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具有独断性倾向的儿童①
乐∵音∵
把儿童的独断行为看作是一种斗争性或意志坚强那是错误的。显然,一个意志坚强的儿童,他的行动与目标是具有一种正义的坚持,也就是能够依据理性的、道德的动机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动,并善于适当控制自己克服困难。儿童的独断行为,往往并不是为了坚持真理或为了达到一个正确的、符合理性的、道德的要求与目的;而相反地是表现了固执、任性、发脾气;甚至故意对抗与拒绝成人向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与意见。他们常这样回答:“我不愿”“我不能够”“我不去”,甚至“我偏不肯”“我偏要这样”等等。∵
一般儿童的独断行为,并非是由于遗传或所谓“本性”如此,而常常是由于父母或保育人员对待儿童的态度或教育方法不正确所引起和逐渐发展的。例如:当儿童正在高兴地进行着某一种游戏或玩某一种有趣的玩具时,成人若要他停止这种游玩而叫他到别处去,或叫他去做另一件事,他们往往表现了非常不愿意立即离开,甚至拒绝成人的意见,或者伴随着眼泪、叫喊或跺足。这种因成人对儿童所提意见不合理而引起儿童感情上的冲动,产生“不听话”或拒绝行为,是应由成人负责的。还有当儿童向成人提出合理要求时,如假日要求父母同他到公园去游玩,或者节日做件新衣服、买一种玩具等,都应加以考虑,不可严词拒绝,或竟不理;若条件不许可,也应充分地说明道理。若对儿童的合理要求不予采纳,也会逐渐形成儿童的独断性倾向。
儿童由意志上的不良倾向而形成的独断行为,常具体表现在对人对事上的任性固执与发脾气;但只要在家庭、保育机构或幼儿园进行正确合理的教育,儿童的任性固执与发脾气就会逐渐减少,并逐渐转变为具有优良意志品质的性格,成为有教养的儿童。我们要认识到任性、固执与发脾气,并非儿童个性上的特点。儿童的任性,具体表现为不服从父母或教师的教导,仍要力求按照自己的愿望做去,也不考虑日常的行为规则;固执具体表现在不合理的愿望上,想由着自己的意思去做,违反了父母或教师的要求与说理;发脾气的具体表现为伴随着尖锐的不满与动气的感情,甚至哭泣叫喊。造成以上行为的原因,大都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和偏爱,或者失去父母正常的温暖的爱。一个在家庭中放纵娇养惯了的孩子,样样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因之,只要有一点点的不满足或小小的困难与失望,就会不满意地任性固执或吵闹起来。还有可能是由于父母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犯了错误,如态度不一贯或不一致,一会儿叫儿童这样,一会儿叫儿童那样;或父母间对待儿童的意见不一致,使儿童感到自己所做的不一定错,否则,为什么父亲说“不对”,而母亲要说“没错”呢?因而渐渐养成儿童的任性与固执,想以要挟来达到其不合理的要求。有时儿童受了委屈,如父母对子女的偏爱,也会造成不被偏爱的一个儿童发生怨愤不平,反抗加予自己的高压;或因为生病、身体不舒服、过度疲劳与过度兴奋也会发脾气;有时因为成人低估了儿童的能力,压制了儿童处理事物能力的发挥,如儿童的能力足够做某一件事,父母却因格外小心地去阻止他:“你不会做的”“别弄坏了”等,都可以引起儿童的不满与反抗,逐渐发展他的固执与任性以及发脾气。
漫谈具有独断性倾向的儿童②
乐∵音∵
儿童时期,尤其在5岁以下的幼年,是意志锻炼与性格形成的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儿童受暗示性最强的时期。儿童在这时期最容易接受父母及成人教育的影响和模仿父母及成人的行动。因之,父母们正确的教养可以培养儿童的自觉性,父母们不正确的教养也可以形成和发展儿童的任性、固执等独断性。父母、教师、教养员都是儿童模仿的对象,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感情、模范的行为去感化儿童,不应该影响儿童模仿自己不好的行动。我们常见有些父母当儿童的面前常说一些不好的话,作一些不好的行动,却又用责罚儿童的方法想来阻止他学坏样,这往往是很矛盾的而又很难收效的事。∵
