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学者的预言--悖论的两要素 因明研究“梵学者的预言--悖论的两要素”。《科学美国人》编辑部在其所编的《从惊讶到思考》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梵学者(印度预言家)与他的10多岁的女儿苏椰发生了争论〕苏椰:你是个大骗子,爸爸。你根本不能预言未来。学者:我肯定能。苏椰:不,你不能。我马上可以证明它。(苏椰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些字,把它折起来,再将它压在水晶球下)苏椰:我...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试释“七因明” 因明研究“试释“七因明””。因明是在论辩中产生的。论辩有着时间、地点、辩论之事、参加人员等等条件的限制,即所谓“七因明”:一、论体性:辩论之性质,有其六种。(1)言论,即世间的语言。(2)尚论,即世间崇尚、高尚、景服之论议,是人们乐闻信从,没有过失,与理相应之言论。(3)诤论,立敌对事实之了解,互为对抗,两宗乖反,由此而产生之...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刚晓法师讲:《因明入正理论》(五) 因明研究“刚晓法师讲:《因明入正理论》(五)”。论文通一下。“如说声常,所闻性故”,这是举例子。“常、无常品,皆离此因”,是说,同品、异品都与因支“所闻性”不相通,同品是没有的。注意,因明论式的顺序是一宗、二因、三喻,第一步立了“声常”宗,则在还没举“能立”时,“所立”宗的宗前陈“声”,不能够说它是因同品,因为它是在立宗时就有了的,所以,同品一定...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因明名相表》 因明研究“《因明名相表》”。A佛教逻辑A0名词印象A01三支论式举例A02∵SMP项的两套名称(形式逻辑的和因明的)A021∵S项A022∵M项A023∵P项A03三支论式的两套名称(形式逻辑的和因明的)A031宗A032因A033喻A0331同喻A0332异喻A1宗A11结构A111宗体A112宗依A12真宗A13似宗(九)...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2 浏览
刚晓法师讲:《因明入正理论》(六) 因明研究“刚晓法师讲:《因明入正理论》(六)”。“一实”,我们想个现在的例子,数学上的无穷大,它就是。“二实”,比如水,按现在的观念,水可以分出氢、氧,氢也可以分到最小,氧也可以分到最小。“多实”,这在现在的科学中很多很多。∵这个说法大家只要知道就行了。我们再把鸺鹠仙人的意思再说一下,五顶说,既然说了实、德、业,就一定得(是)有实、德、业,所以不...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何谓因明 因明研究“何谓因明”。印度之因明,虽非佛学所专有,然因明藉佛学始臻完成,而佛学亦广用因明为立正破邪之术,故二者有不可相离之势焉。佛藏中关于因明之着作,曾译梵为华者,散见经论,得八九种。然自商羯罗主所着之因明入正理论,由唐玄奘三藏译出,其门弟多研习之;大乘基师尤深究此论之玄奥,援征决择诸家之说,着疏以发挥光大之,古近学因明...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3 浏览
因明研究之具体方法 因明研究“因明研究之具体方法”。前面说过,吕澄广泛利用梵、汉、藏文资料研究因明,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这是就研究手段或者说使用哪些工具而言的。在《因明纲要中》,他还专门谈到因明的研究方法问题。这里说的方法是指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把握因明理论。《因明纲要》提出了三种方法:辩别古今、旁考外宗和广研诸论。1、辩别古今吕澄认为必须了解因明发展的...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从因三相略说因明对逻辑的优势 因明研究“从因三相略说因明对逻辑的优势”。看到庄师兄的《佛教认识论——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受到启发,想写一篇短文,从因三相略说因明对逻辑的优势。因三相最初并非佛教论师提出,无著曾在论着中反对因三相。但到了陈那论师的时候,对因三相进行改造,构建了新因明的体系。因明的作法,通常举例如:(宗)声是无常(因)所作性故(喻)凡所作见彼无常,如瓶;凡常...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
吕澄:佛家辩证法 因明研究“吕澄:佛家辩证法”。恩格思在所作“自然辩证法”的札记里,曾经说人类理性发展到较高阶段才能有辩证的思惟,并举佛教徒为例(见曹葆华等译“辩证法与自然科学”人民出版社第二版第六五——六六页)。他是见着佛家那一种理论而为此言,我们还不很明了,但佛家的思想方法一开头就带着辩证的色彩,并且后来还逐渐发达,而始终就很远的走在西洋人思...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明代的因明研究 因明研究“明代的因明研究”。我们知道,在我国,因明的研究发展是与法相宗(或曰唯识宗、慈恩宗)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唐朝,玄奘到天竺游历经年,带回了六百五十八部经论,其中有关因明的就有三十六部之多。由于唐僧西天取经在当时是轰动朝野的大事。后世也有《西游记》来传颂大师的这一善行。国人皆景仰大师的品行,更把他从印度取回的经书当宝贝来对... 因明研究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