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列表

《论语》之“仁”与《圣经》之“爱”

传统文化“《论语》之“仁”与《圣经》之“爱””。∵∵∵∵∵∵∵∵∵∵∵∵∵∵∵∵∵∵∵∵∵∵∵∵2010年1月19日∵佛学研究网∵∵一、《论语》与《圣经》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之核心——仁爱《论语》和《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两个经典文本,它们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国,有“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之说,这高度概括了《论语》在中...

《弟子规》解读

传统文化“《弟子规》解读”。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孔子为何批评弟子的“高尚”

传统文化“孔子为何批评弟子的“高尚””。春秋战国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时,可以自己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再到官府去报销。官府除了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外,还给予这个人一定的奖励。一次,孔子有一个弟子到国外去,恰好碰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之后,这个弟子既没有到处...

道教教理教义-自然无为

传统文化“道教教理教义-自然无为”。道以自然为法则,以无为处世应物,成就了万物,也成就了自我。其义理可谓简易却又是那么深刻。自然和无为是两个既不同又有着密切联系的教义名词。所谓自然,《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真人注曰:“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说明“道”的本性就是自然,道之自然的法则既是天所效法的,也是地...

道教与关公造神运动

传统文化“道教与关公造神运动”。道教是参与关公造神运动最为积极、对神话关公发挥作用最大的宗教,在抬高关公的地位、促进皇家崇奉与普及民间崇拜方面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关公去世后不久的一段时期内,道教就认为他是天界北极紫微宫的朱衣神,尊称他为“翊汉天尊”。宋元时期,道教迅速发展,社会影响空前巨大。北宋初,太祖、太宗、真宗诸帝秉承了周...

2500年,可曾读懂一个孔子?

传统文化“2500年,可曾读懂一个孔子?”。孔子,一个简单的名字,却因为其所蕴涵的文化符号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了2500年。2500年的时间,我们看到的是孔子一幅幅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而每一副面孔背后都是对这个中华文化符号的阐释。而每一次的阐释,其实也是特定的文化、政治背景下对孔子的解读。时代在解读孔子,孔子也在解读时代,2500年的时间,或...

身与身外:儒家的一个未决问题

传统文化“身与身外:儒家的一个未决问题”。1.∵关于儒家现代化中国文化在现代性的冲击下已经被反思过许多遍了。但是“中国”好象在反思中变得更加模糊了。其中许多反思是激进主义的社会批判,过度批判和简单化的批判有着危险的副作用,它的刻薄摧毁了中国形象而造成至今存在的心理损伤。过分丑化传统文化是非常可疑的,因为任何一种极端坏的制度都不可能持久,所谓...

道教提升人的生活品质

传统文化“道教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古老的道教文化以其取法自然、尊道贵德、贵生乐生、齐同慈爱、抱朴守真等东方固有的传统核心价值形象,重回现代人的视野。其对缓解科学主义规制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本身的内部紧张关系,起到了疏导缓释的作用。道教的义理精华大大丰富了现代人的精神世...

圣人孔子关于孝的名言

传统文化“圣人孔子关于孝的名言”。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解夏结夏,符是道家,佛有符否?

传统文化“解夏结夏,符是道家,佛有符否?”。李炳南老居士问:解夏结夏,符是道家,佛有符否?(黄伯敬)答:此僧众至夏季安居之制,自四月十六日起,至九十天为止,起时曰结,终时曰解。亦有自五月十六日起者,更自四月五月初起者,故有三种安居之别。‘符’佛家未曾听说。再者,居士既言自己购有佛学辞典,仍无可查,实则不然,以上各问,佛学辞典中,俱有详载,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