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列表

唯识论∵第1588部

大藏经“唯识论∵第1588部”。  唯识论∵一卷∵(一名破色心论)  天亲菩萨造  后魏瞿昙般若流支译  唯识无境界  以无尘妄见  如人目有瞖  见毛月等事  若但心无尘  离外境妄见  处时定不定  人及所作事  处时等诸事  无色等外法  人梦及饿鬼  依业虚妄见  如梦中无女  动身失不净  狱中种种主  为彼所逼恼  畜生生天中  地狱不如是  以在于天上  不受畜生苦  若依众生业  四大如是变  何故不依业  心如...

转识论∵第1587部

大藏经“转识论∵第1587部”。  转识论∵(从无相论出)  陈代真谛译  识转有二种。一转为众生。二转为法。一切所缘不出此二。此二实无。但是识转作二相貌也。次明能缘有三种。一果报识。即是阿梨耶识。二执识。即阿陀那识。三尘识。即是六识。果报识者为烦恼业所引故名果报。亦名本识。一切有为法种子所依止。亦名宅识。一切种子之所栖处。亦名藏识。一切种子隐伏之处。问此识何相何境。答相及境不可分别一体无异。问若尔云何知有。答由事故知有此识此识...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六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六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今初言轮字下。疏文有二。先明义相。后辩次第。前中二。先叙昔。后今更依毗卢下。申今于中三。初叙意。次如最初下正辩字相。后其字下深义下辩字义。文并可知。疏所以次前而辩斯者下。二明次第上问下答。即密用毗卢遮那经意。彼有偈云。甚深相无相。劣慧所不堪。为化是等故。兼存有无说。释曰。寄字即存有无相智即存无。如有偈云。八叶白莲一时开炳...

唯识三十论颂∵第1586部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第1586部”。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半略辩唯识相。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谓外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举颂詶答颂曰  1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2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次二十二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五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五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第二末会疏。今初夫圆满教海下。此文有二。先标。后故非顿下释。前标有三对。今疏释有二。一出三对之由。二明该罗等义。今初。若无顿证法界。岂显此经圆妙。若无善财渐进众生如何趣入。若无本会佛为其主。何有末会皆得成经。若无末会善财成益。岂显本会顿证之实。然此一对语出肇公维摩注序。彼以不思议中以分本末云。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

决定藏论∵第1584部

大藏经“决定藏论∵第1584部”。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  决定藏论∵卷上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  心地品第一之一  智慧靡不通  于净更无治  济世论世尽  顶礼最胜尊  法如所说者  静地道为道  未解此三法  世转如轮转  圣僧住于法  过缚过余众  十分八分八  果道道果故  若诸大士夫。欲造论益无知人倒见疑者。所言利益。从正智生。言正智者。出决定藏论曰。本已说。地今广分别解此地义。善答问难。五识地心地经言。阿罗耶识普为...

菩萨善戒经∵第1583部

大藏经“菩萨善戒经∵第1583部”。  菩萨善戒经∵一卷∵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  宋羪宾沙门求那跋摩译  菩萨摩诃萨成就戒。成就善戒。成就利益众生戒。先当具足学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若言不具优婆塞戒得沙弥戒者。无有是处。不具沙弥戒得比丘戒者。亦无是处。不具如是三种戒者得菩萨戒。亦无是处。譬如重楼四级次第。不由初级至二级者。无有是处。不由二级至于三级。不由三级至四级者。亦无是处。菩萨具足三种戒已。欲受菩萨戒。应当至心以无贪着舍于一切内外...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三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三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今初十魔下分三。一总释为魔之义。二然四魔下对四辩异。三若欲下与四相摄  疏。二有十魔下分二。先总释业相。二十中下释文  疏。二于蔽度下释第二句分二。一总释文意。二夫真道者下立理。于中有二先约智说则蔽度两亡。后又悲化恶故下约大悲说先正明。后况恶为善资下。即借老子意释成上义。即道经无辙迹章结文。彼章具云。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二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二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大文第三十行  疏。十中初三三宝持下疏文有四。一取论意释。二然第十地下会论同异。三既数名下会论同释。四上辨陀罗下会三处持字可知(五十四经)疏夫说法下即净名目连章中。时目连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目连为白衣居士说法。不当如仁者所说。所以者何。夫说法者。当如法说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等。说法既...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一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一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三显种类者。疏文有三。初总明深广。二今自狭下正明种类。三有余无余下对经辨定。二中言余无余者释有多义。依小乘中自有二义。一有二义。一有宗云。涅槃体一约时不同得二名字。言体一者。于此宗中烦恼业思以道力故应起不起。择灭无为是涅槃体。此体是一约对身智得二名字。身智未尽说前涅槃以为有余。身智尽竟向前涅槃转名无余。非身智灭即名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