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离卦与曹洞禅

陈荣波

华冈佛学学报第4期

页224~244

--------------------------------------------------------------------------------

∵224页

∵提∵∵要:

∵壹、前言:指明格义学对佛学的研究帮助很大。

∵贰、易经离卦本义:即说明“离”卦具有光明和富丽的

∵意思。

∵参、曹洞禅要义:其要义为“正偏回互”与“五位正偏”。

∵肆、从易经离卦阐明曹洞禅的微言大意:分易经离卦的

∵结构和本义两方面去阐述之。

∵伍、从曹洞禅透视禅宗的本来面目:分五位宗旨与其宗

∵风两方面去透视禅宗的真正面目。

∵陆、结语:易经离卦与曹洞禅皆具有光明正大的内在辩

∵证精神,其目的在于“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中庸第一章)。

∵壹、前∵∵言

∵一种文化之所以伟大与悠久,莫非在于它具有事事无碍

∵的圆融性与函盖乾坤的广摄性。我们回想一下,中国文化之

∵所以博大精深,其因安在?我认为不外乎它具有圆融性与广

∵摄性。无可厚非,中国文化的思想内容是以儒、道、佛三家

∵为其核心。它不仅继承中国古代优良传统的儒道二家思想精

∵义,而且也融和外来的佛家奥义,构成了全世人所景仰、所

∵倾慕的中国文化。

∵现在,有一个问题要特别提出的,就是外来的佛教于后

∵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后,为何会融合于中国文化之中,

∵而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份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得力于格义

∵学。何谓格义学呢?我引用范寿康先生的一段话说

∵225页

∵明如下:“据慧皎高僧传记载,从后汉到魏为止的所谓高僧

∵完全是译经僧,值得称义解僧的殆无一人。可见在于那时,

∵国人对于佛经意义还不能真正了解。等到魏末以后,当时的

∵学佛者都用老庄所谓‘无’来说明佛经(尤其是般若部经典)

∵所谓‘空’。这叫做‘格义’。”(注1)因此,“格义学”

∵是以外典(老、∵庄、周易)来说明内典(佛经)的奥义。它在

∵魏晋南北朝期间对佛典的阐述帮助很大。迨至唐朝,佛学落

∵叶缤纷,大放异彩,因而提高了佛教在中国思想界的地位。

∵当时有所谓十一大宗派之说法(注2),其中禅宗是属于教外

∵别传,其目的在于“明心见性”。太虚大师说:“中国佛学

∵的特质在禅。”(注3)可见此宗在中国佛学上扮演了举足轻

∵重的角色,值得后世人加以探讨与发扬。

∵禅最初是达摩于梁武帝年间从印度传入中土,代代相传

∵,直到六祖慧能始正式奠立了中国禅的特质,进而发展为一

∵叶五花(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等五宗)。(注4)目

∵前尚存者,只有临济与曹洞二宗。临济宗提出“四料简”,

∵以“棒、喝”见称,其施教方式偏重于行动上的开导,态度

∵较为活泼、生动;而曹洞宗则提倡“五位说”,以“回互”

∵着称,其施教方式是“行解相应”,态度较为稳健、缜密。

∵笔者在辅大博士班研究期间深深的体会到曹洞宗(曹洞禅)的

∵“五位说”不仅具有哲学的辩证精神,而且与易经离卦义理

∵相互辉映。因此,我愿站在格义学的立场,从易经离卦来阐

∵明曹洞禅的微言大义,进而透视中国禅的真正面目。倘有不

∵妥之处,敬请指教与斧正。

∵贰、易经离卦本义

∵(一)何谓易

∵易经是我国六经之群首(注5),一向为孔子所乐道。相

∵传孔子作十翼(注6),其用意在于阐扬易经洁净精微之道,

∵以便应用于实际人生。它可说中国一部讲述天人合一的生命

∵哲学。

∵226页

∵什么叫做“易”?系辞上传:“生生之谓易。”(第八

∵章)孔颖达注易云:“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特称。自

∵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生,孚萌辟类,亭

∵毒辟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

∵,谓之为易,即变化之义。”(注7)由此可知“易”最基本

∵的意义就是指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和创生不已而言。它含

∵有变易、简易和不易等三种内涵。

∵易经很明白的指示我们,易之道在于“惧以终始,其要

∵无咎。”(系辞下传第十一章)那么,我们学易的目的在以无

∵咎为旨归,因此,我们时时刻刻应该警惕自己,慎言慎行,

∵彰往察来,知微见着(注8),就能逢凶化吉,无往而不利矣

∵。

∵(二)何谓离卦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做“卦”?“卦”是指“悬挂

∵物象,以示于人”而言。相传八卦是由伏羲观察自然现象所

∵归纳出来的其本符号,很符合现今的科学实证精神。系辞下

∵传云:“古者包牺(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

∵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第二章)

