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小止观》讲记

果煜法师主讲

呵欲第二

正文P.9

所言呵欲者,即是呵责五欲也。夫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呵责。五欲者:即是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狂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若能深知过罪,即不亲近之,是名呵欲。

uml;∵∵对欲望的态度

我们从字面上面来看:欲就是欲望。既然是欲望要去呵责它,表示是一个问题;或者欲望就是我们喜欢的,才会是欲望,那为什么要去呵责呢?所以重点不在于我们有这些欲望之后,用种种压抑的方法去逃避欲望,而是用佛法用智慧去观察。本来我们认为是好的,经过我们比较仔细的观察之后,发觉他没有那么好,所以问题不在于,怎么去压抑这些,已经有的欲望,而是说要以智慧、以经验去勘破欲望的虚幻。如果已经看到它是虚幻,就不会再产生欲望执着,这时候就不需要,用很大的辛苦去克制、压抑。

如果我们只是用克制的方法,是用压抑的方法来压抑这个欲望,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修行相当的苦,而且情绪会相当的不稳定,因为今天压下去了,明天它又反弹了,后天又再把它压下去,很辛苦!自己很辛苦,别人看你就觉得这个人怪怪的,整天绷得很紧。真正的修行人,在我们常看到《阿含经》讲到─阿罗汉的威仪是什么?六根闲静!六根闲静的意思是说,他的身心常常放在很轻松,很和谐的状态。并不是像我们一般人所讲的,有板有眼,然后一副很紧张的状态,不是这个意思!这是因为能够从内在消除我们种种的欲望,我们就能够减少这些压力,时时刻刻就可以在很轻松、很安祥的状态。所以讲呵欲之前,首先要讲的是说,这个呵不是压抑,而是用智慧去观照,它是虚妄不实的;从内在去化除欲望,而不是从外用压抑的方法。详细的下一节再继续讲。

一、呵色欲者:所谓男女,形貌端严,修目高眉朱唇素齿,及世间宝物,青黄赤白,红紫缥绿,种种妙色,能令愚人见即生爱,作诸恶业。如频婆娑罗王,以色染故身入敌国独在淫女阿梵婆罗房中。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足。如是等种种因缘,知色过罪,如摩诃衍中广说。

首先讲色是什么?眼根所对的对象,通称为色。一般人虽然有所谓的五官─眼、耳、鼻、舌、身;但是就人而言:我们从外界所得到的讯息,大部份是通过眼睛而去得到的,通过耳朵的部份就比较少,通过鼻舌的部份就更少,所以眼根能不能收摄?眼根起不起烦恼?这对我们的知见和烦恼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色欲者,我们不要把它只是很狭隘的想象成男女,事实上色欲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跟色有关。现在先就我个人的整理作说明:

uml;∵∵色包括那些?

天地:首先我们眼睛张开,范围最大的是天地、大自然,天上有云,地下有水,然后中间有山川大地。所以很多人喜欢山水,喜欢游山玩水,范围最大的是大自然,大自然之中有山有水。山水很广,有很多地方是人不能住的。像:很高的山或很冷的地方沙漠等等这些,人无法去住;因为人不能去住,所以对它的执着就比较少。所以除了有些人喜欢看风景的以外,人对其密切较少。

田园:如果我们把山水截出一部份,第二类是属于田园,山水很广,田园是表示人可以住的,人可以在那边生活的,所以田园是代表我们所经营的,可以种植的,花草树木果树等等这些,都包括在田园里面,或者不是人种的,但是可以为人所利用的,这范围比山水狭隘,但是对人而言比较密切。所以有的人,不会很喜欢山水,但是喜欢田园,因为对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相关。在田园之中,除去这些所生长的植物,甚至动物,动物就是我们一般而言,是眷养的这些家禽等等。

房子:每个人都会住在房子里,有些人的房子非常讲究的,像西腊的建筑,建得很好,中国有中国的建筑,西洋有西洋的建筑,有的人对房舍很注重的。

器物:在房舍里面就有我们所用的东西,桌子、椅子还有种种的器物,在我们这个时代各式各样的器物又更多了,什么电视,电冰箱,音响一大堆,包括汽车等等,为我们所用的器物,这些器物之中有一种比较特别的,称为古董。器物如果经过几百年之后,这价值就跟最初的不太一样,最初只是一个碗而已,过了三百年之后,就变成宝了。

画相、书画:在器物里面又包括人所做的画相、书画等等,有些人对于书画∵,非常着迷的。

人:最后当然是包括人本身,也是一种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种形色。

uml;∵∵若就经典来看,色可以分做三大类:

(1)颜色:嘴唇是红的,牙齿是白的,头发是黑的,这个不同的颜色。

(2)形色:是指它的形状。

(3)表色:是指人所做的动作,有些人长得不好看,但是他的动作很优雅。

这也就说所谓呵色欲者,事实上人从眼官所看到的世界相当的广,从很大的大自然的山水、田园到很小的,可能只是你画出来的东西,一个很小雕刻出来的东西,虽然很小都一样能够令很多人着迷。这些东西有些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有些是经过人制作出来的;但是会让很多人着迷,花很多的时间在上面。事实上问题不在于东西存不存在?有没有田园?有没有山水?有没有这些器具?也不在这些东西好不好?而在于我们对它执着、爱恋的程度到什么范围?

