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梵本《唯识三十颂》汉译问题 唯识“再谈梵本《唯识三十颂》汉译问题”。——vijn~apti与vijn~a^na二词的译义(本文原以《梵本【唯识三十颂】汉译问题试解》之名发表在《法音》2006年第2期,略有改动)不久前,我在《法音》(2006年第2期)发表一篇短文,题为《梵本汉译问题试解》,籍以作为参加有关玄奘法师《唯识三十颂》译文讨论的发言稿,阐明vijn~apti...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95 浏览
唯识学中的功能性种子与经验知识性种子 唯识“唯识学中的功能性种子与经验知识性种子”。人们在生活中随时都会有新的认知、新的感受和新的意愿等形成。这些新认知等的形成,在一般的认识论中,是很容易解释的,即环境中的新因素(包括人、物和事等),导致了新认知等的产生。但唯识学究竟是如何解释上述新认知类现象的呢?本文尝试综合运用唯识学的各种理论,对此类现象作出一个较为明晰的说明。唯识学将现实中的...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93 浏览
唯识三性 唯识“唯识三性”。三性是说,所有一切法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我们凡夫所能见闻觉知到的,实际上它们根本不存在,只是我们凡夫觉得、认为它们是存在的,因为这是我们凡夫无始以来的错误颠倒执着妄想所留下的记忆,在因缘聚合时又恢复了原来记忆的错误颠倒执着有实人实法的感觉。用唯识的话说,我们现在的正报体和依报体,就是原来颠倒妄想起惑造...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84 浏览
略论唯识三自性 唯识“略论唯识三自性”。佛学对存在本质判定的理论(即法性论),从原始佛教到部派及大乘初期般若经都以二谛而论。而到了瑜伽行派思想的出现则以三自性理论取而代之,是对二谛论的理论深化,也是基于唯识学对心识主体性的确立及高度发达的唯识认识论的理论必然。三自性是唯识学核心理论之一,其理论意趣深邃,它以生命主体为轴心从认知层面对意相与...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81 浏览
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以《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为核心 唯识“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以《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为核心”。内容提要:∵心、意、识是印度各期佛教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对三者之解释也不尽相同,《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即是专门解说心意识的。就是该品,无论是译师或是注家,在对心意识的译文及解释上,都有较大的出入。通过笔者的考察,认为心是本识论的范畴,是依轮回说开出的,在《深密》中是指一切种子心识的阿陀那识;意是...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80 浏览
唯心与唯识关系论——∵从《宗镜录》说起 唯识“唯心与唯识关系论——∵从《宗镜录》说起”。自从太虚法师总抉择佛法为“简择主之般若宗、有为主之唯识宗、无为主之真如宗”三宗,特别是继而印顺法师又别释为“性空唯名论、虚妄唯识论、真常唯心论”三系以后,唯名与唯识与唯心,特别是唯识与唯心,就成了与“念佛、持律、习禅”等等这些“大乘所共的行门”不同的,可以作为成立不同宗派的不同的所宗所依的核心,于是...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98 浏览
唯识学缘起论之实质 唯识“唯识学缘起论之实质”。缘起论是佛教理论的核心与基础,在佛教理论发展史上,先后形成了许多缘起论体系。如业感缘起论、受用缘起论、性空缘起论、分别自性缘起论、六大缘起论、真如缘起论、法界缘起论。这些缘起论都是有各自的立论基础。业感缘起论根于十二因缘而揭示生命相续之缘起因果关系;受用缘起论根于蕴处界三科而揭示生命存在与生命感受作...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80 浏览
从唯识学角度看佛教心性义 唯识“从唯识学角度看佛教心性义”。兼论无漏种子、佛性、如来藏与心性义的相关问题“心性”是佛教大小乘法中的核心课题。由于对“心性”概念的不同理解,所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心性”观。在解脱论上,有的把“心性”当成证果根据,有的则把“心性”当成趣向的目的。在本体论上,有的把“心性”本体化,有的把“心性”功能化。各种观点都有所本,似乎都确认自...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81 浏览
唯识就是唯心吗? 唯识“唯识就是唯心吗?”。不。唯识论虽以精神为主,但不否定物质,也不否定客观的现象,如要否定,那就一空到底,连「识」也无从可唯了。其实,若讲哲学上的唯心论,除了唯物论,几乎多可纳入唯心论的范围。比如培根、洛克、休谟等,算是主观的唯心论,黑格尔算是客观的唯心论,康德算是意志的唯心论,詹姆士算是经验的唯心论,柏格森算是直觉的唯心...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82 浏览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一) 唯识“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一)”。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赵亮杰着∵地藏经唯识观三版序∵本书自民国五十七年初版,蒙海内外大德暨学术界垂青,大批请购分赠亲友者有之,学术研究者有之;以致初版四千部,旋即告罄,仍有大德继续发心,敦请再版;故于民国五十八年再版二千部,在一年以前,全部售清;由于原出版者,狮子吼杂志社,业务繁忙,无暇兼顾,读者欲... 唯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8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