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唯识教义述要

唯识“唯识教义述要”。唯识教义述要唐大圆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23∵册大乘出版社出版1978年11月初版页249-251--------------------------------------------------------------------------------249页一切佛法,皆说唯心,或说唯识。识之与...

唯识问答

唯识“唯识问答”。唯识问答刘玉子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96∵册1978年03月初版页329-362--------------------------------------------------------------------------------.329页问答一客问曰﹕何故要学佛﹖余答曰:欲免生死轮回大苦,...

唯识研究举例

唯识“唯识研究举例”。唯识研究举例唐大圆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96册1978年03月初版页289-303--------------------------------------------------------------------------------.289页今日治唯识学,应知唐人注疏只是基础,为第一步﹔其第二...

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

唯识“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藏俊着《唯识比量钞》解题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肖平[[1]]唯识比量又称“真唯识量”,是玄奘在印度求学期间针对小乘论师般若毱多(praJA-gupta)[[2]]就大乘唯识提出挑战而立的一个比量。就此“唯识比量”,古往今来有很多的传说,对其在学理上的意义,也有很多褒贬不一的看法。不过,本文的写作...

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

唯识“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杨维中玄奘译经传法十几年,门下弟子云集,俊杰贤才如林,而专事述作,弘扬其瑜伽唯识之学,光大其门庭的,举世公认的是窥基。如古人所说的“奘师为瑜伽唯识开创之祖,基乃守文述作之宗”[1],此可谓确论。在糅译《成唯识论》过程中,窥基所展现出的特立独行,在奘门弟子中是最为突出的。这也正是窥基...

略论持戒主体——唯识学与现代自我心理学的自我观念比较

唯识“略论持戒主体——唯识学与现代自我心理学的自我观念比较”。略论持戒主体——唯识学与现代自我心理学的自我观念比较本文所说的“持戒”,实际包括受戒、学戒、持戒全过程。分析此全过程的主体,首先遇到的大概是这样一个问题:若一个佛教信众发心,“我要受戒”,“我要学戒”,“我要持戒”,但这个“我”到底指什么?佛教讲“无我”,而上述“我”,若无,能否受、学、持戒?但上述...

妙法唯识

唯识“妙法唯识”。妙法唯识光通提要:唯识论者,乃是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二乘所知。所谓法相难明,《华严经》云:“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解。”若无人说法,虽然聪明有智而难明佛意。幸有无著、世亲二大法身菩萨,亲承弥勒菩萨金口亲宣之唯识妙法,能令众等生死凡夫,转八识成四智,从生死此岸到达涅盘彼岸。又有大唐高僧玄奘法师,不畏艰...

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

唯识“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慧仁∵∵内容提要: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如来藏与唯识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认为两家在思想上各成体系意趣不同,许多方面甚至对立,所以就理论角度而言两者间是无法包容并存的。不过如来藏与唯识学互相都对对方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在早期唯识学的个别典籍中出现了如来藏思想,这是因为早期唯识学理...

唯识学中的知识论

唯识“唯识学中的知识论”。唯识学中的知识论德澄内容提要:本文以法舫法师有关唯识学中“了境能变识”(知识论)的论述内容为主要参照对象,结合西方哲学中康德哲学有关知识论的思想,对知识的分类、知识的形成、认知的过程、知识的性质以及知识与八识心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从唯识的角度展开探讨,并提出了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关键词:知识、量果、...

唯识“八识”与康德“纯粹知性”的比较

唯识“唯识“八识”与康德“纯粹知性”的比较”。唯识“八识”与康德“纯粹知性”的比较养∵辉内容提要:康德认为人的感官接受到来自对象的刺激而形成表象,这在唯识学看来,就是经过识化的所相。因此,认识能力从感官开始,表象就把对象排除在外,知性就可以在自身范围内完成所有工作。康德认为,有必要研究追求一种纯粹知识,它具有必然性和严格普遍性。他认为客观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