凡夫境界。粗中之细及细中之粗菩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此二种生灭。依于无明熏习而有。所谓依因依缘。依因者不觉义故。依缘者妄作境界义故。若因灭则缘灭。因灭故不相应心灭。缘灭故相应心灭。问曰若心灭者云何相续。若相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