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
唯识“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藏俊着《唯识比量钞》解题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肖平[[1]]唯识比量又称“真唯识量”,是玄奘在印度求学期间针对小乘论师般若毱多(praJA-gupta)[[2]]就大乘唯识提出挑战而立的一个比量。就此“唯识比量”,古往今来有很多的传说,对其在学理上的意义,也有很多褒贬不一的看法。不过,本文的写作...
略论持戒主体——唯识学与现代自我心理学的自我观念比较
唯识“略论持戒主体——唯识学与现代自我心理学的自我观念比较”。略论持戒主体——唯识学与现代自我心理学的自我观念比较本文所说的“持戒”,实际包括受戒、学戒、持戒全过程。分析此全过程的主体,首先遇到的大概是这样一个问题:若一个佛教信众发心,“我要受戒”,“我要学戒”,“我要持戒”,但这个“我”到底指什么?佛教讲“无我”,而上述“我”,若无,能否受、学、持戒?但上述...
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
唯识“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慧仁∵∵内容提要: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如来藏与唯识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认为两家在思想上各成体系意趣不同,许多方面甚至对立,所以就理论角度而言两者间是无法包容并存的。不过如来藏与唯识学互相都对对方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在早期唯识学的个别典籍中出现了如来藏思想,这是因为早期唯识学理...
唯识“八识”与康德“纯粹知性”的比较
唯识“唯识“八识”与康德“纯粹知性”的比较”。唯识“八识”与康德“纯粹知性”的比较养∵辉内容提要:康德认为人的感官接受到来自对象的刺激而形成表象,这在唯识学看来,就是经过识化的所相。因此,认识能力从感官开始,表象就把对象排除在外,知性就可以在自身范围内完成所有工作。康德认为,有必要研究追求一种纯粹知识,它具有必然性和严格普遍性。他认为客观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