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亭
(地理科学学院04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李旭瀚∵20042603002)
摘要:中国古亭,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类型。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景观,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无园不亭”、“无亭不园”。本文从我国古亭的起源和发展分析∵,重点总结、归纳古亭的形式、类型,并对亭的选址布局和特色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古亭;起源;形式;类型;特点
一、中国古亭的起源和发展
1.1古亭的起源
在我国,亭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亭”字的出现相对较晚,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亭”字记载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钦文)。汉以前的亭按其功能可分为四类:城市中的亭,如街亭、市亭、都亭、旗亭等;行政治所的亭(汉高祖刘邦曾做过泅水亭的亭长);边防报警的亭;驿亭(或称邮亭,是秦汉时期设在交通要道上的“亭传”)。
1.2古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亭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亭功能的改变,大致以魏晋南北朝为界。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魏晋南北朝时,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在园林中出现。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如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如长安城的太液亭。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为精巧。明清时期,古亭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对亭的造型、选址和周围环境的设计十分讲究。
《园治》中将亭定义为:“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营造法原》中将亭定义为:“亭为停息凭眺之所”。由于亭小巧玲珑,通透空敞,视野良好,具有休息、赏景、点景等功能,所以,它很早就受到园林建造者的重视。
二、中国古亭的形式和类型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亭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1古亭的造型形式
亭的建筑造型丰富生动,灵活多样,不但在平面形式上追求变化,而且在屋顶做法和整体造型上,在亭与亭之间的组合关系上进行创造,尤其表现在屋顶的造型上,虽小小园亭,几乎包括了我国古建屋顶的所有类型,产生了许多绚丽多彩的形体。
2.11平面形态
亭的平面形态是中国古典建筑平面形式的集锦,一般建筑中以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多,如三角亭、正方亭、长方亭、五角亭、六角亭、八角亭、正十字亭、扇面亭、圆亭等,其中,正方亭最常见,正十字亭和扇面亭比较少见。还经常运用两种以上的几何形态组合,如方胜亭,双环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随地形、环境以及功能要求的不同而灵活运用,如拙政园中部的雪香云蔚亭建于人工土山上,因山形扁平,故采取长方形平面;该园西部的扇面亭,因位于池岸向外凸起处,故采用扇形平面,既配合了环境,又取得了更开阔的视野。
2.12屋顶形态
亭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典建筑屋顶形式的荟萃,为数最多的是各种攒尖顶:方攒尖、圆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等,还有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十字脊,也有用盔顶的,∵在四角攒尖顶的上部做成层层叠起的盔顶,但以攒尖顶为主,还有一些特殊的屋顶形式,如组合形式的勾连搭、抱厦、重檐和三重檐屋顶等。屋顶层数多以单檐为主,重檐较少,三重檐更罕见。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样式的亭,如巨形亭、半亭、缺角亭等。典型的缺角亭位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古漪园竹枝山上,它建于1931年,当地人为记住“九·一八”这个国耻日,故意给亭少造了一个东北角,造出的几个角,形若攥紧的铁拳,象征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
亭的屋顶坡度一般相对比较大,甚至出现举折高达四、五十度的攒尖顶,例如苏州西园湖心亭的屋顶就非常的陡峭。
