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二、远离处(分五科)卯一、乘标
∵如是远离顺退分法,修习能顺胜分法时,乐住远离。
∵这是第五科,「安立瑜伽」这一科。分四科,「标、征、列、释」。在第四科的「解释」里边又分四科。第一科是「护养定资粮处」。这一科昨天讲完了,现在是第二科「远离处」。
∵想要正式的修禅也应该注意这个「远离处」。这一科分五科。第一科是「乘标」。「如是远离顺退分法」,这个「乘标」这个字也是很有意思。「乘」,就是连接前一科的文,前一科是「护养定资粮」,你有「护养定资粮」的基础,你才可以,正好可以学习「远离处」了,是这样意思。
∵「如是远离顺退分法」,这个「如是」就是指前边这一段文,你能够受持清净戒法、安住净戒、你又能够密护根门,就是修根律仪、你又能够修悎寤瑜伽、于食知量、正知而住,你能够这样用功修行的话呢!就「远离」了「顺退分法」。这个「顺退分法」,就是你持戒不清净、你不密护根门、你不修悎寤瑜伽、你不能够于食知量,你吃饭的时候,放开你的心情吃东西。你不正知而住,这就是「顺退分法」,这是随顺退堕的一种事情。现在前边「护养定资粮」这些事情,你都能这样学习就「远离」了「顺退分法」,就不退了,就一直地向前进步了。
∵「修习能顺胜分法时」,这个「顺退分法」的这种堕落的事情你远离了,你就有资格修习能「顺胜分法」,你就正式的可以修瑜伽了,可以学习这个四念住了。可是在这个时候「乐住远离」,你还需要欢喜在远离处住,大环境你还要注意的,不是你发心修行就可以了。但是你居住的地点,这里边还有事情的。这是「乘标」。第二科是「总征」。
∵∵卯二、总征
∵云何远离?
∵乐住「远离」,什么叫做「远离」呢?这是问,下面第三科「略释」。
∵∵卯三、略释
∵谓处所圆满、威仪圆满、远离圆满;是名远离。
∵「谓处所圆满」,就是说你修瑜伽所应该居住的地方是「圆满」的,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是「威仪圆满」,第三个是「远离圆满」,这三个圆满就叫做「远离处」。你才能够用功修行地。这是「略释」,下面第四科「广显」,就是详细的显示这三种圆满。分三科,第一科,是「处所圆满」。分两科,第一科是「征」。
∵∵卯四、广显(分三科)辰一、处所圆满(分二科)巳一、征
∵云何处所圆满?
∵「云何处所圆满」,怎么叫做修学圣道所应该居住的地方是圆满了呢?这是「征」。第二科,就「解释」。「解释」分两科,第一科「出处所」。又分两科,第一科「别显」。「别显」又分两科,第一科是「列」。
∵∵巳二、释(分二科)午一、出处所(分二科)未一、别显(分二科)
∵申一、列
∵谓或阿练若、或林树下、或空闲室。
∵怎么叫做「处所圆满」?「谓或阿练若」,或者你居住的这个地方是个寂静处,这也可以。或者是在「林树下」,或者是在「空闲室」。那么这就是列出来这个「处所圆满」。下边第二科,「解释」这个「处所圆满」,分三科。第一科是「空闲室」。
∵∵申二、释(分三科)酉一、空闲室
∵山谷、岩穴、稻秆、积等,名空闲室。
∵前面这个列出来是先说「阿练若」。中间说「林树下」,后说「空闲室」。下面解释,先解释什么叫「空闲室」。「山谷」,四面都有山,中间有一个谷,这是「空闲室」。第二种,是「岩穴」,高山上的岩石中有一个洞,那也是「空闲室」。「稻秆、积等」,那个稻草有茎,用那个茎搭一个茅蓬,搭一个小房子,那真是茅蓬了,这就叫做「空闲室」。「空闲室」是这样意思。
∵∵酉二、林树下
∵大树林中;名林树下。
∵第二个解释,什么叫做「林树下」?「大树林中,名林树下」有树林子,其中你在那里面,这个林里边有树,在那儿居住。
∵∵酉三、阿练若
∵空迥冢间边际卧坐名阿练若。
∵这下面解释这个「阿练若」。「空迥」,「迥」是很远的地方;这个「空」,就是空旷,很远的地方。前边说出来山谷、岩穴;这个地方「空迥」,应该是平原的地方,但是离聚落、离城市很远,那个地方很空旷,你在那个地方住。「冢间」就是埋死人的地方,也是学习圣道应该居住的地方。「边际卧坐」,后边的文是「边际卧具」,这上面说是「边际卧坐」,就是你所坐的这些资具,你所卧的地方的资具,都是最下级的,你放在那儿,弃在地上都没有人要的东西,这样子就叫「阿练若」处。
∵∵未二、总摄
