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社会状况与原始佛教的传播
钟淡
一、释迦王子悉达多.乔答摩的出身。
佛教信众学习佛法,首先应了解产生佛教教主和佛教僧团的社会环境及其简单发展史是确立对佛法正信的基本条件。按佛教经书记载,教主释迦牟尼约于公元前六二三年农历四月八日,降生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印度列国时代的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城,是尊贵的释迦族净饭王的王室王子,名悉达多.乔答摩,是可以继承王位的王子。净饭王的释迦族属于中亚细亚的雅利安民族的一脉,第一尊贵的刹帝利种姓。净饭王娶其亲族拘利族王国天臂城阿拏释迦王的公主摩耶和摩诃波阇波提为王妃。净饭王与摩耶王妃具足清净、品行端正、仁德贤明、聪明智慧。迦毗罗卫国在净饭王的治理下与其它列国相比算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净饭王与摩耶王妃姐妹姻爱,但已过中年的夫妻未有王子,从性的角度分析,如有故障,在于净饭王,因不可能两姐妹都有妇科病。大约在摩耶四十岁时生下了悉达多,按二千多年前人的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论,真是个大奇迹。
当时迦毗罗卫国约有10个小城,迦毗罗卫城最大成为迦毗罗卫国都城。其国面积约220平方里,是憍萨罗国的依附国,属半自主状态。迦毗罗卫城是喜玛拉雅山南麓,现在印度靠近尼泊尔边境,居于罗泊提河东北的地方。
二、古印度社会状况。
(一)、国家政体。
佛陀所处的古印度社会是奴隶制社会制度。当时保拉法帝国已经分裂,出现以城市为中心的许多城邦国家,其中以恒河为中心的三个国为最强大:即恒河南岸王舍城为都的摩揭陀国,恒河西北边以舍卫城为都的憍萨罗国,恒河东北边毗舍离为都的跋耆国。各国王执政,列国纷争互相挘夺残杀,战争不断,人们生死无常,人民深受战争的痛苦。其时古印度社会状况与中国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基本相同。当时古印度各国政体不同,有君主制与共和制。迦毗罗卫国既是半独立国家又是共和制国家。
(二)、阶级制度。
古印度社会分为四个阶级:第一阶级婆罗门是文化阶层,为最高种姓,掌握祭司祭祀、文化教育、通神等,权力至高无上,世袭制。第二阶级刹帝利是掌握军队的国王和武士阶级。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者阶级。第三阶级吠舍是受压迫的农工商阶级。第四阶级首陀罗种姓是苦役,供婆罗门和刹帝利使役的奴隶。
(三)、思想意识。
人是高级动物,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思想意识,死后归于何处是任何人都最关心的议题。婆罗门掌握着政教合一的大权,婆罗门宗教认为动物从生到死六道轮回:天(神仙)、人、阿修罗(比人低的动物)、畜生(神、人以外的动物)、饿鬼(灵魂)、地狱(灵魂)互相轮回。婆罗门和刹帝利阶级认为首陀罗阶级是为了做奴隶而生到这个世界来的,是阿修罗和畜生转生为人的初生人。古印度《摩奴法典》里第八章第二百七十至二百七十二节写道:初生的人就是首陀罗,假若他们以语言侮辱再生的人,就要割断他们的舌头;假若他们侮辱再生人的名或姓,就要用烧红的铁针插进他的口中;假若他们不接受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使役,王者就可以命令用热油灌入他们的耳里或口里。
