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

匡永琼

宗教的社会功能是指宗教对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两重性,即对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性作用又有消极性影响。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宗教起到深入人心、慰籍心灵的作用,影响着亿万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组织力量。努力挖掘并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功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宗教的社会功能及其两重性

1、宗教社会功能的基本内涵。宗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悠久普遍、但却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宗教既是一种特定形态的思想信仰,又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实体。宗教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法律、哲学、艺术、道德以及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有着紧密的关联,并通过其相互关系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宗教的这种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就是宗教的社会功能。

2、宗教社会功能的两重性。判断宗教对社会发展是起积极作用还是起消极影响,应以宗教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作为衡量标准。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就是积极的正面的作用;反之,它阻碍了社会进步潮流,就是消极、负面的影响。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两重性,已被若干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所证明,被各个宗教的演变规律所证明,被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所证明。

宗教的积极性社会功能表现为:一是维护社会稳定。不管哪种宗教。都有维护现实政治秩序稳定的功能。宗教对于现实政治秩序的稳定和维护,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1)统治秩序来源上的神圣解释。与一般的从人性和社会需要来解释政治的起源不同,宗教对政治的起源,做了神圣性的解释,主要认为政治来源于天命或者天启,这种解释强化了人们对现实政治秩序服从的神圣感和必要感;(2)对于被统治者接受不公平和苦难的神圣解释。几乎所有宗教将忍耐苦难作为自己的基本教义,这在客观上减少了很多社会冲突的发生。宗教对造成苦难的原因,往往归结为某种神圣的原因,而非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这样就转移了矛盾冲突的现实目标;(3)对于统治者责任和义务的监督。宗教不是简单的只赋予统治者神圣的权力,也规定了他们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进行神圣的监督,遏制他们为所欲为,这也可以减缓政治危机的发生,有助于社会平衡和稳定。二是净化社会道德。世界各大宗教都提出了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子和财物、必须孝敬父母等规定。各种宗教要求信徒遵守的道德规范,除了一些特定宗教性的道德戒律外,更多的是世俗道德。宗教的这种关怀个体生命、塑造健康人格、营造群体生活、主张止恶扬善,使社会成员自觉调节心理矛盾,形成良好的角色意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三是丰富人类文化。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渊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智慧深邃的宗教哲学、异彩纷呈的宗教艺术、风景秀丽的宗教圣地、内涵丰富的宗教礼仪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矿藏,蕴涵着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思想、伦理、审美和知识价值。四是推助社会变迁。如果信徒们把宗教教义的一些观念或思想作为某个时代宗教群体的理想,以一种超凡的宗教热忱乃至狂热来推助、甚至掀起社会变迁乃至社会革命的热潮,宗教也可以成为推助社会变迁的积极力量之一。

宗教的消极性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一是破坏社会稳定。正因为宗教牵扯着深沉的精神追求,许多宗教都会为其所信仰的终极真理进行斗争。一旦其信仰遭到挑战,宗教信徒、神学家和宗教组织就会群起扞卫。由于价值的相互认同、行为的相互感染,其过激的群体行为必然导致社会冲突的爆发,破坏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稳定。二是阻挠社会变迁。由于宗教本身的保守因素,加之宗教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和表现在这种关系中的利益动机,宗教也会以其虚幻的允诺来麻痹群众的斗争和反抗意志,利用心理功能阻挠群众来争取实现其现实利益的政治行为,极力维护社会现状,阻挠社会变迁。

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究竟发挥的是积极作用还是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并不能简单地以时段为依据做出判断,而是要以其对当时社会的效应而言。今天。经济政治全球化使宗教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地传播,宗教相互交流的机会更加频繁,这为以宗教为载体而增进多民族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发挥宗教社会功能的积极性创造了条件。但是,全球化也为宗教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提供了新的机会。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利用宗教文化交流的机会,传播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而宗教与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并不断引发冲突,导致某些地区甚至整个世界不稳定。总之,宗教必将更多地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形态等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在现实社会的矛盾激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将继续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影响。