∵当知如是山谷岩穴稻秆积等,大树林中,空回冢间边际卧坐、或阿练若、或林树下、或空闲室;总名处所。
∵这是第二科「总摄」,前边第一科是「别显」。现在是「总摄」。当知这样子的「山谷岩穴稻秆积等,大树林中,空回冢间边际卧坐、或阿练若、或林树下、或空闲室;总名处所」。这就是修圣道的人应该居住的地方。
∵∵午二、释圆满(分二科)未一、标
∵处所圆满,复有五种。
∵前边第一科是「出处所」,现在是第二科「解释圆满」。这处所是「圆满」,怎么叫做「圆满」呢?「处所圆满,复有五种」这是标出来数目,下边第二科就解释这五种。第一「处所圆满」。
∵∵未二、释(分五科)申一、第一处所圆满
∵谓若处所,从本已来形相端严,众所喜见,清净无秽。园林池沼,悉皆具足,清虚可乐。地无高下,处无毒刺,亦无众多砖石瓦砾。能令见者心生清净,乐住其中修断加行。心悦心喜任持于断:是名第一处所圆满。
∵「谓若处所,从本已来形相端严,众所喜见」,这个地方从久远以来,那个地方的形相就是很美好的,不是人工美,不是人把那个地方弄得很美,不是!本来就是很好。「众所喜见」,很多人都很欢喜,看见了都生欢喜心。「清净无秽」这个地方。
∵「园林池沼」,那里面有很多的花,有很多的树,还有「池」,还有「沼」。「沼」也是「池」。圆的叫做「池」;有弯曲的形相叫做「沼」。「悉皆具足」这地方都具足了。「清虚可乐」,这个地方很清净很空虚,就是没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
∵「地无高下,处无毒刺」,就是说这清净无秽的解释。这个地方的地,你居住这个地方很平坦,这个地方没有「毒刺」,有毒的刺没有这个。「亦无众多砖石瓦砾」也没有。
∵「能令见者心生清净,乐住其中」看见的人心就生清净心,和这个城市的情形不同。「乐住其中」欢喜在这个地方住。「修断加行」,欢喜在这里地方住修学圣道,来断烦恼。修行断烦恼的圣道加行,这样意思。「心悦心喜任持于断,是名第一处所圆满」,在这里住心里很欢喜,这每一天都用功,我天天努力修行将来一定有成就,心里面也欢喜。「心悦」是对地点喜悦;「心喜」是在这个地方自己推测自己将来会有成就,心里会「心喜」。「任持于断」,天天的把自己的功课,决定照着功课表都做好叫做「任持」。「于断」是甚么?主要是断除一切贪忧的烦恼,断除一切烦恼。就是决定把这件事做好叫「任持于断:是名第一处所圆满」。这是第一个处所。
∵∵申二、第二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昼无愦闹,夜少音声,亦少蚊虻风日蛇蝎诸恶毒触。是名第二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昼无愦闹」,这以下是「第二」个「处所圆满」。说这个地方白天的时候,没有「愦闹」,没有这些杂乱、喧闹的事情。「夜少音声」,夜间不能说决定没有声音,但是很少!可能听见鸟叫,或者夜间鸟也不叫了,可能听出来有风声什么的。
∵「亦少蚊虻风日蛇蝎诸恶毒触」,「蚊虻」这些事情也很少。这个「风日」是什么东西呢?「风日」就是这些禽兽在那里互相追逐叫做「风日」。我这么样解释,我读书少,不知道我这么解释对不对?或者你们再查一查。这个地方也少「蛇蝎诸恶有毒」的这些「触」,这些事情也是很少。「是名第二处所圆满」。下面是「第三」个「处所圆满」。
∵∵申三、第三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无恶狮子虎豹豺狼,怨敌盗贼,人非人等,诸恐怖事。于是处所,身意泰然,都无疑虑安乐而住:是名第三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无恶狮子虎豹豺狼」没有。没有这个「怨敌」、和这个「盗贼」和「人非人」,「非人」就是鬼神「等」,诸恐怖的事情,没有。「于是处所,身意泰然」在这个地方住用功修行,身心都是很安和的,都是很平安的。「都无疑虑」不会有什么顾虑,唉呀!老虎来了吧?没有这些顾虑。「安乐而住」,在这里一天用功心里很快乐。「是名第三处所圆满」。
