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禅话——解说疑念
◎秦孟潇
解说疑念
有很多人常好奇地问我,世上到底有没有鬼?记得数年前有一日,随同香港佛联会代表团往北京访问,下榻在钓鱼台大酒店,在酒店附近有一大花园,有湖景,假山,柳树成荫,小桥、曲廊,十分迷人。陪伴我的是国务院宗教局干部一位科长,他向我介绍周围环境,彼此谈得律津有味。迎面走来一位中年汉,突然间走走到我的跟前稍弯腰点首问道:“请问您,世间上到底有没有鬼存在?”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有鬼!”对方听我这么回答,脸露喜悦之色,微笑着说:“我也认为有鬼存在,曾有过一段经历,有位故友逝世多年了,竟在某日又发现他的踪迹……您说奇不奇恒!”陪伴我的那位干部面无表情、静听着我俩的对话,我向陌生的路人说道:“有缘的话,我们找机会再谈吧。”这位不相识者,怎么会找我谈呢?原来有几位法师在前面走着,想我是“同路人”吧。
盂兰盆会
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叫做“鬼节”。在民间是相当传统的,如今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甚至东南亚各国,以及欧、美、澳、加等国,凡是有华人的地区,都少不了“鬼节”祭祀祖先活动,它有着孝亲思念的深刻意义,已形成了习俗民风,各地民众发起“盂兰盆会”,家家户户孝子贤孙都参与活动。一般世俗人对于“盂兰盆会”的原始意义,几乎都不清楚了,而是代代相传罢了,只知道所谓“鬼节”;这与西方社会人士所传的“鬼节”(万圣节)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向广大读者阐明盂兰盆会的真正意义。在佛教有部《佛说盂兰盆经》,所谓“盂兰盆”,是华(中国)梵(印度)合并之音,“盂兰”是印度梵语,华文译为“倒悬”,“盆”是华语,是用器。一个人如果头朝下,脚朝上,就叫“倒悬”!是很痛苦的。这部经就是因为目连***的母亲堕入饿鬼道、受饥渴苦,欲食不得。此种痛苦犹如“倒悬”一般。
目连救母
佛陀为目连***解说如何解救母亲的痛苦,而说了这部《佛说盂兰盆经》。据史载,我们中国最早有盂兰盆会是在梁武帝大同四年,初时梁武帝依佛制设斋供佛及僧,可是演变到后来变为施鬼神食,这是违背佛陀的原意。在佛经上可以看到,目连***在佛陀的弟子当中,是属“神通第一”!在他跟佛陀出家后不久,因为具有宿世善根,所以很快地证得罗汉果,获得“六种神通”。目连成道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要报父母亲恩德,救度先亡父母。于是目连以天眼通观察,发现他的母亲已经堕入“饿鬼道”!佛经说,饿鬼道有三种障碍:一种是“外障”,此类饿鬼常受饿渴,唇口干焦,处处求食,遇到泉水想喝,泉水马上变成血脓,无法饮用。另一种是“内障”,肚子很大,咽喉细小如针,口如火炬,无法饮食。再一种是“无障”,虽然可以饮食,然随其所饮之物皆被烧焦,变成火炭。目连的母亲既堕入“饿鬼道”,当然要遭受饿渴的痛苦!
佛陀悲悯
佛经说,目连***见到母亲饥渴不堪,瘦得皮包骨,非常悲哀!于是以他的“神通力”将饭食运到母亲那里,他的母亲一得到钵饭,便用手遮掩住,怕被别人见到抢去。这种举动正显示过去悭贪的恶习未忘,所以食物一入口马上熔解,无法食用。目连的母亲悭贪不只一世二世悭贪,而是多生多世悭贪,宿世业力的牵引,所以现在受“饿鬼道”的报应。即使他的儿子已经证得“六种神通”,也无法解除其“恶缘”。目运见到这种情况、伤心欲绝!知道自己的“神通力”实在敌不过业力的牵引,无法解救他母亲的痛苦,于是很焦急地跑去向佛陀禀告一切,请求佛陀慈悲解救。佛陀告诉目连说,你的母亲罪根深长,已有五百世悭贪,胶固难解。虽然你孝顺感动天地,且获得“六通”,也无法解救你母亲的苦难,必须靠十方众僧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脱!每年由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是众僧结夏安居日,不许远行,应加紧静修用功,道念增长。
设盆供斋
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就是佛教所说的“解夏日”,也是“佛欢喜日”,即“众僧自恣日”。所谓自恣就是自己检点,如发觉自己有过失,应对人陈述忏悔,如他人所举,亦应对众僧忏悔!当此之日,一切圣僧,个个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此时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所以佛陀要目连这天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世上最珍贵的食物都置放在盂兰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众僧接受供养时,自当先为施主念咒祝福,求其消灾,使生者获福,亡者超升。目连即遵照佛陀意,在七月十五日设盆斋供僧,其母亲即于是日,仰仗众僧威神之力,脱离饿鬼之苦!自佛陀宣说盂兰盆经后,尤其传入东土华夏以来,在民间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社会一向提倡孝道,一部《孝经》流传最广。能有孝心,体现了人类最优美的德性。所谓“众善孝为先,众恶淫为首”。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孝父母之心,被看为立足之本。