二、宗教社会功能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1、宗教社会功能与政治的关系。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宗教从来都与政治有着密切联系。对于宗教来讲,政治是宗教的最大市场客户。在阶级社会。宗教强大的社会整合与控制功能往往被统治者所利用,作为其统治教化民心的工具,而宗教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也主动与统治者相适应。当宗教主动与政治相适应时,宗教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起着重要作用。以基督教为例,在其诞生以后,很快传遍了罗马帝国。罗马统治者起初认为基督教会威胁自己的统治而对其进行迫害。为求得生存,基督教吸收了大批贵族人教,在社会各阶层中赢得了广泛同情。同时基督教逐步改变其教义使其更适应罗马帝国的要求。罗马帝国统治者也逐步认识到基督教作为一种新的普世宗教,其谦卑、顺从、忍辱等教义又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便对其加以利用与扶植。公元313年罗马颁布“米兰敕令”,宣布信仰基督教自由,公元391年又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此后基督教成为欧洲人精神世界的统治者。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不但表现为它与统治阶级的关系,而且表现为它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在宗教的统治地位与意识形态社会中,被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往往借用宗教观念,运用宗教语言,使政治运动披上宗教外衣,才能动员和组织民众,同时,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就是宗教异端,所以异端常常与被统治阶级联系在一起,发展为以下层群众为主体的宗教运动。在基督教世界,异端运动往往通过宗教形式,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奴隶、农民、平民或市民的社会政治要求,成为下层民众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重要形式。

2、宗教社会功能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经济是宗教活动的基础,宗教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经济。另一方面,宗教教义又对经济生活产生推动作用。宗教的社会功能对宗教组织自身的经济活动及世俗社会的经济生活发挥着重要影响。在寺院经济积累中,宗教强大的整合、控制、心理消解功能直接影响着信众的捐赠、布施、缴税等行为。伊斯兰教就把“天课”作为表明穆斯林信仰的五项功课之一。在经济积累的同时,宗教通过器物设施的修建、宗教内部日常生活、宗教法事活动及公益性的社会救助等消费行为,不但扩大了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力,而且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宗教经济的积累。在世俗的经济活动中,宗教的社会功能可以使信众的日常社会生产具有神圣性,从而对经济生活发生影响。在伊斯兰教中。有不少关于经济行为准则的格言。如,“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应当用充足的斗与公平的秤,这是善事”等基督教新伦理,在规范人的经济行为、调整人的经济心态,使之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生活方向所起的作用,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已得到了深刻而全面的描述。以纳税而言,基督教的什一税,培养了人们纳税神圣的观念,为日后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准备了社会心理基础。新教徒认为他们履行的日常事务是上帝安排好的任务,是天职,这使世俗事务的履行具有了宗教意义;同时信徒从世俗的工作、生活、道德等方面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证明自己的信仰。这种天职观与预定论,直接培育了人们积极进取、勤勉、节俭的精神,从而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宗教社会功能与文化的关系。宗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与文化难解难分,紧密联系,因为人类创造宗教的过程是一种更为高级而复杂的精神文化过程,它与文化一样,给人类提供了一整套生活方式。所以,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宗教是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的自我意识,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普遍的思想传统,对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史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从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到现当代,在世界各地先后诞生和兴亡更替的各种文明,大多都受到宗教的影响,特别是历史上许多民族的宗教与民族的文化俱荣俱损,非此无彼,一旦某个民族对自己的宗教失去了信仰,他们的文明势必走向衰落,这是已经被无数历史事实所反复证明了的。所以,宗教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宗教将伴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始终。从人类文明史上说,宗教既不是一个绝对封闭的体系,也不是高度开放的体系。它的这一特性使之能够在文化系统中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又能与世俗文化发生相互作用,它总要附着在某种实体上,通过一定的文化系列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实际作用,例如,通过宗教道德、宗教哲学、宗教文化、宗教艺术、宗教习俗、宗教典籍、宗教活动,影响人们的思想情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形式,它不但表现在宗教所具有的独特性之中,而且宗教的文化意蕴还通过对世俗道德、国家政治形态、人类艺术、科学发展等领域发挥作用和影响,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三、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两重性,从积极的方面看,宗教文化和伦理道德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是中华文明成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消极方面看,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宗教恐怖主义三股势力交织。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由于宗教的存在是长期的,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两重性,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

