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列表

明末禅门僧诤与清雍正帝“拣魔辨异”评析

禅宗“明末禅门僧诤与清雍正帝“拣魔辨异”评析”。明末禅门僧诤与清雍正帝“拣魔辨异”评析∵刘元春提∵要:明末临济宗内部圆悟与法藏之间的僧诤,焦点主要是禅宗传承源流、五家宗旨、禅风特点的看法不同。双方发生相互攻讦的原因,也与个人恩怨、特别是圆悟有门户之见有关。清雍正帝干预僧诤并且贬制法藏一系,虽有雍正帝个人的禅学倾向等原因,但关键还在于防止明朝遗民的...

法衣与《坛经》——从传宗形式的演变看禅宗的中国化历程

禅宗“法衣与《坛经》——从传宗形式的演变看禅宗的中国化历程”。法衣与《坛经》——从传宗形式的演变看禅宗的中国化历程魏德东∵黄德远在中国禅宗史上,传宗制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佛法以心传心,这是禅宗的根本特点。但作为正宗传替的标志,在传心的同时,还要伴以一定的信物,这便是禅宗的传宗形式。就目前见到的文献看,禅宗先是有法衣传宗,后来又有《坛经》传宗。这种演变的原因...

经典的凝重与禅思的飞扬——读吴言生博士《禅宗思想渊源》

禅宗“经典的凝重与禅思的飞扬——读吴言生博士《禅宗思想渊源》”。经典的凝重与禅思的飞扬——读吴言生博士《禅宗思想渊源》∵韩焕忠2008年10月1日∵∵禅宗与佛教经典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禅宗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禅宗研究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近读吴言生先生所着《禅宗思想渊源》(“禅学三书”之一,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9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渊源》)一书,颇受启...

本于印度,融摄中华——惠能禅法的认识论特点

禅宗“本于印度,融摄中华——惠能禅法的认识论特点”。本于印度,融摄中华——惠能禅法的认识论特点宋立道(贵州大学)论文摘要:中国禅法,尤其是南宗禅,有着两个来源:一是印度的,一是中国的。禅学作为解脱的实践系统,其所发展的并不是印度思维中理性主义的那个部分,而是一切宗教体系当中都会有的直观主义或者直觉主义的源流。中国的禅,还更多地依恋于中国思维的感性传统...

识才爱才∵大人榜样——缅怀真禅长老的福德慧德

禅宗“识才爱才∵大人榜样——缅怀真禅长老的福德慧德”。识才爱才∵大人榜样——缅怀真禅长老的福德慧德香港佛教僧伽学院觉真真禅长老,一代高僧,瑶天玉露,不羁之才。教演华严,宗在禅门。禅净***,悲深行苦,志大心慈,识才爱才。奖掖后学,提拔后学,重用后学,关心佛门灯传,心包万法,量容群品。度生无算,为法忘躯。时光荏苒,长老离我们而去,倏忽已经十年。长望他离去...

禅宗境界哲学的知识意义——《景德传灯录》中禅宗公案的比较研究

禅宗“禅宗境界哲学的知识意义——《景德传灯录》中禅宗公案的比较研究”。禅宗境界哲学的知识意义——《景德传灯录》中禅宗公案的比较研究[1]The∵knowledge∵of∵the∵theory∵of∵perfect∵personality∵through∵the∵study∵of∵the∵Zen∵school华梵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杜保瑞Duh,∵Bau-Ruei摘要:本文...

钟声里的禅趣

禅宗“钟声里的禅趣”。钟声里的禅趣∵依空法师∵太虚大师当年闭关于普陀山,夜闻暮钟止静,证入禅定,出定时只觉晨钟泠然响于耳畔,一夕仿佛刹那,坐断时空...自从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一记钟声打破千古寂寥之后,钟磬声遂成为寺院的象征,中国诗词中提及钟的作品...

止观禅修的要点

禅宗“止观禅修的要点”。止观禅修的要点黄国达许多人谈修行都知道「止观双运」,但止观禅修内容深广,到底详情如何,不容易明了,这里就笔者个人的浅见试着作剖析:以中观为主轴来说明,般若慧的修习可以分为闻、思、修三个阶段,闻慧是由听闻正法而得的「缘起性空」的正见,思慧是由对实际事物的思辨归纳得到性空缘起无碍的义理,因为已经深解空义...

原始佛教禅修之四梵住具体修习法

禅宗“原始佛教禅修之四梵住具体修习法”。原始佛教禅修之四梵住具体修习法∵(一)慈的修习:在随念业处之后所提示的慈悲喜舍四梵住中,先说欲修慈的初学瑜伽行者,断了十种障碍,受持了业处,食事既毕,除去食后的懒睡,在远离的地方善敷座位,安坐下来,最先当观察嗔恚的过患及忍辱的功德。观察嗔恚之过及忍辱之德,何以故?因为修此慈梵住当断嗔恚而证忍辱,未曾...

永明延寿与禅教会通

禅宗“永明延寿与禅教会通”。永明延寿与禅教会通华方田永明延寿是开启宋以后中国佛教禅净***之风的代表人物。若从延寿的思想体系全体来看,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则是“禅教会通”。延寿主张“万法唯心,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虽然“心该万法”,“万行由心”,但也不能“守愚空坐”,还需“广行诸度”,即广泛修行以六波罗蜜为核心的佛教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