受压迫的阶级和奴隶阶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还要经受天灾人祸。当时的古印度社会复杂,一方面压迫阶级与受压迫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另方面由于人们没有教化,迷信思想严重,极其依赖宗教,把命运交给宗教宣扬的神主宰。再方面由于婆罗门权力垄断,引起刹帝利阶级不满,与吠舍阶级和其它社会力量结合,支持非婆罗门思想,这些新思想的倡导者不参加婆罗门的宗教活动,出家苦修创宗立派传播自已的学说,形成繁多的新兴沙门思想宗派的领首人物,他们对生命的理解与六道轮回的婆罗门教理论相对抗。
当时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位领袖人物:唯物思想顺世派创始者阿耆多.翅舍钦罗,他认为人死后回归自然,否认神和灵魂的存在;耆那教的创始者尼乾子,号大雄,他承认灵魂和非灵魂物质的存在,认为人的现世是由前世之业所决定,人通过修行可以解脱业障;不可知论派领袖人物散惹夷.毗罗梨子,他们对来世化生,因果报应提怀疑论调;定命论学说派领袖人物末伽梨.拘舍罗,他们认为任何人的意志都不能改变命运的支配;无因缘论派领袖人物不兰迦叶,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偶然的;物质灵魂定论派领袖人物婆浮陀.伽旃那,认为一切个体都是由土、木、金、水、火、风、苦、乐和灵魂构成。沙门思想学派的理论直接否认婆罗门教的荒谬性和欺骗性。悉达多王子就出生在这样的阶级悬殊和思想意识多元化的社会。
三、悉达多出家寻求解脱人生疾苦和生老病死办法。
悉达多虽生于王宫锦衣玉食,由于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经常外出与民众接触,了解民众疾苦。他身为王储拥有尊贵地位和至高的权威,但他不是利用王族的权威去压迫人民,而是同情广大的劳苦大众;不但想以慈悲平等的真理改变阶级森严的社会,而且想寻求解脱人生生老病死所经受的疾苦办法。悉达多王子约于公元前五九二年二月初八深夜抛去了荣华富贵的王子生活,偷出王宫出家修行,开始了寻求真理、倡导正信、解脱人类疾苦办法的历程。他出家后遍访名师、认真学习各派理论,坚持苦行,在修行的岁月中时常忍饥受饿经受艰难困苦绝不灰心,虽身瘦如柴也不接受王室送来的物品。悉达多王子虽艰苦修行,但初时没有多大进展,后来在恒河边的菩提树下禅修,夜观星宿豁然开悟。约于公元前五八八年,悉达多王子三十五岁那年证得了正觉成了正道(佛教称为菩提道,菩提不是树就在此说明),解脱了一切疑惑和烦恼,获得了圆满的大觉悟----人不可能解脱生老病死、社会人与人之间也不可能平等,只有集众说之长创立自已的学说、在尼乾子等派学说的基础上承认灵魂的存在创立肉身法身说,让灵魂不死给灵魂找个去处,创立虚幻的阿弥陀佛净土,让西方三圣接引灵魂往生西方净土,在此永远过平等、幸福、永生的生活。
四、原始佛教的传播。
悉达多王子六年苦行禅修,证得了菩萨果位,在开始接受供养和度化众生的同时,他修行勇猛精进,很快修成正觉达到不灭佛身,成为众人敬仰的佛陀。人们尊称为释迦族的贤人、圣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了广收门徒、组织僧团、建立精舍向大众宣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四姓出家同为释民”,大倡缘起中道论、慈悲平等之说,在各众说法劝化他人解除苦脑利他得乐,宣讲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历程,给数千年来被奴役的古印度人民带来了光明。最早的僧团组织和原始的供养佛、僧方式与礼佛仪式由此诞生。释加牟尼佛传道四十五年(有记载四十二、四十九年的),八十岁那年约公元前五四四年的二月十五日午夜在拘那迦罗城的婆罗双树涅盘。因南、北传佛教记载佛陀诞辰不一,现通以公元前五四四年为佛历元年。
