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基本信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幸福观。东晋道教思想家葛洪在谈及修仙之法时,将恬愉澹泊的生活作为学仙的起点:“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

千百年来,道教以“知足常乐”相号召,把保重身体、快乐地活着放到了教义的第一高度,其对生命的热爱形成了道教幸福观的鲜明特点。

道教认为,人的身心是相即不离的,那么,幸福感也有赖于身心和谐。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既有身体上的病痛,也有人过度的欲望——嗜欲。嗜欲为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若嗜欲缠身,在生活与工作中必然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久而久之,积劳成疾,就会损害身心健康。道教的幸福观也是围绕着人对“欲望”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使身体的无痛苦和精神的无纷扰而展开的。

道教看到,人生活在世俗社会中,整天不得不面对着各种物质诱惑。当色、声、味、觉等外界诱惑纷至沓来时,人若经不住诱惑,就会沉溺于身体感官的享受之中。当人久观五彩缤纷的颜色,就会眼花缭乱,最终损害视力;久听娓娓动听的音乐,就会嗡嗡耳鸣,最终损害听力;久享山珍海味,就会食欲不振,最终胃口不好;醉心于驰马行猎,就会心灵放荡,最终神志发狂;迷恋贪图珍贵的财货,就会产生图谋不轨的心思。于是,凡夫身为物累,心为物役:“凡夫不能守真,无杜遏之检括,爱嗜好之摇夺,驰骋流遁,有迷无反,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旁溢,诱于可欲,而天理灭矣,惑乎见闻,而纯一迁矣。心受制于奢玩,情浊乱于波荡,于是有倾越之灾,有不振之祸。”人的欲望随着感官享受而膨胀起来,导致名利心生,好恶心生,是非心生,色欲心生,若得不到一一满足时,轻者会让人感到不快乐,甚至痛苦;重者则会使人五脏六腑不安,神智昏乱,疾病丛生,以至衰退而死!

道教将老子所提倡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人生幸福的原则,要人保持言行淳朴,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声色犬马、功名利禄的追求,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适度持中,既不纵欲,也不禁欲,以求获得“恬愉澹泊”的幸福感。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对功名的崇尚,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利禄的重视,则可以满足人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推进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从消极的角度来看,人若过度地追求功名利禄、过度地沉溺于饮食男女、声色犬马之中,则无益于身心健康。正如《老子》十二章所说:“驰骤田猎令人心发狂”,若长期沉溺于物质欲望、感官享乐和男女之爱中,就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危害;若过度追求名声权力,就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祸患,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只有安贫乐道才能获得幸福。

因此,在道教看来,只有仙士才能摒弃声色等感官享受,不慕功名利禄等虚荣,而是以静除烦,以静制怒、以静去热、以静定意、以静养生,在静中追求与自然之道相契的精神境界。

东晋道教思想家葛洪在谈及修仙之法时,将恬愉澹泊的生活作为学仙的起点:“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人要修成神仙,就要抱着“少私寡欲”的心态,目光内视丹田,两耳不闻外声,只有身心淡默恬愉。“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扫涤诱慕,收之以正,除难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灭爱恶之端,则不请福而福来,不禳祸而祸去矣。”由此,葛洪进一步推论:“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不在于富贵也。”富贵的生活反而会妨碍人的修道。只有安贫乐道,抑情养性,才能使心静而神凝,神凝而气聚,气聚而精生,在身心健康之中达成道教所追求的“得道成仙”的理想。

如果读一下《道藏》中所收录的种种神仙传记就可见,虽然每个修道者成仙的方法与途径不同,但“少私寡欲”、“安贫乐道”却是一种共有的精神。据《汉武帝内传》中说,西王母、上元夫人曾夜降汉武帝宫内专门告诫他说:“五浊之人,耽酒荣利,嗜味淫色,固其常也。且彻以天子之贵,其乱目者倍于凡焉。而复于华丽之墟,拔嗜欲之根,愿无为之事,良有志矣。”你虽有长生之志,但如果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恣情纵欲,淫乱过甚,杀伐无度,即使贵为天子,也无法得道成仙。他若愿行无为之事,就必须下大决心来“拔嗜欲之根”。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论仙》中分析秦皇、汉武为什么好养生之道、成仙之法,却不能得道成仙时也认为:仙法以“静寂无为”为特点,需要修道者保持“少私寡欲”的心态。然而,秦皇、汉武无节制的欲望与贪心,无休止地辟地拓疆与开发索取,不仅使自己的身体充满着臭腥,而且也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残酷的战争、悲伤的血泪和无尽的灾难。他们的种种做法都与少私寡欲、不尚浮华的仙法不符,怎么可能长生成仙呢?

道教强调通过修道而获得幸福,其中也有一些不符合现代人生活要求的成分,但道教所说的幸福既包括肉体快乐,也包括精神快乐,是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和德行至善的融合,这种将快乐视为人在生命道路上的精神状态,幸福是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通过努力感受到人生理想的实现而获得的一种满足感,这点值得现代人重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