∵即为明证。此八卦是干□,坤□,震□,艮□,离□,坎□

∵,兑□,巽□等,分别象征天、地、雷、山、火、水、泽、

∵风等八种基本自然现象。后来,文王觉得八卦不够使用,因

∵而重卦,变为八八六十四卦,以囊括宇宙间一切事物之变化

∵。

∵接着,我们来谈离卦的意义。根据说卦传的记载:“离

∵也者,明也。”(第五章)又云:“离,丽也。”(第七章)因

∵此,“离”字具有光明与富丽的意思。从单卦来看,它是由

∵二阳一阴所构成,其中一阴居中,两阳在外,其象中虚外明

∵;如从重卦来看,两离相重,为上下通明之象,这就是离卦

∵的意义。现举实例说明其理象,分叙于后:

∵227页

∵(1)∵离为火:离代表火,表示火具有向上发展的特性。

∵序卦传说:“离上而坎下也。”正是此意。譬如把水装在鼎

∵内,火在鼎外,水就会煮开沸腾,象征着光明、既济之意。∵∵

∵(2)∵离为日:离代表太阳,它能照明万物。系辞下传第

∵一章云:“日月之道,贞明者也。”说卦传第五章:“相见

∵乎离。……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此两段话莫非说

∵明太阳大公无私,普照万物。

∵(3)∵离为雉:离代表彩羽的山鸡,其色艳丽夺人,象征

∵文明外着的意思。

∵(4)∵离为目;离代表眼睛,它能明察秋毫,洞见入微,

∵不漏一丝,象征明理达物。

∵(5)∵离为中女:离代表中女,年青美貌,有热情,讨人

∵喜爱,象征生机活泼、有朝气、有活力。

∵“离”字除了上述五种理象之外,它也能代表电、甲胄

∵、戈兵、鳖、蟹、嬴、蚌、龟等等自然现象。凡是内柔外强

∵、内明外刚、光明正大或美丽显耀的事物,都用离卦表示。∵∵

∵总之,易经离卦是阐明自然界中光明正大的事物,其目

∵的在教人明理,处处要以真诚、明理达用、有始有终为立身

∵处世的准则。其意既深且钜,耐人寻味不已!

∵参、曹洞禅要义

∵禅宗在原则上是言亡虑绝,不可言说的。但为了“应机

∵与法”,不能完全离绝语言文字。我们可在大藏经中找到禅

∵宗语录约有二千多卷,其对话方式是本着「语忌十成”的精

∵神,采取“绕道说禅”,依学人的根机之不同而个别施教之

∵。俗语说得好:“药无好坏,对症者良。”就是这个道理。∵∵

∵曹洞宗的建立者是洞山良价“公元八○七~八六九年”

∵和他的学生曹山本寂(公元八四○~九○一年)两人。洞山良

∵价澈悟自性(佛性)之后,觉得慧能所倡导的“顿悟”法门,

∵不是凡人所能做得到的,于是他就揭橥“

∵228页

∵五位”的方便法门,广接上中下各种不同根器的学人,后来

∵获得他的大弟子曹山本寂之大力支持与弘扬,便发展为万古

∵流芳的曹洞宗。(注9)∵由于此宗是自六祖慧能所发展出来的

∵一个宗派,又称之为曹洞禅。

∵曹洞禅思想的主要渊源是来自于石头希迁的参同契和云

∵岩昙晟的宝镜三味。其根本要义就是主张“正偏回互”与“

∵五位正偏”。现分述说明于后:

∵(一)正偏回互

∵什么叫做“正”呢?洞山良价解释“正”就是太一、绝

∵对。它是一切的根源。我们的认识心无法把握它或限定它。

∵它像油漆一般的黑,不停地、永恒地在运动变化之中。它相

∵对应于石头希迁所谓“理”或“暗”,代表本体界,佛学称

∵为“真空”(true∵emptiness)。洞山良价用黑圆圈“●”来

∵表示之。

∵至于“偏”的意义,洞山认为“偏”就是指相对者、杂

∵多而言,代表现象界。它是从本体界来到现象界,普及于万

∵物。这相对者(现象界)就是石头希迁所谓“事”或“明”,

∵用白圆圈“○”来表示。这里所谓现象界是指与本体界有相

∵关连的本体界而言,佛学称之为妙有(marvelous∵existence

∵)。

∵最后,我们谈到“回互”的意义,简单的说,是指相互

∵关连、相互合摄而言。石头希迁说:“门门一切境,回互不

∵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注10)∵他把万物划分

∵为“回互”和“不回互”两种功能。例如说水在鼎内,火在

∵鼎外,水开沸腾,则两者相反相成,便称为“回互”;反之

∵,如火上水下,则两者互不相辅相成,称之为“不回互”。∵∵

∵因此,我认为洞山良价(简称洞山)所谓“正偏回互”就

∵是说“正中有偏、偏中有正”的意思,强调正与偏两者虽然

∵是相反,但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五位正偏

∵229页

∵本体界(正)与现象界(偏)的统一,是曹洞禅五位的基本

∵概念。我们用“中”一概念把“正”与“偏”连贯起来,构

∵成曹洞的“五位正偏”之思想。

∵何谓“位”呢?就是指的步骤、阶段或过程。五位是洞

∵山提供禅师用来协助证道者开悟的方便法门,分为五个阶段

∵:“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兼中至”、“

∵兼中到”,其进展过程具有哲学之辩证精神。现分述于后:

