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

列表

法相唯识宗祖庭

唯识“法相唯识宗祖庭”。法相唯识宗祖庭一、瑜伽唯识宗开创之祖斋——玄奘译经弘法要地大慈恩寺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祖庭,中国的唯识宗就是在这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唯识宗也被称为“慈恩宗”。知慈恩寺建成伊始,唯识宗之祖玄奘即奉命入居。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十月,皇太子营建慈恩寺功毕,奏请太宗度僧三百人,别请大德五十人,入居行道...

唯识述要

唯识“唯识述要”。唯识述要吴信如在缘起的基础上进一步讲密性、讲中观、讲空性、讲中观都是着重讲般若空的这一面,後来讲空啊,讲空啊,讲呀讲的执着了,真的以为是个空。我们上次讲了这个空,∵∵容易不取吗,彻底空究竟空,不能抓住有一个空,所以後来在无著菩萨出来讲唯识,讲瑜伽行。这里有一段神话,现在认为是神话,实际上这件事情可...

文雅圆测《成唯识论疏》研究

唯识“文雅圆测《成唯识论疏》研究”。文雅圆测《成唯识论疏》研究∵(韩国)高荣燮∵着∵∵张惠文∵译一、∵问题与构想∵围绕佛教“识”、“心”展开的论辩成为7、8世纪东亚思想史的主要内容之一。“心识之辩”主要探讨人的意识究竟是八种还是九种,也称“八识九识论”或“八九”之辩。[1]这时期在这场论辩中,众多杰出思想家都在佛教哲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

论熊十力对佛教唯识学的批评

唯识“论熊十力对佛教唯识学的批评”。论熊十力对佛教唯识学的批评郭齐勇摘∵要: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唯识学者争论的第一个枢纽是关于“性体”之“性觉”与“性寂”的问题。在心性本净的理解上,唯识学主张自性涅盘,强调离染转依和修行工夫。熊十力抓住佛教唯识学的“性空”“寂静”做文章,以儒家的立场,强调“心性”不是“空”的,而是“实”的,不是“寂”...

略谈唯识学之佛教的特质

唯识“略谈唯识学之佛教的特质”。略谈唯识学之佛教的特质韩镜清∵唯识学可以说是佛教史上最后的产品,最能代表佛教的精神。而佛教的精神果如何,还为世人所昧。自然与兴趣和需要都有关系了。他们所切求的是眼前的趋避;似乎佛教所谈的问题和他们离得太远。要不然,便认为它是趋向绝灭,极端消极,毁谤现实,希冀死后的学说。与其他宗教有个共同性质,正可给...

唯识谈空与二谛

唯识“唯识谈空与二谛”。唯识谈空与二谛宏印法师∵唯识学讲空,只是空掉偏计所执性,又在依他起性建立清净心和杂染心的和合。∵唯识也讲空,但唯识对二谛是怎麽解释的呢?唯识谈空是用“三性”--偏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对世俗谛的解释不同,世俗谛分假、实,假的那个该空,实的就不能空了,由修行所证入的圆成实性是“离言自性”,...

唯识与二谛的关系

唯识“唯识与二谛的关系”。唯识与二谛的关系一∵二谛有多名,如云第一义谛与世谛,或曰真谛与俗谛,或曰胜义谛与世俗谛。总之,胜义谛约理说,世俗谛约事说。佛法不出理事二门,故二谛摄尽佛法。佛说法不外理说事说,故佛以二谛说法。法有四种,曰教理行果,二谛者教理也。教因理而立,理因教而明,故教者理之教也,理者教之理也。有教无理则妄,有理...

唯识的三性与二谛

唯识“唯识的三性与二谛”。唯识的三性与二谛∵∵蔡伯郎【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文献属性】[***]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1999年度,博士学位论文【出版年代】2000年【文章标题】唯识的三性与二谛【文章作者】蔡伯郎【指导教师】李志夫∵【文章页数】196页------------------------------...

熊十力《新唯识论》析论

唯识“熊十力《新唯识论》析论”。熊十力《新唯识论》析论──本书平章儒学唯识理论述评刘桂标(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兼任讲师)论文提要本文的目的,是讨论熊十力先生《新唯识论》中比较儒学和佛教唯识哲学的理论。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先从本体-宇宙论及心性论两方面阐述熊先生的有关理论。在本体宇宙论方面,他提出“体用不二”及“翕辟成变”...

大乘菩萨戒中的教育伦理-以《瑜伽师地论.戒品》为主之探讨

唯识“大乘菩萨戒中的教育伦理-以《瑜伽师地论.戒品》为主之探讨”。大乘菩萨戒中的教育伦理-以《瑜伽师地论.戒品》为主之探讨∵王惠雯∵华梵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壹、∵∵前言:∵本文的主旨拟从大乘佛教戒律学理论中,探究关于教育主体:施教者与受教者(师、生)应当遵行的自我规范、实践原则中所涵具的教育伦理意义、概念与理论。以下即分就三个部份进行讨论:一、原典内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