∵∵申四、第四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随顺身命众具易得,求衣服等,不甚艰难;饮食支持无所匮乏:是名第四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随顺身命」,这下面是「第四处所圆满」。又这个地方随顺生命的生存所需要的众具,所需要的众具也能随顺你有这些生命需要的众具,「易得」容易得到。「求衣服等,不甚艰难」,你不要要求容易,就不太难就好了。「饮食支持无所匮乏」因为你自己的时间都用于修学圣道,不能生产;所以就要乞求饮食了,这件事也能支持,无所匮乏,也不缺少也可以。「是名第四处所圆满」。下面第五个「处所圆满」。
∵∵申五、第五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有善知识之所摄受,及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居止,未开晓处能正开晓。已开晓处,更令明净。甚深句义,以慧通达。善巧方便,殷勤开示,能令智见速得清净:是名第五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有善知识之所摄受」,这个修行的事情,需要有善知识的关照,还要有善知识来照顾一下。「及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居止」,你要在这个地方住修学圣道,还要有智慧的和你同一志愿修学圣道的人在这住,不只是一个人,还有多少人和你同住,但这些都是思想相同的人,共同修学圣道的人。「未开晓处能正开晓」,就是若有善知识,或者有智同梵行者在这里同住有什么好处呢?有好处。就是「未开晓处能正开晓」,就是你修学圣道的事情,你对这个所学习的法门你还有不通达的地方,那个道理还隐藏在里面没能显示出来,「能正开晓」,你的善知识有智同梵行者,能帮助你显示这个道理。
∵「已开晓处,更令明净」,说有些地方我已经明白了,但是你的善知识能令你更进一步的明白那件事,使令你的智慧更增长了,所以「更令明净」,心里面没有疑惑的,没有无明的这些覆障。「甚深句义,以慧通达,善巧方便,殷勤开示」,这个「甚深」的「句义」,这个诸法实相的「甚深句义」,甚深文句所诠显的义理,是要用智慧才能通达的,那么这种智慧自己可能不完全具足,需要善知识的帮助。「善巧方便,殷勤开示,能令智见速得清净」,你的善知识能够「善巧方便」的「殷勤」的「开示」,不厌烦的一次又一次的讲解这个道理,能令你的智慧,令你的见地「速得清净」,就是很快的就得成圣道了。「是名第五处所圆满」,这是五个处所,这叫做「处所圆满」。
∵∵辰二、威仪圆满(分三科)巳一、征
∵云何威仪圆满?
∵这是第二「威仪圆满」,分三科。第一科是「征」。什么叫做「威仪圆满」呢?这是「征」。下面第二科「解释」,「解释」分两科。第一科是「标相」,标出来威仪圆满的相貌
∵∵巳二、释(分二科)∵午一、标相
∵谓于昼分,经行宴坐;于初夜分,亦复如是;于中夜分,右胁而卧;于后夜分,疾疾还起经行宴坐。即于如是圆满卧具,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加趺坐,乃至广说。
∵「谓于昼分,经行宴坐」,就是白天你又要「经行」又要「宴坐」;「宴坐」又要「经行」。你不可以一直的静坐,你要「经行」,要「经行」也要「宴坐」,就是两个威仪。「于初夜分」,就是白天是经行宴坐,那么到夜间呢,夜间在「初夜」的时候,「亦复如是」,也是经行宴坐。
∵「于中夜分,右胁而卧」,右胁卧在这个床上。「于后夜分,疾疾还起」赶快的要起来,不要贪睡。「还起经行宴坐」后夜分也是要起来经行要宴坐。
∵「即于如是圆满卧具,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加趺坐,乃至广说」,就是「即于」,你在这个地方住,你这个若坐若卧,「即于如是圆满」的「卧具」,你卧的时候需要的资具,是什么呢?是「诸佛所许」所同意的,或是「大」的「绳床」,或是「小」的「绳床」,若是小的绳床就是不能卧了只是能坐,大的绳床可以卧。「草叶座等」,或者是用草叶把它编织起来成为座,这等等。在这上面「结加趺坐,乃至到广说」。
∵∵午二、释义(分三科)未一、结加趺坐(分四科)申一、征因
∵何因缘故结加趺坐?