∵(1)第一阶段(正中偏):所谓“正中偏”是说在“正”

∵中带有“偏”,指出证道者对真理的把握朝向于现象界去寻

∵找自我的本来面目(佛性或自性),反而忘了自我便是本体∵(

∵真理)。∵洞山曾对此一阶段做五位颂云:“正中偏,三更初

∵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这说明证

∵道者虽然具有一分智德,但仍有余习未断,不能真正找到自

∵我,犹如在三更初夜相逢时,不免有旧日之嫌而不敢相识之

∵意味。此阶段的变化过程是从本体界走向现象界。其图象黑

∵多白少“□”,上部为黑,代表“理”,下部为白,代表“

∵事”总之,此位是处于一种全理即事的阶段。

∵(2)第二阶段(偏中正):所谓“偏中正”是说正“偏”

∵中带有正,表示证道者舍弃现象而走向本体,也就是一种舍

∵事入理的意思。其运动方向是从现象界转向本体界,图象为

∵白多黑少“□”,上部为白,代表“事”,下部为黑,代表

∵“理”。洞山五位颂云:“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

∵迷头犹认影。”这说明证道者透过虚幻现象的经历之后,体

∵会到迷悟是由自己所生的,因而反求诸己。孟子说:“万物

∵皆备于我矣,反省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这是一种内

∵在心灵的自我提升。

∵上述二个阶段(正中偏与偏中正)说明本体界与现象界的

∵相互来往。我们期望在第三阶段把此两者的相对性统一起来

∵,融合为一体。

∵230页

∵(3)第三阶段(正中来):在这一阶段中,不偏袒于一边,

∵无所谓相对情况出现。所谓“正中来”是说证道者虽然他已

∵达到真空(本体界)的境界,但不能死于本体界,必须从本体

∵界走向现象,以便行善布施。可是,此一位虽然具有转向现

∵象界的意图,但尚未来到现象界。洞山五位颂:“正中来,

∵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永

∵觉元贤禅师注解说:“正中来一位即是得法身,亦即是正位,

∵前半分是转功就位,后半分是转位就功。”(注11)因此,此

∵位具有双重意义:一、前半部是“转功就位”,表示由现象

∵界证入于本体界,也就是说由般若德证入法身德。二、后半

∵部是“转位就功”,表示想从本体界来到现象界,发挥妙有

∵的功能,但尚未来到现象。不过,它仍具有发展到现象界的

∵潜能性(potentiality)。我们用内黑外白的圆圈“⊙”表示

∵之。

∵(4)∵第四阶段(兼中至):此一阶段超越了前一阶段,真

∵正地来到现象界。“兼”一字是指的周遍普及的意思。所谓

∵“兼中至”是说证道者要充分地发挥妙有的慈悲心肠,普渡

∵众生。洞山五位颂:“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

∵,宛然自有冲天志。”因此,在此一位中,是表现以体涉用

∵,为众拔苦予乐的救世精神。其图象为纯白之圆相“○”,

∵表示功位齐彰。

∵(5)∵第五阶段(兼中到):洞山五位颂:“兼中到,不落

∵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裹坐。”此一阶

∵段更超越前一阶段,表示理事双泯的最上一位,其意是说证

∵道者到现象界普渡众生,俟至大功告成,必须摄用归位,消

∵融相对于绝对之中。其图相为纯黑之圆相“●”,其因在此

∵。

∵由上所述,我们发觉到曹洞禅的五位正偏具有辩证精神

∵,其辩证程序说明于下:洞山首先提出“正中偏”一位表示

∵人初生具有一种“知有”(认知真理的能力),向外寻求真正

∵的道体,类似于黑格尔所说的“正”(thesis),到了第二位

∵“偏中正”时,感觉自己向外求解脱是无济于事,然后转向

∵内心求证悟,类似于黑格尔的“反”∵(anti-thesis)。它可

∵说是“正中偏”一位的一种扬弃(否定并提升)作用。接着,

∵来到第三位“正中来”时,把

∵231页

∵前二位契合于“真空”之中,证入于道体,这就是黑氏的“

∵合”(synthesis)。然后,再以“正中来”一位作为新的“

∵正”,由大智起大悲,从道体中转身出来,以便进入于现象

∵界,生起妙有的救世心肠,但尚未到现象来。俟至从道体出

∵来之后,真正进入现象界,以便勘验自己真正所修行的功夫

∵到底达到怎样的程度,洞山便称此为“兼中至”。此一位是

∵从圣入凡,为世人现身说法。如果此位对前一位(正中来)来

∵讲,它可视为一种“反”的超升。如果说我们已为人服务达

∵成任务之后,必要再由现象界返回到本体界来,消融相对关

∵系,以其实践“悲智双运”的无余涅盘,此位相当于黑氏最

∵终极的“合”----“绝对理念”。照此类推,如果你自己真

∵正达到“兼中至”的境界,你就是“佛”,就是人人敬仰的

∵释迦牟尼佛。

∵总之,虽然曹洞禅的“五位”具有黑格尔的辩证精神,

∵但不像黑氏自缚于思辩之中。因为曹洞的“五位”重点在于

∵实证与实践。假如你已证入道体,你就可把这权宜的方便法

∵门----“五位”舍弃,而不再执着于“五位”之名相了。

∵肆、从易经离卦阐明曹洞禅的微言大义

∵杜墨林(Heinrich∵Dumoulin)∵先生说:“曹洞禅具有哲

∵学的辩证精神,与易经的生生之息很相似。我们与其说曹洞

∵禅为印度禅,勿宁说它是更有浓厚中国哲学的中国禅。”