(一)、释迦牟尼成佛。
据佛经记载,已证得菩萨道的佛陀由于在精修苦行中每天的吃量极少,身体非常瘦弱,便决定接受饮食供养,然后救度众生。他从其修道的菩提树下来到尼连河旁,在露天处席地而坐。当时牧女难陀.波罗把母牛身体洗净然后挤出牛奶,煮沸制成乳糜盛于金钵,弯腰行礼,头面礼足,将乳糜奉献佛陀。佛陀为供养者祝愿:愿其安居乐业、安康无病、长寿福报、智慧具足。开始提出了供养的果报理论。食了乳糜的佛陀进入尼连河洗澡沐浴,接受天人供奉的袈裟;再接受龙妃的珍贵华丽的宝座;然后将善生之女供奉的乳糜吃饱,身体恢复非常快,回到菩提道场;接受天人奉献的草做的座垫,放垫子于菩提树下,面向东方,结跏趺坐于草垫上,以大法力降服众魔。菩萨成就大觉,是在明星出现之时大彻大悟,获得佛的十种力量、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和佛道的一切知见,已修成佛。于是诸天赞贺,散落天花、燃烧香科,竖起各幢幡供养佛陀。当时众天神四十一位法身菩萨、天龙八部、在佛陀周围,佛陀为其开坛说华严大法,继而四天王各献了石钵。
(二)、组织佛教僧团,广收门徒度化众生。
释迦牟尼成佛即开始弘法,前往波罗奈国的路上经憍陈如、摩诃那摩、跋波、阿舍婆阇、跋陀罗阇五人居住的地方,向他们宣讲:“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谛***之佛法,五人成为沙门,并悟“色、受、想、行、识五无常”成就阿罗汉。于是,世间有了“佛、法、僧”佛门三宝;又接受富商帝黎富婆和跋梨迦的供奉,佛陀动员二富商皈依三宝,二富商接受了三皈依。佛陀初约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二富商成为最早得到佛陀度化的在家弟子。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国师之子富楼那聪明能干,与佛陀同一天出生,他受佛法影响与朋友师从佛陀学法修行;继而长者之子耶舍及五十位朋友跟随耶舍到鹿野苑佛陀弘法的处所祈求出家,佛陀为他们宣讲佛法,使他们成为沙门,由是佛教开始有了五十六位阿罗汉。佛陀派他们到各地弘法度化众生,佛陀也四处讲经说法。
事火道优楼频螺迦叶在当时名声远播为世人所钦敬,佛陀亲自去找他。佛陀以真火三昧降服毒龙、以神通力断开水流,于是,优楼频螺迦叶带领五百徒众弃事火道加入沙门,他们勤学苦修,成为五百罗汉,佛教开始有五百罗汉之说。优楼频螺迦叶有那提和竭夷二个弟弟,他们各有二百五十弟子,在优楼频螺迦叶的学佛神智妙绝的解说下,也向佛祈求为沙门。由是,佛陀有了一千弟子,是一千罗汉的来由。
迦叶外甥优波斯那与二百五十弟子在阿修罗山学仙道,听闻舅舅们及其弟子出家做了沙门也带领二百五十弟子出家,他们也成为罗汉。
佛陀皆同一千多名弟子到摩迦陀国王舍城拜访国王,国王与百官出城迎接。佛陀为其说法,国王、百官及听众皆获得法眼净。国王请佛及其弟子在竹园精舍住下,做为传道之所,供养的房舍、衣服、饮食、汤药周全。
偷罗厥义国有一位婆罗门名迦叶,此人聪慧而家富足,但生活节俭且经常布施穷人,夫妻超凡脱俗出家修行道法,闻佛陀在竹园精舍道场弘法,即往竹园,佛陀度化他收为弟子。由于迦叶有大威德,天神和世人都敬重他,故称大迦叶,(佛陀涅盘后他开始主持弘扬佛法,教化众生)。
王舍城有二位聪明的婆罗门,一名舍利弗,一名目犍连,各有弟子一百人,也带领二百弟子前往竹园精舍道场出家学佛法。
至此,释迦牟尼佛已有弟子一千五百人。佛祖与弟子在摩迦陀国宣扬佛法,普度众生,一千五百弟子皆获得罗汉果位。
《未曾有因缘经》记载:悉达多以太子身离家修成佛并弘法已十二年了,净饭王思子心切,派优陀夷请佛陀回国,佛陀回国探视父母并皆弟子同往,又收亲弟难陀和下人优婆离以及豪门五百人为沙门。二年后,佛陀度九岁的亲子罗睺罗以及五十位童子为沙门(出家十二年了有九岁子可说明悉达多出家的另一原因)。