∵这是前面是「标相」,标出来威仪的圆满的相貌,下面再加以解释分三科。第一科「结加趺坐」,分四科。第一科是「征因」。就是什么原因要加趺坐呢?「何因缘故结加趺坐」呢?这是「征」。下面第二科是「总标」。
∵∵申二、总标
∵谓正观见五因缘故。
∵这是标出来数目,有五个理由要加趺坐的。「正观见」,就是你依据这个「正」,就是佛的圣教就是「正」,依据圣教很明显的看出来有五个理由。这是第二科,下面第三科「列释」,分五科。第一科是「速发轻安」。
∵∵申三、列释(分五科)酉一、速发轻安
∵一、由身摄敛速发轻安,如是威仪顺生轻安最为胜故。
∵「一、由身摄敛速发轻安」,由于你结加趺坐你这个身体,就「摄敛」在一起,不管是手或足,都是屈曲的,这个足屈曲的坐在这里,就是「摄敛」。「速发轻安」,这样的坐法能很快速的令你得到禅定;得到禅定,然后才有轻安乐,从未到地定以上就开始有轻安乐。「如是威仪顺生轻安最为胜故」,这结加趺坐的威仪「顺生」,能随顺而不违背能够引生出来轻安乐,这是最殊胜的坐法,所以应该结加趺坐。
∵∵酉二、能经久时
∵二、由此宴坐能经久时,如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
∵「二、由此宴坐能经久时」这第二科。「由此宴坐」,因为你这样的结加趺坐的关系,或单加趺坐也可以,双加趺坐是最好。「能经久时」,能经过很长久的时间「能经久时」。「如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你这样结加趺坐的威仪「不极令身」,很快的就疲倦了,不会!能经很长的时间。这又是一个好处。
∵∵酉三、是不共法
∵三、由此宴生是不共法,如是威仪外道他论皆无有故。
∵「三、由此宴坐是不共法」,这是第三个原因。这个结加趺坐的方法是「不共法」。「如是威仪,外道他论皆无有故」,这「由此宴坐是不共法」是标出来,下面这一句等于是解释了。如是结加趺坐,「外道」和这个「他论」,就是佛法以外的这些书,都没有说这种坐法的,所以是「不共」。
∵∵酉四、形相端严
∵四、由此宴坐形相端严,如是威仪令他见已极信敬故。
∵这第四个「由此宴坐,形相端严」这是一个标。下面「如是威仪」,这样结加趺坐的威仪「令他见已」,别人看见了以后「极信敬故」,对你也会生出信心、生恭敬心,这个「形相端严」。
∵∵酉五、佛等开许
∵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开许,如是威仪一切贤圣同称赞故。
∵「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开许」,这是第五个。这个结加趺坐是「佛佛弟子」,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十方三世佛。十方三世佛、十方三世佛的弟子「共所开许」,都大家共同的同意这件事。「如是威仪,一切贤圣同称赞故」,你这样的结加趺坐,「一切」的「贤人」、「一切圣人」都共同称扬赞叹它是最好的。
∵∵申四、结成
∵正观如是五种因缘,是故应当结加趺坐。
∵「正观如是五种因缘」,这是第四科「结成」。是「正观如是五种因缘」,五个理由。「是故应当结加趺坐」,所以我们佛教徒想要修禅,应该结加趺坐。
∵∵未二、端身正愿(分二科)申一、别辨相(分二科)酉一、端身
∵端身正愿者:云何端身?谓策举身令其端直。
∵「端身正愿者」,这是第二科「端身正愿」。这个威仪圆满,在「释义」这一科里面分三科。第一科是「结加趺坐」。第二科是「端身正愿」,分二科。第一科「别辨相」,分二科。第一科是「端身」。「端身正愿者」是什么意思呢?
∵「云何端身」,怎么样端正他的身相呢?「谓策举身,令其端直」。「策举身」,这个「策」,就是你的内心下一个命令,你的心这样作意,运动自己的身体使令它端正,端严正直,而不能向前倾,也不能向后仰,也不能左右的倾斜,要它端正。
∵∵酉二、正愿
∵云何正愿?谓令其心离谄、离诈、调柔、正直。
∵这第二科,什么叫作「正愿」?「谓令其心离谄、离诈、调柔、正直」,这就是叫作「正愿」。这个「令其心」,你在这里坐内心里面不要有谄曲,也不要有欺诈。如果你结加趺坐,这是你表现于外的形相,是个修行人的相貌;但是你内心里若不修行,那就有欺诈的行为了!那么你内心里面也可能另有所图,就变成了谄取了,谄媚了!所以你不应该这样子,应该远离谄曲、远离欺诈。
∵「调柔正直」,使令心里面没有这个谄诈的烦恼,叫做「调柔」。心里面是很真诚的就叫做「正直」。真实是外现的相貌是修行,而内心里面也是真实修行,那就叫「正直」了。
∵∵申二、离盖障
∵由策举身令端直故;其心不为惛沈、睡眠之所缠绕。离谄诈故,其心不为外境散动之所缠扰。
∵「由策举身令端直故」,这是第二科「离盖障」。第一科是「别辨相」,辨出二个相:一个身相,一个心相,就是端身正愿。现在是第二科是「离盖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