亭的屋顶形态在我国园林建筑中有南北之分,南式亭(包括江南园林或岭南园林)的屋角一般起翘高,显得轻盈秀美,而北式亭的屋顶厚重、平缓,显得端庄气派。总之,亭的屋顶不仅能够把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特征之一的屋顶形式全部包括在其中,而且还创造了一些为其他类型建筑所罕见的异性屋顶。
2.13整体造型
亭的整体造型特点主要取决于平面形状和各种屋顶形式的组合,可分为单向、竖向、复合组合以及亭组。
2.131单向组合
圆形和正多边形平面的亭,屋顶多为攒尖顶,而扇面形和长方形平面的亭,多做歇山顶,也有做庑殿、硬山和平屋顶形式的,梅花形和海棠形平面的亭则相对比较少,这就是亭的单向组合。
2.132竖向组合
从层数来看,有单层、两层、三层等;从立面上看,有单檐、重檐、三重檐和多层重檐。北方多重檐,南方多多层。这类亭,一般上下平面结构一致,有时底层采用八角形平面,上层就做成正方形;下层檐是六角或多角,上层檐就圆攒尖的组合形式。
2.133复合组合
复合组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两个相同造型的亭的组合,如方胜亭、双环亭、双六边形亭等等;另一种是一个主体和若干个附体的组合,十字形平面的亭就是这一类中最具代表形的一种。
2.134亭组
亭组就是把若干座亭按照一定的构图需要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建筑群体。
此外,中国古亭的亭身、亭基和色彩也多种多样。中国亭身也可称为柱身,可分为斗拱大额枋、小额枋、额占板、柱、雀替、挂楣、花牙子、坐凳板、坐楣、美人靠等,若是暖亭则应有墙及门窗,而亭基又可分为须弥座式的,平石台阶式的,单层台阶,重叠台阶,栏杆式的亭座,栏板式的亭座,用抱鼓石踏步栏杆,用栏杆石跳步栏板的亭座;中国亭子的色彩,一般来说,属于北方皇家园林建筑的亭子,顶采用黄、青、绿、紫、黑等色的琉璃瓦,柱则为红、绿两色,而中国南方的亭子则采用灰黑色粘土瓦,柱为褐黑、黑绿等色,这些共同构成中国古亭的造型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古亭的造型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集成,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缩影。
2.2古亭的类型
亭适于用各种材料建造,由于用材的不同,不但在造型形象上各具千秋,而且还表现出亭的不同个性。亭的造型形象,按照不同材料建造可分为不同形式的亭子,其功能也不尽相同。按其材料建造不同,古代的亭子可分为木亭、石亭(庐山秀峰的石亭)、碑亭、茅亭、竹亭和铜亭,其中石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亭的功能越趋多样化。按其功能可分为路亭、桥亭、井亭、钟鼓亭、祭祀亭、乐亭、纪念亭、流杯亭、半亭等,园林中的桥亭,既可以歇憩,又能游赏,而流杯亭是我国园林中所特有的一种娱乐性建筑,如浙江临海东湖的流杯亭。
三、古亭的功能应用和选址
3.1古亭功能应用
古人云:“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正因为亭的功能较为简单,没有严格要求,故造园家可根据园林建筑空间构图的需要灵活自由地进行安排,最大限度地突出其园林艺术特色。亭的结构和构造也比较简单,用材也可以因陋就简、低材高用。因此,施工比较容易,技术难度不大,造价不高,应用广泛。无论是在城镇、乡村,还是在园林和风景游览胜地,到处都可以见到亭的踪迹,亭更是园林中最典型,也最常见的点景和赏景建筑,∵在园林中应用十分广泛。
园林亦称“园亭”或“亭园”,可谓“无园不亭”,“无亭不园”。在江浙、岭南和中原各地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成的中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1主景——景区的趣味中心
由于亭的造型变化丰富,小巧灵活,所以亭常常被用作空间环境的主景,作为主景的亭,由于区域空间中的趣味中心,也就是视线的焦点,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赏,往往提供了良好的纵观全局的机会,形成庭院空间的控制点,如北京北海静心斋中的枕峦亭,堆叠巧妙的山石造景,西侧一峰突起,枕峦亭耸立于上,八面玲珑,精巧美观,被乾隆誉为“莲朵珠宫”。
主景亭的构造,很讲究园林建筑空间构图上的相互对应关系,并运用“对景”“借景”和“框景”等设计手法,来创造出多层次的风景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景观效果,以此构成园林空间中的景物重点。
3.12主体建筑的陪衬
亭也常用来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能产生对比加强建筑群体的构图美,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就是一处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建筑群,其中的方亭、六角亭和八角亭,都是主体建筑的陪衬,起着烘托主体和渲染环境的作用。而有些亭直接与主体建筑结成一体,形成体形丰富的新的建筑式样,这种相互的组合,使主体建筑的形体造型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13亭与廊、墙的组合
