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列表

新华严经论∵第四卷

大藏经“新华严经论∵第四卷”。  新华严经论∵第四卷  长者李通玄撰  第四明示因圆果满别者。显佛果有三种不同。一亡言绝行独明法身无作果。二从行积修行满功成多劫始成果。三创发心时十住初位体用随缘所成果  一亡言绝行独明法身无作果者。即涅槃无行等经是。隐身不现万事休息。又云罗刹为雪山童子。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是无作果。不具行故  二从行积修行满多劫方明果者。即权教之中。说行修成。三僧祇劫行满所成佛果是也。以不了无...

新华严经论∵第三卷

大藏经“新华严经论∵第三卷”。  新华严经论∵第三卷  长者李通玄撰  第二明依宗教别者。夫大觉出兴。称真智而自在。法身无际。等群品以同躯。任器现形应根施教。如空谷响应击成音。谷响无心亦无处所。但以随缘而能普应。如来设教亦复如是。称自根缘得自心之法。随增广而成熟之。亦无常宗而成立教。对病施药。病痊药除。一念之间雨无量法。称周法界对现色身。法既无穷宗教无尽。无前后际普备诸根。但为众生自分前后。且如毗卢遮那之教无始无终。称性无方无...

新华严经论∵第二卷

大藏经“新华严经论∵第二卷”。  新华严经论∵第二卷  长者李通玄撰  第八大集经以守护正法为宗者。为此经在于欲界向上色界向下。安立宝坊集诸人天。上下二界天人魔梵。及八部鬼神龙等。及他方菩萨。皆就宝坊。诸鬼神等有不往者。四天王放热铁轮。遂之令往至佛所。如来悉敕令守护正法。众魔王中唯有一个魔王不顺佛敕。待诸众生成佛尽。我当发菩提心  第九涅槃经明佛性为宗者。与华严有十种别一种同。十种别者。一说法处别。二境界庄严别。三大会来众别。...

新华严经论∵第一卷

大藏经“新华严经论∵第一卷”。  新华严经论∵第一卷  长者李通玄撰  夫以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达本情亡知心体合。今此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明众生之本际。示诸佛之果源。其为本也。不可以功成。其为源也。不可以行得。功亡本就行尽源成。源本无功能随缘自在者即此毗卢遮那也。以本性为光。智随根应。大悲济物以此为名。依本如是设其教泽。滂流法界以润含生。于是寄位四天示形八相。菩提场内。示兰若以...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九十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九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九十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入第七十九经)疏然此六皆是悲智之中所有者。阁表悲智故。疏六干城依空喻。然十喻中前六有合。七八九无。第十幻中一时总合从后倒合初以弥勒菩萨威神故合于幻师。二及不思议幻智力故。以合大海海印之义即智海故。三能以幻智知诸法故即合夜叉与人互不相见。以如幻故。四得诸菩萨自在力故。合于干城依空无碍现自在故。以在幻后皆带幻字。以有两重之意。故...

唯识二十论∵第1590部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第1590部”。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说心意兼心所。唯遮外境不遣相应。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如有眩瞖见发蝇等。此中都无少分实义。即于此义有设难言。颂曰  若识无实境  则处时决定  相续不决定  作用不应成  论曰。此说何义。若离识实有色等外法。色等识生不缘色等。何因此识有处得生非一切处。何故此处有时识起非一切时。同...

大乘唯识论∵第1589部

大藏经“大乘唯识论∵第1589部”。  大乘唯识论∵序  唯识论者。乃是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二乘所知。然此论始末明三种空。何者为三。一者人无我空。二者因缘法体空。三者真归佛性空。我空者。我本自无。但凡夫之人愚痴颠倒。于五阴中妄计为有。何以知无。凡夫依心识妄想分别。于五阴因缘法中见我为有。然此我相于五阴中实不可得。若尔般若观此五阴中一二离二。实体不可得犹如兔角。若有此我于一中住者。应于一中见。应于异中见。应于和合中见。云何一中无我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九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九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故毗卢下。第二明引遮那。又上义证今即文证。不可得言即般若相。故般若中广说无得为般若故。疏又文殊下。第三引五字证为般若门。疏然初五字下。第二释别列中合为四十二段。今疏有三初别释五字。二释所余。三总结示。今初五字约五字陀罗尼经。而引不空会通字音。然古诸德于此经中不多解释。静法有章名为漩澓。六门分别。一释名。二体性。三建立。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八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八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大文第五。有十善友寄十地。第一婆珊婆演底夜神。寄初欢喜地者。初获圣性具证二空。能益自他生大欢喜故。以于春时主当等者。盛德如春和畅发生故。表分别见日皆已亡者。初地断见惑即分别烦恼故。疏宗说兼通者。前已引竟即楞伽意。故彼第三经云。佛告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契经是名说通。自宗...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七卷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第八十七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第三具足优婆夷寄无违逆行。忍顺物理名无违逆。疏又表忍必自卑下。上直约善友依报释。此下约表位释。忍必谦卑卑而不可逾。故小而大容。上通三忍法忍同如。即谛察法忍。内空外假者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即假能用。即空能大无有不成于空故。故因外假而内有所用。故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空不成于假。故空能多容。此二无二中道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