儿童的独断性不加以有意识的教育予以改变,其严重的已不再是一般的“不听话”,而是已发展成含有一种有成见的、恶意的、倔强的与有对抗性的抗拒行为了;并且这种行为是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甚至每次的接触都是不容易调和的,这样发展下去,可能形成变态的行为。
在下面,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具有独断性倾向儿童的不正确的态度,以及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和它们的形成与发展:
有一个有独断性倾向的儿童,女性:今年5岁不到,体格较矮胖,不够健康。她幼年死了父亲,母亲不久改嫁。她祖母把她留在自己身边抚养,一家只有她与祖母两人。她主要是对任何人的意见都会表示拒绝,甚至对祖母也常表示了倔强,直至她祖母用严厉的态度或加以体罚,才十分委屈地哭着接受了。
例如:早晨起来,要她叫声邻家“伯伯早”,她偏不肯叫,直至她祖母大喝一声,她才带着哭声逼着叫出来;但不要她叫时她却偏要叫,邻家伯伯下班回来,她一高兴就“伯伯!伯伯!”继续不断地叫个不停。叫她不要多叫,她偏偏还要叫下去,直到她祖母站在她面前厉声喝住,她还不甘心地偏要再叫几声才停止。叫邻家小弟弟替伯伯拿拖鞋,她就抢着去拿,叫她让小弟弟去拿,她偏又去拿,直到厉声地阻止她,她还偏要抢一只到手。很小一件事,阻止了她,她就大叫:“怎么啦!我偏要这样呀!”叫她回去拿件东西,不肯,强迫她去,就一去不返。自己走路不小心,跌了一跤,就恨恨地打了一下地板,还骂地板不好。她爬在床上,叫她下来,理也不理,抱她下来又偏要爬上去。你打她一下手心,她就重重地还打你一下,转身就走。可是她并不顽皮,常会呆在一个地方,常常不高兴回答成人的问话。有一次,我给她谈了很多话,给她讲故事,想引起她说话的兴趣,但她却不理不睬,一句话也不回答,最后我说:“现在你也讲个故事好吗!”她却高兴地开了口说:“我不会讲,我讲个小白兔。”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具有独断性倾向的儿童是多么任性又固执,她总是故意倔强地与成人的意见对抗起来。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是多样化的,也是不健康的。她不但固执、任性、倔强对抗,而且还骄傲、好胜、处处想胜过别人、自私、个人英雄主义、自我意识太强、处处想表现自己、爱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从她的家庭环境与所受的教养,可以分析出她独断性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是由于下面一些因素:
溺爱
因为她既没有父母温暖的爱,又是祖母唯一的孩子,所以祖母对她的溺爱是可想而知的。又因她从小聪明伶俐,故成为邻家伯伯的溺爱对象,总是早抱晚抱,百依百顺。对孩子的溺爱就必然会养成孩子的急躁、任性、固执、倔强、依赖、自以为是、好胜、爱面子、自我意识太强等等,她的抗拒症也就是在这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模仿
祖母虽然溺爱她,但也时常打骂她,祖母的脾气有时很急躁地表现了她自己的任性、固执和倔强,对孩子又缺乏正确的说服与教育,因之,给了孩子一个不好的模仿榜样,这对她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有一次她要吃炒蛋,祖母炒了个蛋给她吃,自己也尝了几筷,孩子小气地不肯给祖母吃,祖母并没有给她适当的教育,却嚷着说:“我偏偏要吃!”孩子哭着说:“下次我不给你吃了!”“你不给我吃吗?我也不给你吃!”祖母连盆子都夺走了。由于祖母常用错误的“偏偏要”的教育方式来对付孩子的任性,孩子也就学会了用“偏偏要”的方法来对付祖母,尤其用来对付她所不用怕的人。最后,祖母只得想用打骂来纠正她的倔强。虽然当时有些效力,可是背后或事后,她就会更倔强了。在她心中一定会非常不满,她也许会想:“祖母自己能这样,却不许我这样?”于是,她就更加倔强地“偏偏要”来对抗成人了。∵
能力的压制
