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论语研究的集大成者———评新版『论语集释』文:吴琦幸图:宜伦

本文:

由近代着名学者程树德编撰的『论语集释』是迄今为止最为精审、最为详尽的『论语』

注释本,同时也是最权威的一部研究『论语』专着,新近由大陆中华书局编入「新编诸子集

成」中付梓刊行,实为孔孟学术研究中之盛事。

程树德,字郁庭,福建福州人。一八七七年生,一九四四年卒。考中清末进士,但不愿

居宦,後获公费留学日本学习法律。後回国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兼任教授。七

七事变以後,隐居着述,因贫病交加而终。

程树德是中国近代着名的法学研究家,在他二十九岁那年,便撰述了『国际私法』七卷

本,到一九二五年,亦即程树德四十八岁时,撰述出版了『九朝律考』一书。这是一部研究

中国古代法律的最重要着作,至今仍为研治法律史者的案头必备书籍。该书从浩如烟海的中

国古籍中搜罗从公元前二世纪起至公元後七世纪间,历代已经散失了的法律、科令、格式、

刑名和有关的资料,作了综合的考证和论述,参考书籍数百种,约三十余万言,从中可见作

者之功力。

一九三三年着者出版了另一部重要着作『说文稽古编』,从中国文字考察上古历史和社

会情状文化形态,是研究说文的别具一格的着作。

『论语集释』则是程树德一生中最後一部重要着作,是在日寇侵略中国时,着者贫病交

加,倾注了毕生精力和心血的奇书。程树德在序言中描述着述的苦况时说:「身患舌强痿痹

之疾,足不能行、口不能言者七年於兹矣。风烛残年,不惜汗蒸指皲之劳,穷年矻矻以为此

者。」终於在逝世前两年,也即一九四二年脱稿,由华北印书局刊行。将近五十年来,此书

几迫於绝版,但在『论语』研究中,占据着一个极为重要的集大成者地位。

这次新版本,由着者令媛程俊英教授和助手蒋见元详加校勘圈点,使这部达一百四十万

言的宏着终於能重见於学界。

研究『论语』的着作,从汉代孔安国为『论语』作注,经宋明以下,到清儒明训诂义理

的注释,以及其间笔记子集中论及『论语』章句,种类何止千种。仅『四库全书目录标注』

,即举出近千种。使得这一部原先字数简约的儒学经典,汇为一个专门之学。而由於历代翻

刻版本,文字异同,又开启『论语』的版本校勘之学。使後人欲治『论语』,竟不知从何下

手。

但大抵说来,研究『论语』,不外以下两端:一为明训诂,识音读,即从训释文字音义

一端,明孔子着述之原意。孔安国、马融、郑玄、包咸诸家皆是,蔚为汉学家言,一为朱熹

『论语集注』为始,专以阐发义理,兼发挥个人心得,则是微言大义一派,也即後人所谓宋

学家者。两种学派,由於所主不同,因此在诠释之中,各有优劣,至为发明。直到清初名儒

代出,着述日多,其间训诂义理皆发前人所未发,道前人所未道,精义颇夥。

程树德的『论语集释』,即是将两千年来的『论语』研究,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全面总

结。

观『论语集释』,即可知此书之规模。

此书在『论语』正文之下的注释,共分为十大类别:

一、考异。专以考证文字异同为旨,按『论语』一书流传,除有历代沿袭之刻本之外,

尚有汉石经、日本刻本、高丽刻本之文字异同。着者为使『论语』正文有最为接近原本之面

貌,运用阮元『论语』校勘记、翟灏『四书考异』、日本山井鼎『七经考文』、叶辉德『天

文本论语』为本,兼及其他版本进行精心校勘,使文本有一个可读性。

二、音读。古音韵与现代音相去颇远,同时也是训释词义的重要依据。着者以陆德明『

经典释文』、武亿『经读考异』详加辨读。

三、考证。考证名物,是以古代典章文物,兼及人名、地名、器物、度数作为论证的对

象。古今名物异同,常常影响对於文义、句义的理解。特辟此类,即可从名物上见出异同。

四、集解。邢昺疏汉代注释,其中是对於汉人注经的疏解,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五、唐以前古注。有许多『论语』注本都已经散佚,後经北堂书钞、太平御览、艺文类

聚等多部类书保存,其中精义颇多,该书采录竟达三十八家之多。

六、集注。虽然以采录『朱子集注』为本,但从中取舍,可观着者意。

七、余论,以清初汉学家之纯正、精要为采择标准,特采其中摒弃门户之见的精解。

八、发明。宋代陆王之学以禅学来解释『论语』,虽多出自己意,离孔子之意已远,却

也不失为一家言,着者并以采入。

九、别解。以上诸种无法包容之新见,以别解论列一专项。

十、按语。此为作者之心得。

这十大体例竟囊括了古今所有注解,研究『论语』的精华,使读者每览一条,即可得知

最为全面详尽的解释。总计采撷各种书目达六百八十种之多。

二、

由於中国古代学术重家法,重师承,如出於异己者,即使十分高明者,亦不予置评。汉

宋学派之分,犹如鸿沟拟分,丘石干涉。此为治学之大病。

实际上,两者治学方法与目的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汉学家重文字训诂,明字义本诂

,在阐发语言之本义方面,自有其独到之处,但却失之拘,无法融会贯通之。宋学家重在阐

发义理,虽能够唯理成章,却常常杂以己意,并挟以时代之好恶,未能顾及孔子时代之背景

只有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後人对於『论语』有一较为完备之体认。

『论语集释』即做到了采两家之长,熔於一炉。

例如『论语.学而』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与悦的关系,在本书中就交代得十分清楚:古喜说、论说同字,汉後增从「心」字别

之,「悦」初见『广韵』。也即是最早并无悦字,说字兼具说、悦的功能,後来才增悦以分

别之。这种古文字中的分别字现象,在『论语集释』交代得一清二楚,并且还举出大量例证

更可贵的是,程树德撰述此书,不是从门户出发,而是从实事求是立论,是则从之,非

则去之,不以汉、宋分为异论。对於汉学家指摘朱熹的宋学不善考证,他认为「朱子博极群

书,并非力不能为」「当时风气不尚考证」。他并举出朱熹原话说「读书玩理之外,考证别

是一番功夫,某向来不曾做。」而对於宋学理学家一味玩理,用理来解释『论语』中的诸多

思想时,他指出:「宋儒理学为儒、道、释混合之一种哲学,本可成一家言,但必以为直接

孔孟心传道统,则余敢信。一部『论语』中,何尝有一个『理』字?」这是很有见地的。

正是本於这种精神,『论语集释』在解释这部儒家最重要的典籍时,才能把其中的精义

正确地阐释出来。

最後谈一下这部着作的点校者程俊英和蒋见元。程俊英是程树德的女儿,也是着名的『

诗经』研究专家。虽已八十多岁,但精神极佳,至今仍在指导研究生,着书立说。蒋见元则

为程俊英的门人,为一代年青俊人之士。在为此书点校过程中,查考校勘了无数书籍版本。

其原因是由於程树德在着此书时,已是晚年病体,双目有疾,全凭记忆口述,由家人执笔。

其鲁鱼亥豕,全靠点校者一一查核,使此书更臻完美,成为『论语』研究中不可不备的精良

读本。(转载自孔孟月刊)

补白: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幽梦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