舍卫国有一位大臣名须达随佛学法以后,请佛到舍卫城度化更多的人,舍卫城的太子奉献祗陀园作为僧团精舍之地,须达为佛陀盖了正殿,又为二千多位僧人修建了住房。国王请佛陀及僧众在舍卫城弘法,从此,佛与僧众在舍卫城度化众生。
以上说明:最初佛教僧众主要来源于婆罗门和其它教派,僧伽组成特别复杂。
(三)、佛教最早的思想意识和理论基础。
古印度释迦牟尼成佛,创建的佛教僧团组织的性质属于回避现实的温和改良主义宗派。首先,佛教的理论基础是在婆罗门《摩奴法典》和众多沙门理论中取其精华,如尼乾子和婆浮陀.伽旃那等沙门学说的基础上变革的。如六道轮回,天人、神、仙、鬼、灵魂、业报轮回、肉身法身说等等。结合正觉悟道随缘宣说,然后逐渐发展形成佛教组织自已的理论体系。佛教的经、律、论体系是在佛陀入灭后由其弟子整理的。
古印度列国贵贱等级差别大,佛教要取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与拥护,必须解决四个阶级的矛盾,所以同意业报观点,并加以美化。“认为现世为六道之一的贵贱是由前世的业所受的报应,”“好心好报,积善得善报、积恶得恶报。”王与奴隶之分是业报造就的,软化了阶级的矛盾。并提出:“四姓出家同为释氏”的平等学说。在出家学法方面消除阶级差别。
创造阿弥陀佛净土,众生得度。佛陀弘法四十五年,其目的在于度化众生脱离穷困了脱生老病死,永不轮回六道。按婆罗门的学说,人死后是要六道轮回的。那么,人死后不轮回到那里去?佛陀冥思苦想,终于创造了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国土。简称西方净土学说。(后整理为净土三部经《大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其理论为灵魂不灭,人通过学佛法,园寂后肉身回归自然,法身不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国土清净美丽,人人平等,物质丰富,人在其国生活永远不死.属于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较之共产主义社增加了人得到永生,多么有吸引力啊!
为什么创造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当时的印度现实社会不可能提供人们过好日子的社会条件,更不可能人人平等。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坐禅思考觉悟了:“只有为众生灵魂找个去处,才能解决生老病死,才能与婆罗门及其它教派有所区别,所以创造了阿弥陀佛净土,由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父子三圣接引到其国生活。”后来又有了华严三圣:释迦佛,文殊、普贤二协侍;再后又有金刚界东、西、南、北、中五界佛,大日如来为中方佛,释迦佛是大日如来化身,再后是一佛一净土,未来佛弥勒菩萨也搞了个兜率天净土。
释迦牟尼佛弘法四十五年,按佛经书说:天人、神人、仙人、国王、大臣、平民、贱人、丑人、猎人、屠夫、渔人、老婢、恶牛、等等皆得度。
(四)、古印度信众最早对佛教僧团的供奉形式。
1、饮食供奉:佛陀组织僧团以后为了保证僧人艰苦修行,其道场精舍没有建厨房,僧团的饮食二种形式,托钵化缘和信众请佛与僧众到家供奉。一日只食二餐,过午不吃。在饮食方面佛陀与僧众平等;2、接受信众的衣服、钵、及其它一切生活用品的供奉;3、接受金钱供奉;4、接受土地供奉建设佛教弘法道场。
在接受信众供养的同时,释迦牟尼佛以多种形式多个方位提出了供奉布施的果报理论,此理论为僧团组织维持正常生活,一心弘法利生提供了可靠保证,并在弘法中创立了尊老抚幼的学说。
(五)、最早的信香迎请佛菩萨显圣仪式。