∵(注12)因此,我想从易经离卦的结构和本义两方面来阐明曹

∵洞禅的微言大义,现分述如下:

∵(一)从易经离卦的结构辨正曹洞禅的五位正偏(注13)

∵曹洞禅的“五位正偏”受到先师云岩昙晟(简称云岩)的

∵“宝镜三昧”影响很大。然而,“宽镜三昧”一文是洞山亲

∵印证于云岩而密授于曹山的传心法门。此文中所谓“离六爻

∵、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

∵232页

∵如金刚杵”等构成曹洞禅“五位正偏”的准绳。此一文在于

∵指明我们只要把握住离卦一卦中的六爻结构变化,就能洞烛

∵此“五位正偏”的妙趣,不必另立五个卦以配示。我分错误

∵与正确两种看法,分述于后:

∵1、错误的看法(以洪觉范大师的诠释为代表)(注14)

∵洪觉范大师在智证传上说:“离,南方之卦,火也,心

∵之譬也,其爻六划,回互成五卦,重叠成三卦。如□□第二

∵爻三爻四爻又成一卦巽也□,第三爻四爻五爻又成一卦兑也

∵□,此之谓叠为三也。下巽上兑又成一卦大过也□□,下兑

∵上巽又成一卦中孚也□□,此之谓变成五也。”(注15)

∵洪大师是以离卦为主,由离卦中之爻,按照排列次序之

∵不同,配成另外四卦(巽、兑、大过、中孚)来配示曹洞禅的

∵五位,未免牵强附会。现在,我把他所解释的排列次序列表

∵如下:

∵(八卦图

略)

∵从右表可看出洪大师解释之错误。第一、他用五卦(大

∵过、中孚、巽、兑、重离)来配示五位(正中来、偏中至、正

∵中偏、偏中至、兼中到),改“兼中至”为“偏中至”,并

∵相对于“正中来”,以显示其间回互作用,又以“正中偏”

∵与“偏中正”相对,以示回互,然后把“兼中到”一位独居

∵其后,这是大错特错。因为“正中来”一位是“天然尊贵”

∵,为其他四位之枢纽,犹如五方之中,五行之土,怎能有配

∵对呢?这在说理上显然是不对的。第二、他用“偏中至”配

∵对于“正中来”,以及用“正中偏”配对于“偏中正”,确

∵是违背云岩所谓“如荎草味,如金

∵233页

∵刚杵”之原意∵(注:详细内容留在下面正确的看法一节中讨

∵论),暖味五位之旨趣。第三、“正中来”的图相是圈内黑

∵相、圈外白相“⊙”,而“偏中至”(原意应为“兼中至”)

∵是纯白之相,两者不能相配对成回互之作用,再则,“兼中

∵到”是纯黑之相,而“偏中至”(应为“兼中至”)是纯白之

∵相,两者本来应当回互,可是洪大师未如此做,反而把“兼

∵中到”一位独放在后面,未与“兼中至”相配对以示回互,

∵这是不对的。

∵由上所述,我们不必像洪大师用五卦配具五位,因为重

∵离一卦本具五位之义。它可由一卦的六爻回互,变成五位,

∵不必另立五卦。因此,我们可知五位在重离一卦的解释中是

∵一种互爻,而不是一种互卦。

∵2、正确的看法(以荆溪行策的诠释为代表)

∵现在,我举荆溪行策的三个图表加以说明(注16),分述

∵如下:

∵a、二喻显法图说:

∵宝镜三味说、“如荎草味,如金刚杵。”其意是说重离

∵一卦本具足五位,如同荎草本身具足五味(咸、苦、甘、酸

∵、辣),∵而且五位的排列形状状又如同金刚杵首尾俱阔而中

∵狭、首尾俱虚而中实一样,不仅使“正中来”位居其中,而

∵且也使“正中偏”与“偏中正”,以及“兼中至”与“兼中

∵到”等两者双双彰显回互之作用。其图形绘示如下:

∵在图(一)中,它是用一五草之具五味来比喻一卦具足位

∵,不必另立五卦或十卦来配示五位。而在图(二)中是以金刚

∵杵的形状----“首尾俱阔而中狭,首尾俱虚而中实”来说明

∵五位之排列次序。

∵234页

∵(图

略)

