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列表

禅者的画像

禅宗“禅者的画像”。禅者的画像参禅亲到“实际理地”,灼见真如实相时,旷劫无明当下瓦解冰消,往后唯享“本地风光”的自在安祥。∵一个真正的禅者,是枝节去尽唯存根本的,因此他的心,三际不住,灵明空朗;他的眼,见翳已除,唯见真实;他的情,诚挚纯洁,迥超无我;他的智,周遍法界,离诸对待。他怀着宇宙心,行的却是淑世行,敦伦尽分地活...

从印度式冥想到中国禅

禅宗“从印度式冥想到中国禅”。从印度式冥想到中国禅丘山新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在印度佛教中,冥想的实践是不可或缺的,讲述冥想的种种具体方法的经典亦不胜枚举。后汉以还,佛教传入中国,很多人依据自印度传来的冥想经典,或者遵循来自西域的胡僧的指点,开始实践冥想。有关这些冥想实践者的思想,以隋代天台智顗《摩诃止观》的记述辨析最为详备。但是...

中国书道艺术的内在主体性进路——以禅宗精神为中心

禅宗“中国书道艺术的内在主体性进路——以禅宗精神为中心”。中国书道艺术的内在主体性进路——以禅宗精神为中心吴有能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提要:本文试图阐述禅道与书道的内在的理论关系,并特别标举中国书道艺术的内在主体性,以作为观察分析的理论主脉,彰显禅宗思想与书道艺术之关系。1.艺术功能论:本文点出禅宗书道艺术重视的,是内在的主体性的奠立与发展,而不是外在的...

傅大士禅法的师授和嗣承

禅宗“傅大士禅法的师授和嗣承”。傅大士禅法的师授和嗣承张勇着第一节傅翕禅法的根苗本源自称弥勒应身的傅大士,自当属天然无师之智,其禅法来源本来就罩上了层层迷雾。《录》卷一,“(梁武)帝问大士:‘师事从谁?’答曰:‘从无所从,师无所师,事无所事。’”碑文,“(傅翕)又自叙云:七佛如来,十方并现;释尊摩顶,愿受深法。”傅翕日常言教,则或...

刘勰的虚静说与佛家的禅学

禅宗“刘勰的虚静说与佛家的禅学”。1刘勰的虚静说与佛家的禅学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冯国栋摘要:本文通过对刘勰师承渊源和作品的考察,证明刘勰与佛教禅学有密切的关系。在结撰《文心雕龙》时,刘勰吸收了禅学的内容,将老庄本体论虚静说发展成为文学创作虚静说。关键词:刘勰∵虚静说∵禅学刘勰的虚静说,历来注家学者以为源于老庄哲学。本文认为“虚...

敦煌莫高窟禅窟的历史变迁

禅宗“敦煌莫高窟禅窟的历史变迁”。敦煌莫高窟禅窟的历史变迁【内容提要】莫高窟是敦煌着名的“三禅窟”之一,长期为当地僧众修禅打坐的理想场所。早期的禅窟多位于莫高窟南区的中部,隋唐时期,由于功德窟的大规模修建,莫高窟的开窟活动进入高潮,影响了禅僧的修习,于是,人们便把禅窟转移到相对比较安寂的莫高窟北区。自隋唐至宋元,莫高窟禅窟的兴建都集...

禅门三题

禅宗“禅门三题”。禅门三题∵万古∵禅门中行人,如不遇明师指点,或自己不下功夫,往往误入歧途而不自知。再据学人浅见,撮录其中误区之三,谓之三题。一、见处不真此类行人往往能于一念回光处得个消息:或觉万法唯心,或感大地平沉,或见无非真实,然后据此立见,误以为见道、见性,殊不知“见性”之见乃“见犹离见”,超乎言思,现量受用,...

少林僧谈禅

禅宗“少林僧谈禅”。少林僧谈禅禅是一组诠解生命真谛的智慧,它湛精圆妙的体系,融贯了印度和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且为中华文化放出空前的异彩,流风遍及,自唐宋元明清,乃至日本、韩国等国,都深受影响,历久不衰。禅宗真正走出印度佛学的系统。进一步涵化两国文化的精蕴,完成自己独特的风范,而开拓了深远流长的慧命,是在六祖慧能和他门下...

禅林职位

禅宗“禅林职位”。禅林职位指禅宗寺院中所设立之职务位次。即一寺中之僧众,无论上下,皆行普请法,均令参加劳动以自给;为分配职务、分工合作之法。据禅林类聚卷九所载,古规所设之执事,有首座、殿主、藏主、庄主、典座、维那、监院、侍者等名目。然后世寺院组织日渐庞大,各寺家风不同,一寺之住持者,多因时制宜,自立执事,名目层出不穷...

日本禅宗

禅宗“日本禅宗”。日本禅宗∵禅宗在日本成立教晚,但禅宗在日本佛教史、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史,以及整个日本的历史上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禅宗来自中国。当禅宗在它的故乡发展至顶峰,在它最丰富饱满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自然地就传到了东邻这个被称为"扶桑"的岛国。日本禅宗是随中日两国禅师的密切交往而形成并逐步发展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