佛、菩萨显圣是信众信奉佛教的引力场。按佛教经书记载,接受过佛法的舍卫国长者之女三摩竭嫁难国太子尼犍,难国民俗粗野不懂礼仪,为度化国王及人民,三摩竭向国王推荐请佛教化,并向国王说:释迦牟尼佛有神通力,如果佛祖在远的地方,可以设高台烧信香跪请即可。国王允许,于是三摩竭上高台点信香,跪拜请佛。佛陀以神通力接受到邀请的信息即到难国,为难国人民说法。此即以信香传信息迎请佛陀、菩萨的来由。二千年来,以信香迎请神、佛、祭祀祖先已是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
(六)、最早的礼佛仪式。
1、佛陀在世时的礼佛仪式:信众及佛弟子礼佛,手执香花供养,在佛陀面前双膝跪下,头面顶礼佛足,佛为其祝福;2、塑像供奉礼佛仪式。塑像来由:佛在忉利天宫三个月为母亲说法,优陀延王思念佛,为佛塑像,国王大臣们以珍异鲜花敬礼佛像供养。佛对佛像说:“汝于来世将大作佛事,我灭度后,诸位弟子皆托付于你。”佛对优陀延王说:你在我法中最初制定礼仪规则,你已获得福德,结下广大善根。释迦佛并为造佛像者祝福:“若有人愿意以土、木、胶、漆、金、银、铜、铁、缯、彩、香、石雕铸绣佛像,乃至极小如一截手指,则此人将得到种种福报,灭除种种罪孽,不投生边地、下贱、贫穷之地,永远脱离三途之苦报,往生人道、天道、享受殊胜奇妙之乐。”这是像供奉的来由,在像前以香花水果供奉。3、造塔供养生身舍利礼佛仪式。佛陀弘法四十五年,魔王波旬请佛入灭。佛陀应承魔王波旬,三个月之后进入涅盘。佛陀住世存期三个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佛陀处理未了事宜:嘱咐阿难,佛陀入灭后火化的生身舍利子造塔供奉;嘱咐波斯匿王等十六大国王,以王权之威护持三宝,兴建佛塔、寺庙、造佛像印经书获得福报;嘱咐诸天王神、诸水龙族守护佛法;嘱咐阿难,佛灭度后火化前对佛身的处理方法,火化方法,用七宝瓶收取舍利子建塔供奉方法。
佛陀约于公元前四六五年二月十五日午夜在拘尸那城外婆罗双树林七宝床上入灭,终年八十岁。佛陀的弟子们按佛陀的嘱咐对佛身洗净涂香料,布裹,棺灌香油次第进行处理后火化,将舍利子分给八国建塔供奉。按佛教书籍介绍,建了分舍利子的瓶塔、火化佛陀的炭灰塔,供奉方式是鲜花水果。
(七)、佛教初期经书的形成。
佛灭度后,弟子大迦叶承担起弘法责任,派出五百罗汉到佛陀在世时弘法曾经到过的地方报丧和收集佛陀的宣说,整理编成经书。在整理的过程中,凭当时人们的记忆和各罗汉对佛说法的理解,经书的内容与佛陀宣说的思想必然存在着差别,也就是说,现在传世的经书内容不可能全是佛陀的宣说。所以就有:“如是我闻,当时佛在-----之句。”如佛陀出家年龄、修道岁月、弘法岁月经书记载不统一,学佛者对经书的内容要确立正信,所以说要确立正信佛教。
(八)、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
释迦牟尼成佛组织佛教僧团,其僧人迅速发展的原因有:1、王权护法。释迦牟尼的父亲是执政国王,本人是可以继承王位的王子;2、释迦牟尼提出四姓出家皆为释氏,消除阶级差别,被压迫的奴隶和广大人民出家是得到思想意识和人身的大解放;3、当时思想意识形态纷乱,释迦牟尼吸取众说之长,形成自已学说得到多数修道者的拥护,必然成为当时的指导者和领航者,追随者理所当然多。
(九)、佛教东传的原因。
按佛教经书记载,大迦叶将要圆寂时付法阿难,阿难付法摩田提,摩田提付法商那和修------佛陀灭度后王权护法逐渐软弱,佛教僧团失去了支持弘法的靠山,其它教派复兴灭法,佛教组织因师从不同也分为大小乘佛教和多个派别,佛法的传播在古印度日渐低落,佛灭二百年后,龙树虽对佛教有所复兴,但因古印度旧势力和其它教派对佛教的冲击,佛教僧团已难以在其生存,佛弟子们为佛教生存寻求向中土弘法的路径,这就是佛法东传的原因。佛法真正传入东土是佛陀灭度后约四百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