∵235页

∵我们从上述的两个图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五位的“正

∵中来”如同五行(金、木、水、火、土)之土,位在中央,妙

∵挟前后四位二对。而前二位(正中偏、偏中正)是为法中头阔

∵,二位并融,叫做真般若。后二位兼中至、兼中到)是为法

∵中尾阔,是从正中来一位转身出来,叫做真解脱。但是,“

∵正中来”此一位统前摄后,独一无侣,理事智行,体用权实

∵入此位中,皆悉如如,为法中腰狭,叫真法身。但是它们的

∵关系是非常密切。就以宝杵来说,如举一头,则腰尾连属,

∵或举一腰则头尾俱来,同理,举一尾也是一样。所以,我认

∵为荆溪行策的解释是合乎曹洞禅“五位”之原意。

∵b、三叠分卦图说:

∵(图

略)

∵此图是以重离六爻一卦分为三叠来说,以表示三德∵(般

∵若德、法身德、解脱德)。∵三叠之构成是由初爻与二爻两爻

∵合成为初叠,顺象为正中偏(□),互象为偏中正(□),这初

∵叠代表般若德,以三和四两爻合为第二叠,表示“正中来”

∵一位,其爻都是纯阳无阴,其中第四爻阳居阴居,显示正偏

∵互叶之作用,代表法身德,最后以五和六两爻合为第三叠,

∵互象为“兼中至”(□),顺象为“兼中到”(□),表示解脱

∵德。它用内卦三爻阴阳各住各位

∵236页

∵为“自受用三昧”,而外卦三爻,阴阳易位,成为“他受用

∵三昧”。所以,三叠分卦图说是说明一卦六爻,各分成三部

∵,每部份是由两爻组成一叠,共有三叠,各表明三德,这就

∵是宝镜三昧所谓“叠而为三”之本义。

∵c、五变成位图说:

∵(图

略)

∵此右图是说明“变尽成五”的道理。所谓“变尽成五”

∵是一种“易卦”而不是一种“易卦”。如果我们以“易卦”

∵来诠释五位时,便会误用五卦配示五位,结果位次混乱,图

∵相不合。所以,洪觉范的解释必然是错的。

∵总上所述,我们从荆溪行策的“三个图说”来看,曹洞

∵禅的“五位正偏”应该是指“正中偏”、“偏中正”、“正

∵中来”、“兼中至”、“兼中到”等五位。这是勿庸置疑的

∵。

∵(二)从易经离卦本义阐明曹洞禅的微言大义

∵我在前面曾经说过易经离卦的目的是教人明理。如果我

∵们从此卦本义去阐明曹洞禅的微言大义,我相信这样做会对

∵曹洞禅增添无比的光彩。现分五点陈述于后:

∵1、具有光明正大的涵义

∵离卦象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因此,离卦具有光明与富

∵丽的意思。此卦是以“光明正大”为依归。而曹洞宗“五位

∵”的“正中来”所强调的“真空”境界与离卦的光

∵237页

∵明之义是相互吻合的。因为“正中来”是融合“正中偏”与

∵“偏中正”于绝对的本体界之中,呈现一片喜乐与慧智。它

∵有如一把宝剑斩断“无明”的祸源----贪、嗔、痴三毒,化

∵三毒为三学(戒、定、慧),让人更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与价

∵值,进而转向现象界来普渡众生,实践佛陀大智大悲的宏愿

∵。因此,曹洞禅的“五位”是以破邪显正(即以光明消灭黑

∵暗)为其辩证之枢纽,可以说它具有光明正大的微言大义。

∵2、具有谦柔圆融的涵义

∵八卦取象歌:“离中虚。”为何离卦会中虚呢?因为离

∵卦(□)代表火。由于火性燥烈,须在中位配以阴爻,以柔调

∵顺,发挥刚柔相济的圆融作用。所以我们说离卦的象是一种

∵吉象,其因在此。然而,曹洞禅用重离(□□)一卦来诠释五

∵位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在此一大成卦中的内卦阴阳各住各

∵位,彰现一种自受用三昧,并用外卦阴阳易位的谦卑悯人精

∵神,来表现一种他受用三昧。它强调人不仅要自渡,而且更

∵要渡人。所以说,曹洞禅的“五位”具有谦顺圆融的微言大

∵义。

∵3、具有生生不息的涵义

∵系辞下传第一章:“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易经是

∵讲变易之道的学问。它具有绵延不断的永恒性与创造性。我

∵们可看到易经六十四爻的每一爻都是由六爻所构成,每一爻

∵代表一种时空的变化,其变化的过程是由下而上,生生不息

∵,其目的在于化生万物。可是曹洞禅的“五位”也具有生生

∵不已的创健精神,其变化过程是:“正中偏”→“偏中正”

∵→“正中来”→“兼中至”→“兼中到”添加。其目的在于

∵体悟自性,利己利人。它真可与黑格尔正反合的辩证程序相

∵媲美。所以说,曹洞禅的第三个微言大义就是生生不息,利

∵物济人。

∵4、具有中正和谐的涵义

∵惠栋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注17)

