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列表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三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三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第四大尽分中。文前有四。一依论科。二此五依下论释义。三前二下料拣。四文中下辨经义。二中五义之内义字向上。皆是论文。义字已下即是疏释。然前二离惑智二障。成心慧二解脱。后三利他即是三业。一意二口。虽云意持正在口说。三即身通。今初集智下。疏文有四。一总彰大意。二文中下总科。三然通真妄下总辨义类。四在文六重下对文收摄。今初。然论中文...

六十颂如理论∵第1575部

大藏经“六十颂如理论∵第1575部”。  六十颂如理论  龙树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归命三世寂默主  宣说缘生正法语  若了诸法离缘生  所作法行如是离  离有无二边  智者无所依  甚深无所缘  缘生义成立  若谓法无性  即生诸过失  智者应如理  伺察法有性  若有性实得  如愚者分别  无性即无因  解脱义何立  不可说有性  不可说无性  了知性无性  大智如理说  涅盘与生死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二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二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第二正明口业。今初先显名体者。文有三节。一显名体。二约位辨胜。三征列名字。今初经文。是一义含名体。谓经从初至而演说法。皆是释名。有二名故。次辨体者。重取善巧智字以为辨体。义无碍下。随难别释义名所以。知是差别即后得智。无心照理即通正体  疏。约位显胜。文意可知。然此无暂舍离。论名不坏论。云不坏者。不动故即无暂舍义  疏。后何等...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一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一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九十二句定不定差别等者。疏文有二。此上标章。后前句明下别释。先释第九句文三。初标举论文。二释经文。三释论定不定义。疏谓现作下。疏释经文三受之义。疏文已具。然经部师云顺现受业其力最胜。必受生报。后报若顺生受其力稍劣。必受后受不受现受。顺后受业其力最劣。不受现生唯受后受。随初熟位名顺现等也。释曰。义似有余。或有各造一生之业人...

大乘破有论∵第1574部

大藏经“大乘破有论∵第1574部”。  大乘破有论  龙树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归命一切佛诸有智者。应当如实了知诸法。此中云何。谓一切性从无性生。亦非无性生。一切性若有生者。彼性是常。是性无实。犹如空华。当知诸法与虚空等。彼诸法生亦与空等。一切缘法皆如虚空。彼无实故。当云何有。诸法无因而复无果。亦无诸业自性可得。此中一切而无有实。无世间故无出世间。一切无生亦无有性。云何诸法而有所生。世间...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七十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第六大胜分  疏。一入自在者。即经云如是入已牒前十自在也。二成就智。即经云如是成就已。即牒前为不思议智者等  疏。故经云随行智为导首故者。经文但有身语意业随智慧行。论经云智慧为首随顺转故  疏。具用二句之意。以智先导释其随行。初智导起起已不失于智即是随行故  疏。二中十句依七种功德。谓依此七种功德。宣说彼所住功德法故。此段名所...

壹输卢迦论∵第1573部

大藏经“壹输卢迦论∵第1573部”。  壹输卢迦论∵一卷  龙树菩萨造  后魏瞿昙留支雒阳译  体自体无常  如是体无体  自体性无体  故说空无常  问曰。以何义故造此一偈论。说何等义破何等人。答曰。为读诵者于广大部生懈倦心。又为聪睿先已广习无量诸论于如来法海义中思惟而生懈倦。于无常自体空不异义中。生异相疑。为断此疑故造斯论。说何义者。今当说。谓一切法无常自体空。自体空不离无常。一切法自性自体空。是故无有常。一切诸佛缘觉声闻。于空...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六十九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六十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六十九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第二正说下分二。先依论科。后七中下料拣。先以论对经料拣。后又前二下。约三心料拣。七名广义至文当知。略已释竟  疏。先标集德处者。于中先拣滥正释故。论云七地总相。后以是功用下。出总所以。四节之总初地已释。谓一入位。二入地。三入无功用。四菩萨地尽  疏。前三同相者。此是体相非标相也  疏。一二种无我上上证故者。即论文此下疏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六十八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六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六十八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自下大文第三彼果胜中文有三。初摄位。二依论下总科。三今初下正释  疏。今初意通五果者。正举经中牒前之意。意明十门通成五果故。遮于古人别配属故。谓远公云。一对治及离障胜。是胜慢对治果。前修十种法平等观。而为对治。此地满中更以甚深三脱为治。名对治胜。前治五地染净慢障。今此文更除微细我心及有无等。名灭障胜。二修行胜。是前不住道...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六十七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六十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六十七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第五三道不断。疏。摄过观等者。即唯识论惑苦相摄门  疏。过去迷于本际下。约强弱分别。过迷本际建立生死。力强。爱取引果强。二从其本末下。是本末分别。无明是本过去说之。爱取是末现在说之。前则约用此则约体。此亦俱舍以略摄广中云。三烦恼二业。七事亦名苦。略果及略因。由中可比二。释曰。上二句正以惑业苦摄十二。下二句解妨。谓有问云。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