在园林中,亭还经常与廊和墙组织在一起。亭与廊和墙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以下四种:廊墙的转折,长廊的分割,廊墙的近端以及形成半亭。亭和廊、墙的不同组合,不仅使亭的形象更加丰富,而且往往还会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环境,甚至某些园林,基本上是由各种亭和廊和墙的祝贺而形成的,如绍兴的兰亭,嘉兴的落帆亭等等。
此外,亭也往往成组地布置,与山石、花木、水池等有机地组合,形成完整的景区和庭园空间,以点联面控制景观,正如《园治》中所说“略成小筑,足征大观”。
3.2中国古亭的选址
古亭的设置,主要应考虑位置的选择和亭本身造型,亭的形式,是方是圆,是攒尖顶还是硬山顶,都必须依据基址的形式和环境景观的特征来决定,在我国园林中,亭的设置是与周围环境相配合的。明代计成在《园治》中写道:“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卷松蟠曲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因此,无论是建在园林中的亭,还是建筑于街肆的亭,其位置的选择,都由“景”来决定,“因景而成,得景随形”。
在我国,亭的选址多样。山上建亭,尤其在山巅、山脊,有利于眺望,视野开阔;崖旁建亭,有的亭子甚至建立在崖壁上,这样既增加了景观的魅力,同时又造成飘渺虚幻的景观气氛;临水建亭,借助水的特性创造环境气氛,成为观赏水面景色的最佳地点,在建亭有五种位置选择,接近地面,亭一面、二面或三面临水,或位于水面之上,用桥和堤相连,或建于岛上,四面环水,或以亭基为驳岸,或建于桥上;平地建亭,一般建于路旁的林荫之间,或街巷的民宅一侧;另外亭还常常建于交叉路口和道路的转折处,提供休息,标示道路,提高兴致和丰富景观的作用。
四、中国古亭的特色
中国古亭历史悠久,造型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
4.1古亭的造型特色
古亭的造型优美,形象生动活泼,其造型之精美,堪称我国古建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尤其表现在屋顶的造型上,虽小小园亭,几乎包括了我国古建屋顶的所有类型,亭的造型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与特征,现代新形式的亭更是千姿百态,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增添了时代的气息,因此优美、轻巧、活泼、多姿是古亭造型的特色,亭以优美的造型点染园林,令景观增色、生辉。
4.2古亭的空间意识
中国古亭,虽然经常以空间环境主体的形式出现,构成趣味中心,但是它更多地强调其虚空的内部与周围的空间环境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建筑造型的外在形象,在周围空间中起到点睛的作用,追求整体环境的空间意识。亭不仅是一种于无限空间之中的有限空间,而且是一种沟通自然景物和人的内心感受的中介空间,即从有限观无限,穷无限,知无限,而又回归于有限,这就是古亭的空间意识。
4.3古亭的文化内涵
亭的内涵丰富。亭的魅力在于客观存在,也在于人们思想意识上的主观感受。亭的内涵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将人们引入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所谓“见景生情,寓情于景”,并达到情景交融,这就是亭的内涵魅力所至。亭的内涵可概括为人们对自然景物的赏知与赏美,对文化艺术的传承与追求,对伟大人物、英烈模范以及千古传颂的历史事件的纪念、敬仰与赞颂等。
亭则通过本身的形象,特有的基址环境,特定意义的地点以及生动、具有诗意的题名与楹联将其内涵点染得更加鲜明,渲染着一种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这种文化的积累,构成了亭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4.4古亭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古亭的另一个特色。中国古亭的建造非常讲究意境美,从自然的“物境”,经过文化艺术加工,上升到艺术美的“情境”,再通过触景生情,达到理想美的“意境”,中国古亭的建造总是追求能使人在细腻的观察感受和情感色彩的追求中,达到一种物我交融的“意境”境界,从而引发人们对整个人生的感受和领悟,达到身有所感,心有所悟。
由此可见,中国古亭,是将外界的自然景物引入亭内,使人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突破有限,进入无限,从而使人产生一种人生感悟,亭的美,不仅仅是其造型的美,更是意境的美。
参考文献:
[1]徐∵斌.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亭.∵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2]计∵成(明).园治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88.
[3]徐周焕.∵白日新.∵孟祥彬关于中国·韩国古亭的建筑符号学之特征的研究
[4]高轸明.覃力.中国古亭.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07
[5]周武忠.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1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