∵易经是讲时中,讲中正。所谓“中”是指在一大成

∵238页

∵卦中的第二爻和第五爻而言。如果在第二爻和第五爻中,阴

∵居阴位,阳居阳位,便称为中正,例如在一卦中的六二和九

∵五便是。现在,我们看重离一卦中有中正(六二)之出现。例

∵如离卦彖曰:“柔丽乎中正,故亭,是以畜牝牛吉也。”六

∵二爻辞:“黄离元吉。”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即

∵为佐证。所以,离卦是吉卦。我们看曹洞禅的“五位”∵(正

∵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兼中至、兼中到)都是用“中”把

∵它们贯通起来,使其达到中和的地步。洞山认为证道者只要

∵在其每一位确实认得此真我,就能明心见性,纵横自在了。

∵总上所述,曹洞禅所提出的“正偏互叶”的思想是一种执中

∵之道。无疑地,曹洞禅确具有中正和谐的微言大义。

∵5、具有悲天悯人的涵义

∵离卦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离

∵卦爻辞:“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

∵之吉,离王公也。”离卦很明白地指出伟大的圣人必须体会

∵日月普照大地之大公无私精神,然后为民谋福利,如此才算

∵为名符其实的伟大圣人。说卦传第五章:“离也者,明也,

∵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响明而治,盖

∵取诸此也。”就是表明此种精神。可是曹洞禅“五位”中第

∵四阶段(兼中至)具有离卦六五悲天悯人的救世胸襟。因为在

∵此位中是以慈悲为怀,随时随地为人解黏去缚,以便成就完

∵美的人格。

∵综括的说,曹洞禅的五位思想的确与易经离卦的理论很

∵类似。由于我们用易经离卦本义来阐明曹洞禅的微言大义,

∵使得曹洞禅的内涵显得更充实与圆满。

∵伍、从曹洞禅透视禅宗的本来面目

∵我在此一节中分曹洞宗的五位宗旨与宗风两方面来透视

∵禅宗的本来面目,分述于下:

∵(一)从曹洞禅的五位宗旨来说

∵239页

∵曹洞禅的“五位说”是一种权宜的方便法门,有如指月

∵之指,捕鱼之筌。假如我们能够证入本体,与本体合而为一

∵,那么,我们可以把它舍弃。湛然老人说:“洞山五位之旨

∵,在于教人者。”(注18)正受老人也说:“祖师初设五位大

∵意者,令学者证得四智之大悲善巧也。”(注19)洞山的本意

∵在于教人深究心地,发掘“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的真

∵正面目----“自性”。曹洞禅所提出的“五位”之目的莫非

∵在于澈悟“这个”(即自性)。湛然老人解释说:“洞山五位

∵宗旨不难看,只要会得这听法的人,其正偏、君臣、功勋、

∵内绍、外绍、则一泻而下,盖洞山之意,乃借五位逼出最上

∵一位,下语要忌触讳,当机要责回互,盖要你暂刻忘却此五

∵位,在下语当机时,又要忌讳回互;则此最上一位,不但不

∵能记却,而且相应矣,总是教你绵密保任此我。”(注20)从

∵上面一段话,很明显地说明出曹洞禅所谓各种五位之宗旨在

∵于以“正偏回互”的旁敲侧击法,使人真正体悟禅宗的本来

∵面目----“这个”或自性,然后好好地去维持它、去充实它

∵。总之,曹洞禅所设此五位之境是使经历此境之人能细明其

∵道理,进而透视禅宗的真正面目。

∵(二)从五位宗风来看

∵曹洞禅的五位宗风是言语细密、不乱泄机锋。我们在前

∵面已提过禅体是不可说的。如果用语言直接说出,便不是真

∵正的禅体。因此,洞山只好用象征性、否定式的语言文字很

∵谨慎地暗喻此种禅的道体----“自性”。现各举洞山与曹山

∵的公案说明于后:

∵(1)僧问:“和尚违和,还有不病者(注:自性)

∵也无?”师(洞山)云:“有。”僧云:“不病者,还

∵看和尚否?”师云:“老僧看他有分。”僧云:“未

∵审和尚如何看他?”师云:“老僧看时,不见有病。

∵”师乃问僧:“离此壳漏子(注:身体),向甚么处,

∵与吾相见?”僧无对。师示颂云:“学者恒沙无一悟

∵,过在寻他舌头路,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空里

∵步。”(注21)

∵240页

∵在上面的一段话中,洞山以象征性的语言很亲切地循循

∵善诱,使人慢慢地澈底开悟。洞山认为任何一个人要证入这

∵个不病者----自性,他就必须打破形骸和意识的我,而回到

∵清净晶莹的自性,以冀求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2)僧问:“世间甚么物最贵?”师(曹山)云:

∵“死猫儿头最贵。”僧云:“为甚么死猫儿头最贵?

