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孔子(五) 传统文化“至圣先师:孔子(五)”。“隐居以求其志”。“志”,即指“仁义礼”的政治抱负,也是“志于道”之“志”,即对客观规律的体认。如果说孔子“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时掌握了“六艺”和“中庸”等具体知识和方法的话,那么现在孔子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带规律性的东西,即“道”或“天命”,从而实现他认识进程中另一个具有质变性质的新飞跃—... 传统文化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1 浏览
贵以贱为本【龙泉解《道德经》39章】 传统文化“贵以贱为本【龙泉解《道德经》39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也?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 传统文化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职场新人学学庄子的智慧 传统文化“职场新人学学庄子的智慧”。∵∵∵我一直觉得,古典文学中所包含的智慧如果不拿来使用,那它就很难拥有生命力。即便是在今天,我们仍然惊叹于庄子的文章里俯拾即是的智慧,而其中的许多理论,对于职场新人更是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入则鸣,不入则止———如何向老板提意见∵∵庄子在书里说,颜回要去向残暴的卫君进谏,向孔子讨教方法,孔子传授给了他... 传统文化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哈佛教师用《道德经》诠释幸福 传统文化“哈佛教师用《道德经》诠释幸福”。∵他是世界着名学府哈佛大学的知名讲师,他用《道德经》来诠释幸福,他的幸福学课程曾被很多人追捧。在中国,他的讲课视频被频繁在网上传播。∵对于幸福,他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每个人都想要幸福,但是他们对幸福的理解恰恰减少了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因为生命不总有快乐,而快乐也并非唯一的幸... 传统文化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周启荣:孔子学说正在经历第三次复兴 传统文化“周启荣:孔子学说正在经历第三次复兴”。∵孔子学说正在经历第三次复兴∵中国自2004年在韩国首尔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去年的10月底为止,在全球五大洲九十多个国家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孔子的学说正在经历历史上的第三次复兴。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由一个***推动宣传儒家文化的行动。对此,中外学术界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要... 传统文化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一):知人者智 传统文化“老子智慧与人际交往(一):知人者智”。老子说:“知人者智。”老子说能认识别人,是一种心智、智慧。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对于交际的那人、那些人不了解,就是缺少了心智、智慧。我们不妨将传统的东西加以现代的解我们来谈谈在人际交往中首先有一个“识人”的问题,中国的老百姓以前有这样的谚语:“不识字好吃饭,不识人没饭吃。”你看识人多重要!有的企业家还有... 传统文化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
至圣先师:孔子(四) 传统文化“至圣先师:孔子(四)”。完成“六艺”学习,大约在孔子三十岁左右。他曾自称“三十而立”(《为政》)。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秦伯》);“不学礼,无以立”(《季氏》);“不知礼,无所立也。”(《尧日》)可见,“立”的内容是“礼”,既然是“三十而立”,那么他三十岁时无疑已掌握了以礼乐为核心的“六艺”,应该说已具备进入... 传统文化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至圣先师:孔子(三) 传统文化“至圣先师:孔子(三)”。其三是学思结合,明辨审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他不仅好学,而且好思,学思结合。《中庸》又载孔子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是孔子归纳的从求知到实践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中“学”和“问”是广泛地吸收信息,产生感性认识的阶段;“思”和“... 传统文化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道教的幸福观 传统文化“道教的幸福观”。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基本信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幸福观。东晋道教思想家葛洪在谈及修仙之法时,将恬愉澹泊的生活作为学仙的起点:“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千百年来,道教以“知足常乐”相号召,把保重身体、快乐地活着放到了教义的第一高度,其对生命的热... 传统文化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上德不德【龙泉解《道德经》38章】 传统文化“上德不德【龙泉解《道德经》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不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 传统文化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