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2) 唯识“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2)”。黄二、加行清净∵即于其中长时数习,无间所作、常委所作,他于此善若未受行,赞美令受;若已受行,赞美令喜;即于如是所有善根,安处建立:名加行清净。∵这是异熟因里面,第二科兼显余缘。分四科,第一科是标,第二科是征,第三科是列,现在是第四科是释。释里面先解释第一科是心清净,现在是第二科加行清净。∵这个心清净...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9) 唯识“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9)”。宙六、慧所摄∵又性黠慧成极真智,为极真智常勤修学,为自当来般涅盘,故修习大乘。∵这是修行正行这一科里边,第一科是摄受善法,就是成就善法;分六科,第一科是布施波罗蜜多、第二科是戒波罗蜜多、第三科是忍波罗蜜多、第四科是精进波罗蜜多、第五科是禅波罗蜜多;现在是第六科慧波罗蜜多所摄,就是属于智慧这一方面的。...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6 浏览
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3) 唯识“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3)”。玄二、教证(分三科)黄一、总标∵复由至教,应知诸法离言自性,∵第四大科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这一大科里面分两科。第一科略标,就是简单地介绍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第二科是广辨就更详细的说明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广辨这一大科里面分两科,第一科是智行门,这一门分三科:第一科是真实义相,第二科是境相应慧,第三科是...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0) 唯识“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0)”。宙二、胜义有性(分三科)洪一、标∵如是诸法非有自性如言所说,亦非一切都无所有,如是非有,亦非一切都无所有。∵这一大段文是解释什么叫做离言法性;第一段是理成,分三科。第一科征,第二科解释,解释里面分两科,第一科显自,就是显示自家的宗旨,就是显示离言法性的正义;第二科是斥他,诃斥他人的错误。显自这一科分...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6 浏览
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七∵(6) 唯识“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七∵(6)”。天二、后二十五种(分二十五科)∵地一、趣入∵趣入者:谓得净信增上力故,或有在家远离恶行,受持学处;或趣非家远离诸欲,受持学处。∵现在是第四大科成熟方便。一共有二十七种,前两种是总说的,这下面二十五种是别说的;分成二十五段,第一段是说趣入。∵什么叫做趣入呢?「谓得净信增上力故」:这位佛教徒对于佛法僧有...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4) 唯识“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4)”。玄三、释难(分二科)∵黄一、问问:若如是者,何因缘故,于一切法离言自性而起言说?离言法性这一科,分三大科:第一科是理成,第二科是教证;现在是第三科释难,解释这个问题,分两科,第一科是问。「若如是者」,若是像前面所说的,这胜义法性是离言的,是没有言说的。「何因缘故」,什么理由「于一切法离言自性而起言说...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4 浏览
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1) 唯识“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1)”。荒二、例受等∵由此因缘由此道理,当知诸法离言自性,如说其色如是受等如前所说,乃至涅盘应知亦尔。∵前边的一大段是斥四相违,如果你的思想认为名言安立的一切法是有真实性的,就有这四种矛盾;现在这一段文,是最后的称体相违失。∵这四种相违,应该不是读一下这文字就明白的,可能要再思惟才能明白;再思惟才能明白,应...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1 浏览
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七∵(7) 唯识“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七∵(7)”。酉六、已成熟补特伽罗相(分二科)∵戌一、征∵云何已成熟补特伽罗相。∵第四大科,成熟有情处及成熟自佛法处,一共是分六科;现在是第六科,已成熟补特伽罗相。这里边分两科,第一科是征。怎么叫做已经成熟的补特伽罗相?这是第一科,下面第二科解释,分三科,第一科声闻。∵∵戌二、释(分三科)∵亥一、声闻(分三科)∵...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5) 唯识“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5)”。宇四、我我所分别∵云何名为我我所分别?谓若诸事有漏有取,长时数习我我所执之所积聚;由宿串习彼邪执故,自见处事为缘所生虚妄分别,如是名为我我所分别。∵这里是解释八种分别,前面是解释自性分别、差别分别和总执分别,现在解释第四,我我所分别,昨天讲的总执分别:「云何名为总执分别?谓即于彼色等想事,我及有情命...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2) 唯识“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三十六∵(12)”。辰二、于恶取空者∵恶取空者,亦于所知境界迷惑,亦谤一切所知境界,由此因故堕诸恶趣,于他求法求苦解脱,能为虚诳亦作稽留;于法于谛不能建立;于诸学处极生慢缓,如是损减实有事者,于佛所说法毗奈耶甚为失坏。∵在前边宇一、宇二,宇一这一科是显示自家的宗旨,第二科宇二是斥他,诃斥他人错误的思想。这个斥他里边分两...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