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文海

列表

慈济是人间的一股清流

修学指导“慈济是人间的一股清流”。常有人说:「慈济是当今社会的一股清流,能够净化人间」;这一点,正是我对「慈济人」的衷心期许。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从佛教的观点,「慈」是「无缘大慈」,同也是智慧、良知的省思。「悲」是「同体大悲」,隐含着毅力、良能的意义。智慧的发挥,要靠毅力不断持续,若仅具智慧,久缺勇气与毅力,也是无法成学业、事业与道业...

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修学指导“六度总修?六度总休?”。上广下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做得要死,又被人嫌,就叫做六度总修(台语)’。意思是你若卖命地做,又遭人嫌,就叫做六度总修。我刚听到这句话,一时还不太明白,以后仔细想,觉得很有道理。学佛的人应该都知道,六度就是六种度过生死苦海的修行法。亦即布施,持戒、忍辱...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修学指导“心性专一,有始有终”。明代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道:宋代书法家米芾说过,学习书法必须专一于书法,不要再有其他爱好分心,方能有成就。与此类似的是,古代善于弹琴的人,也说必须专攻两三支曲子,方能进入精妙的境界。这里说的虽是小事,但也可以借喻大的方面。佛说把心集中在一个地方,那么没有办不到的事。所以说,心意开了叉,事情也不...

「诸法实相」如何理解

修学指导“「诸法实相」如何理解”。问:“诸法实相”如何理解?大安法师答:诸法实相是从一切现象的理体去表述诸法。诸法就是森罗万象的法,包括色法和心法,这些就是俗谛层面。俗谛层面的体性是什么,也就是它的真实之相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实相。它有种种表达,比如说佛性、真如、一真法界,这些都是实相的另外一种表达。诸法的一切法都是缘生的,它当体就是...

是「万修一二去」还是「万修万人去」

修学指导“是「万修一二去」还是「万修万人去」”。问:有人说,往生净土是万修一二去,而东林法音说,往生是万修万人去。请问有何依据,能否详细开示一下?大安法师答:是“万修一二去”还是“万修万人去”,一定不要遗落其前提,即是具足信愿持名,乃万修万人去。不具足信愿,浮泛念佛,即万修一二去,甚或万修无人去。是故,净土经论,历代祖师弘教撰述,苦口婆心,重重劝...

有种梦想如此实现

修学指导“有种梦想如此实现”。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座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许多人对我都是冷言冷语,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今天去化缘,这么冷的天都没有人给我开门,化到的斋饭也少得可怜。师父,我们菩提寺要想成为你所说的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怕是不可能...

持之以恒方可登峰造极

修学指导“持之以恒方可登峰造极”。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之前的积累。一个人积累的知识、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获得成功。一位佛学大师说过:“努力才是一个人的幸运之星,一个人不该把时间浪费在卜卦和选择黄道吉日上,自己才是自己的主。&rdquo做人与修行一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间无难事,只要有恒...

修行人对世间的希求

修学指导“修行人对世间的希求”。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很大的差别,其希求的目标更是不同。修行人所希求的是知足少欲、清净的戒律、无上的智慧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而世间人所希求的正是出家修行人要断除的财、色、名、食、睡等轮回痛苦之因。所以,以前萨迦派的大德们曾说过:“贪恋世间不是修行者。&rdquo对世间的希求具代表性的有三种∵:一是“不求富...

趁还没堕落恶趣,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

修学指导“趁还没堕落恶趣,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做人都这么难,三恶趣的痛苦就更不用说了,确实是极大难忍啊!我们不是讲故事,不是吓唬人,也不是闹着玩,都是事实啊!真是这样的,非常非常的痛苦。这个痛苦我们真要感受的话,根本忍受不了,但是没办法,业力么。业力现前了,你就得承受,就得忍受。趁着现在还没有堕落恶趣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别让自己堕落恶趣。...

修习无常

修学指导“修习无常”。彻底思维无常可以真正帮助我们迅速地将心转向佛法。一旦知道一切事物多么容易改变之后,我们就晓得不可浪费时间。有些人或许会认为,无常只是佛陀用来吓唬人们立即开始修行的策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无常是生命本具的特性;我们的生命随时都会改变、随时都会毁坏。所以,无常并不是捏造出来的观念。相信一切事物可以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