∵”师云:“无人着价?”(注22)

∵在此一例子中,曹山用“死猫儿头”的象征性语言,一

∵方面用来突破论理性的束缚,另方面暗喻这个道体----“自

∵性”。换句话说,曹山是用破斥相对性(如贵贱)的语言方式

∵来显示绝对的自性。

∵(3)僧问:“如何是正问正答?”洞山答:“不

∵从口里道。”(注23)

∵洞山在此一公案中是用否定式的象征语言来表明自性是

∵超越肯定和否定两方面,不要从论理的分析去加以判断之。

∵从上面三个公案中可看出洞山和曹山二人所使用的语言

∵是何等细密!何等稳健!让人有沐如春风,获得无限的法喜

∵。

∵总之,禅字是强调语忌十成,因为第一圣谛是不可说。

∵一说便会落于相对性的分别心,产生偏执之不良现象。所以

∵曹洞禅(如洞山和曹山)在接引人时,说话特别注意到不敢触

∵讳,“如虎之缺,如马之馵”(注24),如此才能让人澈悟禅

∵字的真正面目。

∵陆、结∵∵语

∵中国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以儒、道、释为其

∵中心。由于后来“格义学”的兴盛,带动了国人对佛学之研

∵究,促使中国文化的内容更为茁壮,更为丰富。这是可喜的

∵现象。

∵241页

∵我在此篇文章的讨论中,可明白的看出易经离卦讲“光

∵明”与曹洞禅讲“回互”是相得益彰。我们从易经离卦的观

∵点去阐述曹洞禅的思想内容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因为两者

∵都具有光明正大的内在辩证精神,务使万物欣欣向荣,达到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第一章)的境地。

∵这说明了它们值得我们加以探讨与阐扬之所在。

∵总之,曹洞禅所提出的“五位说”,是要人透过“文字

∵般若”,直接契合正觉,而把握住禅的内在精神;真、善、

∵美的结合。最后,我想借此次阐明的机会,愿人人都能点燃

∵起生命之火,照亮人生,造福人生。这不是一个多彩多姿的

∵人生吗?

∵注∵∵解

∵(注∵∵1)∵范寿康着∵∵中国哲学史纲要∵∵第一四五页∵∵***开

∵明书店印行∵∵民国六十八年二月台八版。∵

∵(注∵∵2)∵十一宗就是毗昙,俱舍、成实、三论、禅、天台、

∵华严、法相、净土、律、密等十一个宗,其中,毗

∵昙、成实的理论,在隋唐以前已告完成,以后殆无

∵进展,其余九宗,则发端于隋唐以前,完成于隋、

∵唐之际。

∵(注∵∵3)∵太虚大师着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第一页∵∵收集于张

∵曼涛教授所主编的禅学论文集(禅学专集之二)∵∵大

∵乘文化出版社印行∵∵民国六十五年十月初版。

∵(注∵∵4)∵六祖慧能揭橥“不立文字,顿悟成佛”的口号,用

∵直截了当的直指心性之方式,打破传统执着文字的

∵语言障,进而直接契合于佛的正觉。这在中国佛学

∵史上是一大创举,构成中国禅的特质。

∵(注∵∵5)∵六经是指易、礼、乐、诗、书、春秋而言。除乐经

∵外,通称五经。

∵(注∵∵6)∵十翼包括彖上、彖下、象上、象下,系辞上,系辞

∵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相传十翼为孔子所

∵作,但方东美教授认为

∵242页

∵十翼是孔子及其弟子集体创作而成的。它代表了儒

∵家的思想。

∵(注∵∵7)∵参阅罗光着∵∵中国哲学思想史(一)∵∵第六十页∵∵先

∵知出版社∵∵民国六十四年八月十五日

∵(注∵∵8)∵系辞下传第五章解释“几”如下:“几者,动之微

∵,吉之先见者也。”所谓“几”是指的生命将生之

∵时。

∵(注∵∵9)∵吴经熊认为“我们之所以称本宗为曹洞,而非洞曹

∵,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比教师更重要,而是由于学生

∵所住持的曹山,和六祖的曹溪同一个曹字,因此为

∵了尊崇六祖,所以叫做曹洞。”(禅学的黄金时代

∵吴怡译∵∵第一百六十七页∵∵商务印书馆印行∵∵民国

∵六十年四月三版)