释迦牟尼佛,人家送他最好的衣服他也穿,送他最好的精舍他也住;但是他不会起烦恼;但是我们一般人就不一样,一般人你没有送他好东西的时候,他也可以过得很好,送他好东西的时候,他过不好,为什么?怕丢掉了!所以欲望,不在于问题本身,在于我们着它执着的程度,如果一个东西有也很好,没有也无所谓!这东西对我们所言,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所以,人为了这个欲,最严重的是造业,造业比较一般就是,打了很多的妄想执着,结果都是一样自找烦恼。人在对外界需求的程度有很大的弹性,譬如:住房子。你宫殿也可以住,随便一间工寮也可以住,甚至有时候到野外搭帐棚也可住,而且住得好不好呢?仔细想一想,是没有很大的差别。最初我们会觉得,这房子这边不好,那边要改,其实你改好了住进去,又好到那里去呢?也没有好到那里去;或者有些比较简陃的地方,我们最初觉得这地方不能住,你住了一段时间,还是可以适应的。这也就说我们对外界的需求,这种弹性非常的大,吃东西也是一样,可以吃的很好,也可以简单吃一顿就好!我的意思也就说:如果知道我们的弹性度很大,就不需要做太大的苛求,因为多对你来讲,不会造成多大的帮助,有汽车的人自己开车也蛮辛苦的,没有汽车让人家载也蛮舒服的。这就是这样子,所以我们了解到人的生活,对于物质的欲望,我不要说:我们不需要有,因为这种顿现代人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听不进去,而是说这个弹性度很大,所以在我们目前的状态之中,你其实已经可能过得很好了;而不要为了苛求更好的东西,反而制造出更多的烦恼,甚至造了更多的恶业,而得不偿失,这是首先讲到呵色欲。

正文P.9

二、呵声欲者:所谓:空篌筝笛,丝竹金石,音乐之声,及男女歌咏,赞诵等声,能令凡夫,闻即染着,起诸恶业,如五百仙人,雪山中住,闻甄陀罗女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乱。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声过罪。

声音也是一样,声音可以从最广泛的来讲:

(一)大自然的声音:包括风声、雨声、水声等等,比较狭隘的有虫声、鸟声,虫鸟、禽兽的声音,猫、狗都一样,这是指比较外在,大自然的声音。

(二)人声:跟人有关的声音。

(1)像这里面所讲的箜篌筝笛,丝竹金石,这是指我们所做的乐器,这乐器如果照现代人的做法,当然就很多很多,什么电子琴、钢琴都包括在里面,就是人所做出来的乐器。

(2)其次是包括从人的身体所发出的声音:鼓掌,踱脚的从身体发出来的声音。

(3)一般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喉咙发出来的声音:从喉咙发出来的声音又分做两大类:第一类没有特别意义的:像伸吟、有声音;也有意义,但是不是很明显,譬如:一个人太累了,伸吟或打盹的声音。第二类一般人最容易受影响的声音:就是言语或者歌咏。我们前面说到,外界风雨的声音,虫鸟的声音,不会很严重影响到人身心的安定,最大影响者主要是人的声音。

人的声音里面更有影响力的是:有意义的声音。我们可以从言语中,分别出他现在是讲什么话,是什么意思;这里面更有影响力的就是讲到涉及人我是非的。我们平常讲话,如果讲一大堆跟我们不相干,跟人我是非不相干,有些人可以听,有些人不可以听;但是讲到人我是非时,很多人就很有兴趣听,听了以后又很烦恼;所以声音最能够影响到的,是人我的声音,是这些毁誉的声音,所谓的谤毁或赞励,我们自己少讲,也少听。

(4)乐器声:

