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

列表

成唯识论讲记卷三(4)

唯识“成唯识论讲记卷三(4)”。子二、牒执辨破丑、同类受熏破经部师识类能持种:有说(是指经部师说):(经部师认为,六识前后差别,确是不能受熏,但前念熏于后念的一类相续,可以受熏。因而他们这样说:前)六(转)识(从)无始时(以)来,(六识所)依根,(六识所缘的)境,等(是等于六识的各自作意、善、恶、无记三性。诸如此等),前后(缘时)...

成唯识论讲记卷八(2)

唯识“成唯识论讲记卷八(2)”。第三种分别自性缘起是印度佛家最后发展的缘起学说。这里说最后,是因为从此以去,佛家逐渐吸取神秘思想,便失掉它的纯粹性,而终至面目全非了。分别自性缘起可看做受用缘起进一步扩大范围,涉及整个宇宙人生,要从那上面求得因果转变的法则来立说的。本来人生的澈底变革必须就全人类着眼,不能不扩大到这样的范围,但所谓自...

成唯识论讲记卷六(1)

唯识“成唯识论讲记卷六(1)”。辛二、善位子一、结前标问(上来)已(经)说(了五)遍行、(五)别境二位(心所,(现在续继所要讲的是十一个善心所)。善位心所,其相云何(又是怎样呢)?壬二、举颂总答(现在举)颂(中加以答)曰:11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讲到)善(心所,在唯识学上,说有十一种,就是所)谓信、惭、愧、无...

成唯识论讲记卷八(3)

唯识“成唯识论讲记卷八(3)”。八、爱:谓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时,贪于种种胜妙资具及淫欲等境,然犹未能广遍追求,是名为爱。九、取:谓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于五尘境,四方驰求,是名为取。(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十、有: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亡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无...

成唯识论讲记卷四(1)

唯识“成唯识论讲记卷四(1)”。癸八、引识食体子一、正释识食上来已就引缘起依证有阿赖耶识现在再就引识食体证有阿赖耶识又(有)契经(作这样)说:(三界)一切有情(众生),皆(是)依(于)食(而安)住。【食】牵引、长养、持续之意。即牵引、养育众生之肉身或圣者之法身,而使之存在,并永远保持其状态以及触等精神作用(心、心所)之饮食。三界中...

成唯识论讲记卷四(2)

唯识“成唯识论讲记卷四(2)”。此是双破经部及有部:经部------不承认有过去及未来,过去未来是假非实的,既然如此,不论说烦恼是在过去或在未来,是就都不能够成立的。有部-------承认有实有的过去、未来及实有的得等,正因为这些都是实有的,所以断果当然不无;或说命根、同分能持烦恼种,所以没有如你们唯识家所说的过失!论主破斥说:(...

成唯识论讲记卷八(4)

唯识“成唯识论讲记卷八(4)”。如由惑造业受苦,苦复起惑造业,像这样的不是很明显的显示了生死流转,还要假藉什么外缘而后生死才得相续?不由外缘照样得以生死相续,主张要假外缘者,须要记取这点!己四、因缘相续庚一、正明因缘(这是第四次解释颂文以答所问,所以开始特又说为)复次。(有情的)生死相续,(主要是)由(于)内(在的)因缘,(根本)...

成唯识论讲记卷八(5)

唯识“成唯识论讲记卷八(5)”。论主又说:无法说它名境固然是可以的,但不得说为所缘缘,所缘缘唯局限于有法不得通于无法的。遍计所执的我法,既然没有它的实体性,当然就不是所缘缘,既然不是所缘缘,当然就不是所遍计。论主说:这样重重分折起来,证知唯依他起是所遍计。有人问:遍计所执既是属于境摄,为什么《瑜伽论》七十四卷又是说遍计所执非凡圣智...

成唯识论讲记卷六(4)

唯识“成唯识论讲记卷六(4)”。有人问:何谓谄曲者?答:(所)谓(有)谄曲(的人)者,为(了)网帽他(人,才不时的)曲顺时宜(的)矫设(种种的)方便,(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他(人的好)意,或(者隐)藏(自)己(的过)失,不(肯)任(凭)师友(的)正(当)教诲故,(所以矫设种种的怪态,让人不认识他的真面目)。曲——————是...

成唯识论讲记卷四(3)

唯识“成唯识论讲记卷四(3)”。第三师净月又说:色根为所依义不决定,不说为所依,那就不谈,但识种是决定的,为什么这里亦不说为所依?论主回答说:(要知)识种(虽然是决定的,但它)不能(够)现取(缘)自(己所缘的)境。(前面曾说“令心心所取自所缘是所依义”。种识不是心心所法,不能现缘自境,于四义中缺少一义,但)可有依义,(然)而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