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因应崭新的21世纪 佛学答疑“如何因应崭新的21世纪”。圣严师父着果茂整理目录前言世纪崭新的时代与环境悲观的预言乐观的预言不论是悲观与乐观,都有可能,也都不可能,但看未来的人心趋向,能够左右一切。∵如何适应崭新的21世纪?如何适应快速时代的生活步调如何适应疏离的人际关系如何适应繁杂的社会状况如何适应多变的时代背景适应物质丰富而心灵空虚的21世纪如何在21...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真言所立三身问答 佛学答疑“真言所立三身问答”。问。佛有三身。今此经何身说。答。毗卢遮那法身说。问。此法身于理智中是为何身。答。是则理智不二智法身如来也。问。理智不二法身。理智冥合。恒然常住而不说法。今何为说法。答。理体恒然常住不说法者。是为浅略机所说。名为显教义也。若理法身能为众生说者。是为深秘机所说。以为秘密义也。问。何以为据得□理智不二法身...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信佛,究竟信什么 佛学答疑“信佛,究竟信什么”。一、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是佛、法、僧三宝。我们平常一般讲信佛,就包括信法,信僧。(一)信∵佛信佛,既包括信仰本师释迦牟尼佛,更应该包括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信我们自己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只有这样来信佛,我们信佛的这个信念才能够真正坚定不移。信仰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信佛的根本。因...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我们是五蕴吗 佛学答疑“我们是五蕴吗”。若我们静下心来观察,我们可以先从身体着手,先确定身体是我。再找下去,我们可以找到还有一个意识;这就是身与心。∵若要继续找,我们必需再静下心,观察我们是否有没有感受,有人可能会说,它是心的一部份,不能从心分割出来。好,既然如此,那么有想吗?有意识吗?有时说话,有时沈默,有时醒着,有时睡着,有时在作梦,...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应当如何做人? 佛学答疑“应当如何做人?”。有一段时间,世尊驻在王舍国鸡山中,当时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叫尸迦罗越,这位尸迦罗越,清晨起床,洗浴完毕穿戴整齐,来到院坝之中向东南西北上下各方四拜。世尊到了国分卫远远看见,来到他的家中闻道:“你为什么要向拜六方,有什么说法吗?”尸迦罗越回答说:“我父亲在世教我拜六方,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样作。如今我父亲已...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4 浏览
[瑞士]罗杰·琼森:关于无住之心 佛学答疑“[瑞士]罗杰·琼森:关于无住之心”。佛陀教导我们:整个宇宙,从无始以来到尽未来际,从最小的夸克粒子到最大的超星系,都没有自我意志。这一伟大的真理是佛陀教法的基础。∵学习、理解这一真理并使之贯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逐渐开发我们每一个人的佛性。因果相续的原理虽然与十八世纪的拉普拉斯学派和现代的某些哲学庶几近之,但总体上和西方的精神传统...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6 浏览
量理寶藏論(三) 佛学答疑“量理寶藏論(三)”。倘若如一盏灯←产生「燃烧之灯心」和「遮除昏闇」二结果,一把槌子击破瓶子成「无」和「陶片实体」二者同时产生?一盏灯俱时作用之分析故,虽产生诸多结果。然而击破瓶成「无」和陶片之实体二者,岂有相似之所作境?若除「槌子」或「陶片」外,有一他击破作用?则其他之作用性,瓶不转成无常。复次,若谓是槌子击碎瓶,间接...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遍與不遍的問答格式並舉例 佛学答疑“遍與不遍的問答格式並舉例”。◆A与B二词之间的遍与不遍关系如下:凡A遍是B吗?凡B遍是A吗?凡A遍不是B吗?凡B遍不是A吗?凡A不遍是B吗?凡B不遍是A吗?以上各关系以何理由来成立?【1】名标A与其定义B攻方:C应是A,因为是B故。守方:(凡B遍是A)不遍。攻方:应有遍,因为*B是A的定义故。守方:(若B是A的定义,则凡B遍是...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9 浏览
量理寶藏論(四) 佛学答疑“量理寶藏論(四)”。【性、名相自性相属,事相多数暂相属。】定义—(性相)和名相是自性相属,彼二者和事相是暂时性相属,彼亦有自性相属,如实物表无常,设立不住於第二刹那为因相。辛二、能确定相属之量:【错觉缘持同体性,经验成立性、名系。】定义之总义和名相之总声二者,所作决定同体之力为思惟体性之错觉,认持同一体性,成立经验之自...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8 浏览
量理寶藏論(五) 佛学答疑“量理寶藏論(五)”。戌三、断诤有二:亥一、趣生轮回因之断诤亥二、对治轮回因之断诤亥一、趣生轮回因之断诤又分为三:乾一:断除最先三因之说法相违倘若取生亦需要业、身具生轮回之因,释量论云:「岂非具三因」之说法?我执之产生烦恼,由烦恼生业,由业产生身,彼二「身、业」互相裨助,临死之心投生後世之旨趣,不相违。乾二:断除欲爱轮回... 佛学答疑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5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