(5)在另外一种声音,虽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也会强烈的影响到人,那个是有节奏的声音,有比较强烈节奏,或反复像所谓的丝竹金石,或者人类的歌咏唱颂,这是有节奏的。

uml;∵∵共振原理─

有节奏的声音,为什么会比较容易影响到人?我从一些印度瑜伽的讲法来说明:在物理学上讲到万物都有它共振的频率,如果像这一个杯子也有它共振的频率,这本子也有它共振的频率,如果外面有个声音,频率跟它相同,他们这两个共振就会加强;或者一般讲到的共呜,就是频率一样,这两个音差的频率一样,甲本来不动的,乙动的,把甲移过来就会跟着动,这称为共振或共鸣。也就说如果一个本来不动的,但是找到跟它相同的共振频率,它就会跟着动起来,我们身体也会有它共振的频率,甚至我们的的器官,我们的气脉,气脉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穴,不同的穴位有不同共振频率,所以据说印度最初的五十个梵音,就是由身体的共振频率里去找出来的。

何谓有节奏呢?如果共振的频率是东一个音,西一个音,则影响力不大;而是说沿着一个脉,把它共振的频率连贯起来,就成为一个节奏,这个节奏因为振动的是一个连续的一种脉,对我们的影响力就比较大。如果一个比较好的音乐,都会有它比较明显的节奏主题,这个主题所在,就是能够影响到共振;这个共振因为能够振动到我们身体的气脉,就会产生情绪的变化,有些会产生忧伤的感受,有些会产生喜悦的感受,有些会产生各式各样的不同感受。所以因为它是一种有节奏的共振,所以这种影响能力,就会比单音或比很多散乱的音,影响力就会大很多;因此就一个身心很安定的人来言,这种有节奏的声音,对他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不是经过你思惟的的影响,不是像刚才所讲的,有意义的语言的影响,而是本身,就是一种生理上的反应。这节奏,不管是由乐器发出来的,或是人的唱颂发出来的,都一样会产生这样共振的作用;这样对我们身心安定的,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就修禅定者而言,总是避免这些声音,不管是外界的声音,人的声音,或者有节奏的声音,都应该避免。

所以这里所讲的音乐,丝竹之声,还有男女歌咏,赞颂之声,这些都是有节奏的,都会影响到人;这又牵涉到一种问题,世间人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性情,音乐能不能陶冶性情?如果就刚才所讲的,能够产生共振,会有某种程度的作用,为什么?因为一般人身心都会有一些情绪,这情绪在人间不可能完全表现出来,都会有某种程度的压抑,譬如:你太高兴了的,不能够表现得很完全;太悲伤了也要作某程度的克制,所以在我们的内心里面,都会有一些情绪,没办法完全松散出来、发泄出来,就会在身体上造成一些紧张。

好的音乐,能够产生身心的共振,共振之后,就能够把这些紧张的情绪发散出来,因此能够得到松懈,得到轻安调伏;如果就这一点来讲,音乐能够陶冶性情是没有错的;我们刚才讲到音乐能够陶冶性情,是因为一般人情绪,都有压抑,所以身心在紧张的状况之下,好的音乐能够放松;但是如果身心已经放松,用音乐反而是一种干扰。所以对于世间人来讲,音乐可以陶冶性情,那还要看什么音乐,音乐还是分很多种的。

像古典音乐跟现代的音乐,又差很多了。我们刚才讲到说,音乐可以振动气脉,气脉有比较外表的脉─皮肤肌肉的脉,也有比较内在的脉─筋骨的脉,愈好的音乐,能够振动愈深处的脉,愈深处的脉,必需深沈宁静,才有办法去感受,如果一个人心浮气躁,对那些比较宁静,深沉的音乐还不能接受。所以古代的人,可以听古典音乐,因为他还是比较内在的,现代的人心太乱了,只能听那些吵死人的音乐,因为现代人心比较浮躁。所以,听音乐能陶冶性情,那还是就我们心能够静下来,听那种比较内敛的音乐,佛教的梵呗就是比较上属于内敛的音,所以能够听的进去,对于我们内在的气会比较顺,会产生身心的一种宁静;但是如果对于一个身心已经很宁静的人而言,这个也是障碍。

就一个在修禅定的人而言,不管什么音乐,都有可能产生障碍;因为都可能干扰到本来已经放松,已经宁静的身心!因此佛教最初是反对音乐的,不只反对世间的音乐,也反对一切梵呗、歌咏这一类的;因为最初的修行法门是以禅观为主的,禅观是非常忌讳有节奏的音乐。但是因为后来有些人,在修行上,可能在禅定上,不能修得很好;所以藉助各式各样的法门,令他们也能够接触佛法,因此梵呗、歌诵、唱颂,就慢慢为大乘佛法所接受;但是我们要了解这只是前方便,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一定是透过禅观,而才能达到究竟的。这是讲到诃声欲者,我想这样的讲法,对于世间音乐、佛教音乐的作用,以及对于要修禅定所应避免的一种观念,我想这样应该可以蛮清楚的。

引文P.10─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