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列表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九卷

大藏经“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九卷”。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九卷  唐毗陵沙门湛然述  初释见境中。先总释。次开章别释。初言诸者。自解云非一者众也。所起虽多不出一百四十。起不当理名之为见。又解知下重释见字。于一百四十中。各起一见皆推理不当。故名为邪。夫听学等者。辩失非见。听学之人自谓有凭。义之如生。斥修观者名为无证。义之如死。庄子云。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夫习禅下明习观者内观观理。自谓情通以为妙悟。斥学问者名为守株。彼言情者所谓情性...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六卷

大藏经“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六卷”。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六卷  长水沙门子璇录  第十四疏初标章。若无菩萨者指疑起处。此同第十二于十一中来。但起则同时断则次第也。诸佛下顺他以立理也。既无菩萨即无此事。无佛不成菩提。即是生不入涅槃。但约凡圣分于因果故。下结疑之处则合而言之。何故下结成疑也。意云。若无菩萨则度生严土之者是何人哉。失念经意可知。但亦如是言。是蹑起疑处之文非次前文也。偈云下兼释后段严土之义。以文意钩锁故联而引之也。初句标...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八卷

大藏经“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八卷”。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八卷  唐毗陵沙门湛然述  次明大不净。初标异名。前所下辩异。云约此等者。前小不净后明背舍是。总共二乘别在菩萨。今大不净亦复如是。次正释中初示相。丘者聚也。小陵也。墓者冢也。礼云。凡葬而无坟谓之墓。白虎通云。天子坟高三仞。一仞七尺。树之以松。诸侯半之树之以柏。大夫八尺树之以栾。栾者说文云。似木栏。士四尺树之以槐。庶人无坟树之以杨柳。是知坟墓俱通贵贱。汪者水深也。广雅云。万...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五卷

大藏经“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五卷”。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五卷  长水沙门子璇录  第六疏初标章。若法下指疑起处。此亦从前第三中来。云何下结成疑也。既兴功运行六度齐修。回向发心严净佛土。此若非取则孰为取耶。佛身之疑意亦同此。以是二报不相离故。故论文中二疑双叙。然今此科但断一种举问。经意云。菩萨取形相庄严佛土不。佛意等者。空生本疑有取。佛意欲显无取。取与无取在于性相二土。故且举相问之。试其解不。释答经意云。不取相庄严佛土也。征意云。...

止观辅决传弘行∵第三十七卷

大藏经“止观辅决传弘行∵第三十七卷”。  止观辅决传弘行∵第三十七卷  唐毗陵沙门湛然述  次明亦漏无漏禅。初明来意者。准禅门中根性有三。故慧多定少为说六妙。此六妙门多于欲界发无漏故。是故未必备须上地。又历一切因缘六度。是故判属慧多定少。若定多慧少为说特胜。特胜禅中慧性少故。故至上地方发无漏。若定慧等为说通明。通明禅中定慧性等。观慧深细具发根本。从下至上皆发无漏。此是随机顺习之说。若对治者。沈多应修慧多定少。散多应修定多慧少。沈散等者...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六卷

大藏经“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六卷”。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六卷  唐毗陵沙门湛然述  初释禅境中先释来意。长病等者。准诸部阿含。总有五法退罗汉果。一长病。二远行。三谏诤。四营事。五多读诵。尚能退果况复退禅。文虽在小意则通大。如四三昧人有此五事。非唯妙境不成。亦不发宿习诸定。是故引之。文殊问经三十六垢未检。次从上诸境下正明来意。到池者初住也。入流竟者。初住已去无功用故。若此位兼发一切事禅。任运即理不须更观。今令观者在于假名五品位中...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四卷

大藏经“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四卷”。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四卷  长水沙门子璇录  四如来正说二。初正答所问二。初举总标列以牒问。经诸菩萨摩诃萨者。问前举当机。云善男子善女人。洎今答处。何言菩萨摩诃萨耶。答大心未发即是凡夫。既已发心即名菩萨。善现标举约未发心时。故云善男子善女人。世尊酬答约己发心后。乃言诸菩萨摩诃萨。疏此以下四。初正释经文。以空生闻有三种。佛今牒举但言降伏故此释也。前二句标。谓住下释。谓度生无我。是住中降伏也。施不...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三卷

大藏经“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三卷”。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第三卷  长水沙门子璇录  二发起下二。初叙意。戒能下。以戒是防非止恶义。定是寂静不动义。慧是明照拣择义。但能防非心即不动心。若不动慧乃分明。世出世法无不鉴照。其犹海中欲现万像必要水清。欲求清水无过水静。欲得水静勿令起波。止波如戒水静如定水清如慧。所现万像如一切法。喻中则水若不起波则水静。水静则水清。水清则现万像。法中则心不起非则心寂。心寂则照知万法。法上但唯一心。喻上但唯一...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四卷

大藏经“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四卷”。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四卷  唐毗陵沙门湛然述  又观下次明道品。文相既略。便结枯荣及以三脱。若遮障下次明对治来意。但列事治不暇明于合行之相。外贪欲等一十二治。前文所指即此文是。四分各三故成十二。次释文中。观于他身成九想故。故治外贪。背舍先观自身骨锁。故能治内。胜处因于自身骨人。观成渐见十方依正。是故能治自他贪欲。违法嗔者嗔他顺理。故观众生作己亲想。顺法嗔者嗔他违理。事虽顺理嗔违观心。故观诸法...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三卷

大藏经“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三卷”。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三十三卷  唐毗陵沙门湛然述  释烦恼境者。自此以下现文六境及略三境。咸是发得。此九境外所起烦恼。乃至四弘但属阴境三阴所摄。是故寻常非无烦恼乃至发心。亦并须观非不名境。今文谓辩观阴发得。故须辩异。读者行者无惛本宗。如前七只分别中。云此之十境是三障摄。非即现在所起三障。现三障者。如大经第十云。菩萨摩诃萨求种智者。为除众生三种障故。烦恼障者。所谓三毒缠盖八慢四邪等。业障者。谓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