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说偈与我的“偶得”

伍恒山

7月4日下午三点五十分,接到一封短信:

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休。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

我本能地知道,这是藏有禅锋的偈子,但是哪个高人的,就不知道了。

后来在网上一查,在“星云说偈”中,得知是宋朝慈受怀深禅师的偈子。

星云法师是这样解释这个偈子的:

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念都不一样,追求的目标以及方式也都不一样。但从信仰佛法的人看来,世间没有比退一步最高、最好的了。退一步,争逐的人少,天地更宽广,更能领悟生命的奥义。有这样认知的人,在世间上会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应该修持的,就算尝遍万般辛苦也要得到,如开悟、解脱……,不当要的,像名位、权势,也视同粪土不屑一顾。

这个“退步”如我们日常所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讲的是人不要过于拘泥执着,有某些关节过不去,明知是万丈深渊,非要跳过去,那就有可能粉身碎骨,就会万劫不复,因此与其如此,不如寻找他途,目标遥遥在前,绕过去或许也成的,因此换一种方式,或者退一步,说不定是另一番局面,另一种境界,说不定退一步之后的局面或境界比原来的境界更高更广大。这个道理,悟过来的人是明白简单的,但人争一口气,往往事在当头,心上就迷惑了,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到头来自然物我俱伤,落个一败涂地,这种事例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比方许多贪官污吏,明知是昧着良心坑害百姓、损害国家,但行事的当头,他们有几个是想到退一步的?没有,只有更进一步,钱财是越贪越大,坏事是越做越绝,到头来,进了囹圄,或上了断头台,那时再想退步就悔之晚了。

但星云法师在解说这一句时,却并不说“万事”都是“退步休”的好,却说在正途上,在应该修持的方面,就是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是不能退步的。这是在解说上有分别地化解了原偈的消极。自然,是各说各理,不拘泥的方式。

第二句,原偈是佛法的真如自性一切具足,不必证,亦不必修,是地道的“道法自然”。从这个偈子看,慈受怀深自然是禅宗一派的。佛教传入中国本土后,经过文化的杂交,诞生了一个非佛非道、亦佛亦道的宗教,那就是禅宗。在禅理上,佛与道的精神时或互换占据本体的位置,因此这个第二句不必证,亦不必修的“本来”面目,就有些“道家”的精神。星云法师是地道的佛教徒,所以在解说这一句时,也并不照着原偈的精神来解,而是强调“虽然在理相上”而论,“不需要特别修行、证悟,但是不经过事相的证悟,又怎能体会到娑婆本体的妙用呢?”同时引用《金刚经》的“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修学佛、无证入道”的主旨,“都是一种藉假修真”,而反其言而说之,“我们要修无修的心,证无证的道,才能到达佛法的彼岸。”这比原偈要积极得多,是比较贴近佛法精神的。

星云法师在解释第三、四句,与原偈出入不大。星云法师说:“窗前一轮明月高挂在空中,一如我们内心的菩提圆觉,菩提月给乌云遮蔽了,就不会发光,把心灵的烦恼无明去除了,高挂星空中的月亮才光明皎洁。”这说的是第三句,但原偈是菩提智慧有如明月静照,处于一种静态,是要人默自契悟,是本来清净光明皎洁,不必烦恼的,星云法师则化静为动,主动地要人去除掉心灵的翳障,使智慧的光辉圆彻普照。

第四句,原偈之意为,一棵清净的莲花深深地栽种在浊世之中。从字面的意思上,这结尾有些衰飒,含藏着过多喟叹,是无奈的、消极的。星云法师则说:“我们生活在五浊恶世中,不必逃避,要在心田里存养佛法、如同清净的莲花,在污浊的泥土里一样吐出芬芳的香气来。”他提倡人不要逃避,在碰到不顺心的事时,或者心藏有怀才不遇的情结时,千万要积极地去面对,通过自己的努力,人生在很多时候,就如清净的莲花那样,在污浊的泥土里也会吐出荟萃的香气。

星云法师通过不拘执的“说偈”,就将一首消极的偈子简单明了地化解而为积极的意义,他是深通佛法的,深入而浅出,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消解了道家的精神,回归到佛家本体,真是道行深厚,非凡杰出。

但且慢,对星云法师的赞叹这都是后来才有的,也可以说是现在写字的时候才有的,在当时接到这个偈子的时候却并不知原偈作者为谁,更不知有一个“星云”在“说偈”。

当时在大太阳下,阳历七月的天气,气温在三十好几度,我儿子在南师附中上Pascal语言(计算机)程序班,四点下课,我在接他,等了有十几分钟。一看估计还要等十几分钟,于是想着回这个短信,虽然汗水不间断地从毛细孔中沁出,但也顾不得了。

默想了一会,也依照着做了四句:

本来无证亦无修,万象纷纭一念收。证得菩提为自在,管他天地春与秋。

我的意思是,虽然性相本体是无证亦无修的,但与万象纷纭关联的则是人的心念,所谓“盈天地皆心也”的心通过念念相续的活动而将纷纭万象收摄在一块,有点“舒之弥宇宙,卷之不盈分”的意思。这个心念也就是菩提,倘若证得了,那哪管他天地四季呢,哪管他烦恼污泥浊世呢,人活得就无往而不自在了。这在消极之余,还寓着点积极的意思,是放下之意。

当下就将这四句发出。当天晚上,反复想着,终究有些不妥,就是说,我这个“菩提”之念,终究还是要去“证”的,与原偈的无证无修显然悖反。从本体的意义上说,我的体会与宋朝慈受怀深法师的比较一致,就是万物自然,人亦自然,性相自然,是刻意修持不到的,也许是在偶然的契机中,灵光一现,菩提如朗照星空,无纤毫云翳,顿然显现。这仍是近于顿悟的禅宗,但我并不觉得这个顿悟有什么不好。于是,将这个回复的偈子改写了一下,就变成了下面的样子:

本来无证亦无修,万象纷纭一念收。偶得菩提为自在,管他天地与春秋。

这个偈子强调的是偶然,近乎诗意的获得,相较于原偈的精神与星云法师的说偈,我这四句,似乎更加自由率性。当时将这修改好的偈子发出,得到回复,简简单单一个“妙”字。

但人生是要积极一些的,有时更需要修持和证悟,这是我上网查找“星云说偈”,看了星云的解说之后,才感觉到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