孝敬双亲
在***、香港、南洋诸地,有道高僧向世俗弟子们解释说:如果能在“佛欢喜日”供养清净之自恣僧者,能使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乃至七世父母都能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如果父母现在者,亦能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近几十年来,佛教在***特别盛行,信佛的人深人社会各个阶层、孝顺父母的人亦非常普遍,比如香港和***兴建的老人院相当多、其中出现一种迥然不同的现象,在香港的老人院几乎大有人满之患,而***老人院入住的老人寥寥可数。这个现象说明了甚么呢?据我所知,***一代年轻人极大多数是有孝心的,深知父母养育之恩,虽然自己已成家立室了,但对年老父母愿供养侍奉,不愿老人家住进老人院。在香港情况却不然,其子女的借口是,香港住房太狭窄了,这固然是可信的现实问题,但孝心远远不及***青年人。
冤魂难平
***社会讲“孝道”之心,固然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亦与佛教盛行有一定的相连关系。佛教的“孝”,与儒家的“孝”,在义理上更深一层。我们知道儒家讲“孝”,是着重“生前”、而佛教讲的“孝”不仅着重生前,而且重视“死后”。让父母衣食不缺,长寿无病,福乐百年,无一切苦恼之患,是现实的孝。使父母能了生脱死,脱离六道轮回,这是出世的孝。不仅要使父母现实安乐,且要拔“死后”之苦;不仅要孝敬今生今世之父母。那多生多世以来的父母亦当孝敬。这是佛教根本的“孝道”思想。有些世俗人不了解佛教,亦从未听说过“盂兰盆会”的实际意义,只知施鬼神食,做道场,实在失去意义,民间习俗更是无知,每到“中元节”,大量杀鸡宰鸭拜祭孤魂,除增加杀孽之外,对孤魂实无利益。愿云禅师云:“千百年来里羹,冤魂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民间拜神,杀鸡杀猪,真是造下无边的伤害!
风土习俗
别看苗族是山区人,他们没有甚么优越文化,可是他们的礼节却繁多,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风土习俗。在这一点上,长期以来,可能受到汉族的习俗影响有关,不是一下子接受过来的,而是逐渐累积起来的,也就变为自己的了。尤其苗族的丧葬礼,跟汉族几乎如出一辙,绝非汉族效法少数民族、而是苗族“偷袭”汉族的。据潘玉凤说,苗族的丧葬礼的来源是无从考证了,在苗族山区里代代相传,也有数百年历史之久了。她说:苗族成年人以上死亡的,都要通告亲友,举行隆重葬礼。整个过程有:装木棺、择吉日土葬、并垒坟包。它的顺序是:送终、报丧、守灵、吊丧、出殡、安葬、拜灵、送水、走客、上坟等阶段。如此看来,苗族的丧葬礼与汉族的丧葬礼是相似的,如将藏族的丧葬礼来对比,可以说,完全不一样了。藏族的“天葬”礼,对汉族来说,简直要吓得魂飞魄散!谁家子女将先人的尸体斩碎喂秃鹰呢?对藏族人来说,是很自然的事。其实,“天葬”与“火葬”,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总的来说,苗族的丧葬礼带有浓厚的人情味罢了。
超荐法会
初信佛教的人,对水陆法会不大理解的;信佛多年的人,对水陆道场功德,深信不疑。一般说来,做一场水陆道场不是轻易的,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一定要有知名的十方丛林,有德高望重的方丈才能举办。如本港大屿山宝莲寺每年恭请上海龙华古寺僧人百多位,启建水陆空超荐大法会。又如“佛联会”一年一度举办“清明思亲法会”,也是同一主题内容。其二,在内、外各坛均按传统规则要求,不得随意更改,如《法华》坛七人,专诵《妙法莲华经》,大坛二十四人,专门礼拜《梁皇宝忏》廿四部及大忏悔二部,并在七日内设放瑜珈焰口十堂,其中除为斋主祈求增福延寿、亡者超生极乐国土外,祝愿国运昌隆,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三,水陆法会期间,除外坛场所的必要法事,内坛三位法师于上堂十席,下堂十二席,启请十方法界诸佛菩萨、金刚天王、护法伽蓝等外,为着取得水陆圆满结束,对于各方斋主、功德善信的生活起居必须安排周详,才能使各方斋主身心安静,虔诚诵经礼忏。有了这些条件具备,各方斋主纷纷莅寺举办水陆法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