她做事的能力是很强的,只要成人叫她做些什么,称赞她一下,她就会高兴地坚持着去做,而且做得很好,很专心。可是她的祖母却过低地估计了她的能力,以为她“不会做”“做不好”或讨厌她挤在里面,没有给她锻炼的机会,又压制了她能力的发挥,常阻止她主动的去做她所喜欢的能胜任的工作,这就会使她感到苦闷与不服。她觉得祖母小看了她,没有满足她的愿望,于是,她渐渐地不听话了,与成人对抗了。有一次,她帮助邻家姐姐整理纸张,很高兴又很安静地把地上的乱纸片一张一张整整齐齐地叠起来,大家都说她好,可是她祖母过来却故意批评了她某些缺点,一点也没有称赞她(这也是一般父母常易犯的错误,可能是父母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说自家孩子的好处。其实正确的对待孩子,应该称赞的时候要称赞,这对孩子是一种向上的鼓励;应该批评时要批评,这是教育孩子认识自己的缺点)。她虽然不说什么,心里一定会感到不愉快的,甚至会感到祖母不讲理:“为什么大家都说我好,你却偏偏说我不好呢?”于是就会逐渐养成她不听话、不服从、敌对、反抗的习惯了;再渐渐发展下去,只要任何人不中她的意,她就认为也是不讲理,也就对任何人都敌对、反抗了。∵
成人的玩弄
她的母亲常来看她,祖母平时不愿告诉孩子是她的母亲,也不愿孩子称呼她的母亲,可是邻家伯伯却故意要与她开玩笑,问她:“谁来过了?”还故意要她回答“姆妈来过了。”她怕祖母责骂,不肯说,又贪说了有东西吃,就不得不照样地说,这样在她心里便造成了很大的矛盾(必须服从这一方面的意志去抗拒另一方面的意志)。祖母在的时候就服从祖母的意志而抗拒邻家伯伯的意志,祖母不在时又服从了邻家伯伯的意志去抗拒祖母的意志,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才是正确的,但却体验到两个都是可以抗拒的,逐渐就养成了对任何人都抗拒与认为可以抗拒的习惯。又邻家叔叔常逼着她背诵一连串冗长、繁杂的奇奇怪怪的名词引以为乐,或用好吃的东西引诱她说,或用责罚的手段强迫她说。成人强迫的压力越大,她的抗拒心理也就越强,这样一次又一次,日久之后,就养成了她对成人们的反感和抗拒心理。∵
有独断性倾向的儿童,在他们的进步和前途上会受到一定的妨碍。一个独断行为的儿童长大以后,就会变成毫无理由地拒绝任何人的意见,而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错误决定的人。在学校里,他会抗拒老师;在工作上,他会抗拒领导,也会抗拒同志们对他提出的意见与帮助。他会独断独行地去处理一切,尤其当他情绪不好的时候,他会非常任性与固执,甚至发脾气用抗拒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一切。∵
我们了解了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知道:预防及治疗儿童独断性倾向,首先要依靠父母、老师和教养员。他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教养儿童,要以模范的行动去作为儿童模仿的榜样;要注意儿童意志与性格的培养,启发儿童的自觉自制能力,使儿童的行为能够服从于正确的认识与观点,不为个人感情所冲动。假如儿童固执或企图坚持自己的主张,最好以其他事物悄悄地转移他的注意力,或者在一个短时期内不去理他。不要恐吓儿童,强迫儿童或偏偏与儿童的固执对立起来,如:“你不吃饭叫陌生人捉你去。”“你不睡觉我要打了。”“你不让我吃我偏偏要吃!”等等。对于已经养成抗拒习惯的儿童,更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和特性,加强对他们进行说服与劝导。应该常用鼓励他称赞他的方法,去表扬儿童好的习惯,促使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充分地发挥他自己的能力;对于他不喜欢做的事,也要帮助他解决困难,设法引起他的兴趣,并暗示他只要肯努力是可达到合理的愿望的。还须加强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儿童乐于接受成人的意见,乐于改变自己的抗拒态度。太骄纵任性的儿童,给予一些管教与制止也是有益的。∵∵(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