∵(注∵10)∵宋沙门道原撰∵∵景德传灯录∵∵第二二五页∵∵石头迁

∵参同契一篇

∵(注∵11)∵禅宗集成第二十二册∵∵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二十七

∵第一四八七三页

∵(注∵12)∵See∵The∵Development∵of∵Chinese∵Zen∵after∵the

∵Sixth,∵Partriarch∵Heinrich∵Cumoulin,∵S.∵J.∵

∵translated∵from∵the∵German∵with∵Additional∵

∵Notes∵and∵Appendices∵by∵Ruth∵Fuller∵Sasaki∵

∵P.24∵New∵York∵1953

∵(注∵13)∵曹洞禅的五位种很多,例如洞山的五位正编,五位

∵功勋,四宾主,曹山本寂(简称曹山)的五位君臣,

∵石霜庆诸的五位王子,长芦了“四转功”,岩头全

∵豁“四藏锋”、太阳玄的三句,天立觉的四借等等

∵,它们是用来接引学人的方便法门,彼此之间是相

∵通的。现只举洞山的五位正偏为其代表。

∵(注∵14)∵洪觉范大师是宋代临济宗的后嗣,又名寂音,着有

∵智证传、林间录、禅林僧宝等书。

∵(注∵15)∵禅宗集成第一册∵∵宋寂音***慧洪觉范撰∵∵门人觉

∵慈编∵∵智证传∵∵第三八四页∵∵艺文印书馆∵∵民国五

∵十七年十二月再版

∵(注∵16)∵禅宗集成第一册∵∵宝镜三昧本义∵∵荆溪释∵∵行策述

∵第四二七至四三八页∵∵艺文印书馆∵∵民国五十七

∵年十二月再版

∵(注∵17)∵惠栋着∵∵易尚时中说易汉学∵∵读经解本∵∵卷七第四

∵页并参阅罗光着「中国哲学思想史”(一)∵∵第一○

∵六页∵∵先知出版社∵∵民国六十四年八月十五日

∵(注18∵)∵湛然老人着∵∵心灯录卷四∵∵第三十四页∵∵自由出版

∵社∵∵民国六十年二月出版

∵(注∵19)∵禅学大成第五册∵∵五家参详要路门∵∵东岭编∵∵第十

∵八页

∵243页

∵(注∵20)∵同注十八

∵(注∵21)∵禅宗集成第十三册∵∵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第九

∵○六○页

∵(注∵22)∵禅宗集成第十三册∵∵抚圻曹山元证禅师∵∵第九○七

∵六页

∵(注∵23)∵同注二十一第九○五八页

∵(注∵24)∵禅宗集成第一册∵∵宝镜三昧本义∵∵荆溪行果∵∵第四

∵二七页

∵主要参考书目

∵1、禅宗集成部份:(艺文印书馆,民国五十七年十二月初版)

∵(1)第一册:

∵(a)智证传宗寂音***慧洪觉范撰

∵(b)宝镜三昧本义∵∵清荆溪释∵∵行策∵∵述

∵(c)宝镜三昧原宗辨谬说∵∵净讷∵∵述

∵(2)第四册:

∵(a)宗门玄鉴图∵∵明虚一撰

∵(b)禅宗直指一卷∵∵明石成金着

∵(3)第十三册:

∵(a)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一卷∵∵日本慧印校订

∵(b)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一卷∵∵日本慧印校订

∵(4)第二十二册: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二十六、二十七

∵及二十八。

∵244页

∵2、禅学大成部份:(中华佛教文化馆印行)第五册∵∵五家参

∵详要路门∵∵东岭圆慈编∵∵民国五十年七月十日出版

∵3、人天眼目∵∵沙门、仁□着∵∵新文丰出版∵∵民国六十二年

∵十二月初版

∵4、艺海微澜∵∵巴壶天教授着∵∵广文书局印行∵∵民国六十年

∵十月初版

∵5、禅∵∵释圣严着∵∵中华佛教文化馆印行∵∵民国六十八年三

∵月初版

∵6、星云大师讲演集(一)∵∵释星云讲∵∵佛光出版社印行∵∵民

∵国六十八年三月初版

∵7、公案禅语∵∵吴怡着∵∵东大图书有限公司∵∵民国六十八年

∵五月初版

∵8、心灯录∵∵湛愚老人着∵∵自由出版社印行∵∵民国六十年二

∵月∵

∵9、禅学的黄金时代∵∵吴经熊着∵∵吴怡译∵∵商务印书馆∵∵民

∵国六十年四月三版

∵10、佛教与佛学演讲集∵∵释圣严着∵∵中华佛教文化馆印行∵∵

∵民国六十八年三月出版

∵11、神学论文集(禅学专集之二)∵∵张曼涛主编∵∵大乘文化出

∵版社印行∵∵民国六十五年十月初版

∵12、易程传∵∵宋程颐撰∵∵易本义∵∵宋朱熹撰∵∵世界书局印行

∵民国六十一年四月再版

∵13、中国哲学思想史(一)∵∵罗光着∵∵先知出版社发行∵∵民国

∵六十四年八月十五日

∵14、易经的科学体系∵∵江公正着∵∵中国文化出版社印行∵∵民

∵国五十五年八月

∵15、六祖坛经研究论集(禅学专集之一)∵∵张曼涛主编∵∵大乘

∵文化出版∵∵民国六十五年十月初版

∵16、The∵Golden∵Age∵of∵Zen,∵∵John∵C.∵H.∵Wu,∵∵The∵

∵National∵∵War∵College,∵Taiwan,∵1967

∵17、The∵Development∵of∵Chinese∵Zen,∵Heinrich∵Dumoulin,

∵S.∵J.∵New∵York,∵1953

∵18、The∵Way∵of∵Zen,∵Alan∵W.∵Watts,∵New∵York,∵1963

∵19、哲学三慧∵∵方东美着∵∵新中国出版社印行∵∵民国五十七

∵年十月初版

∵20、大易哲学论∵∵高怀民着∵∵成文出版社∵∵民国六十七年六

∵月初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