1、发挥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所谓社会控制功能,是指宗教基于其对社会或团体成员的控制,通过对造成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导致社会崩溃的多种原因,特别是苦难和罪恶的存在,加以合理化的解释,达到消除这些原因所导致的反社会力量,保持社会稳定。宗教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积极向善,将人生苦难与个人行为的善恶联系起来,强调人的现实处境主要是以往个人所做的事情造成的,人应当转向自身‘寻求原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困境和苦难如疾病、失败、贫困等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们不至于因自己的困境和苦难而攻击社会,危及社会的稳定。宗教的这种把恶,特别是把社会罪恶与个人行为联系起来,并且将社会罪恶给个体造成的不幸归因于个体的行为过失,对个体的苦难与不幸加以合理化的解释,抑制了个体的反抗性,维护了社会稳定。我们今天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稳定有序的社会。社会稳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由于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比较多,如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人民群众在收入上差距的悬殊,政治制度上的一些不完善导致的司法的不公正和一些干部的腐败,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一些失业和贫困交织的现象等等。这些不良因素很容易引发社会成员对于现存社会秩序敌视和攻击。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欠妥,必然使社会稳定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必须发挥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维护和保持社会的稳定,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个安定有序的前提。

2、发挥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统一。宗教通过提供一种世界观,通过塑造人们的基本信仰和情感使一些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得到整合;同时宗教又通过把社会规范神圣化来敦促教徒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从而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整合。在任何形态的社会中,宗教始终是一个实体,从没有脱离社会。从正面的角度来讲,宗教有一个“稳定器”的功能,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宗教对于增强人们的凝聚力,传播有益的价值准则、道德准则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确曾经在维系民心、维系团结、国家统一等方面起到过稳定的作用。中华民族如果离开了佛教和道教,就没有完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至于离开了佛教和道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都会受到极大限制。同时,佛教还是我国藏族、蒙族、傣族等二十几个兄弟民族的主体文化,如果离开佛教,也就没有这些众多兄弟民族的团结统一。特别是大陆和***的宗教交往对于进一步推动祖国统一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如2001年2月23日佛教舍利赴***供奉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大陆不可分割的骨肉之情,是两岸人民最亲切、最自然、最和气的交往。为两岸之问的和睦再添动力,显示出当代佛教在促进两岸关系和谐方面的独特优势。宗教从来就是与民族问题相关联的,在我国,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宗教信仰,而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则较深,有的还保持着全民族信仰某些宗教的现象。宗教与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息息相关,宗教的民族性使宗教在民族中具有较大影响,从而使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深深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民族关系问题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在民族中的凝聚力和纽带作用,引导的好,可以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引导得不好,就会影响民族团结,影响社会和谐。我们必须发挥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维护多民族的团结和统一,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个深厚的社会基础。

3、发挥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调节和净化人们的情绪与心灵。和谐社会必须有基本的普遍的道德规范,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动态稳定。宗教一般具有积极的伦理道德,为人们在物质利益之外提供生活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诠释。各宗教都确立了抑恶扬善的道德原则,要求人们去恶从善,保持圣洁的善德。我国五大宗教都有自己的“戒律”或“戒命”,有约束力很强的道德要求,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道德失范等进行心理疏导,乃至价值重建,对维护社会安定和创造健康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各宗教宣扬因果报应,主张忍耐和顺从,教人鄙弃物质需要,追求精神的满足和来世的幸福,这有助于增加人们对不幸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人们的痛苦和恐惧,平衡人的心理,稳定人的情绪。此外,宗教还明确指出善行永恒的价值和善者灵魂的永生,施善可以使人体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在他人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许多信教者都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募捐;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办自养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活动,这些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所以,我们要发挥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净化人类心灵,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4、发挥宗教的文化交往功能,维护世界和平。宗教具有文化交往功能,使不同文化、不同人群得以交流、沟通,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也是文化传播的使者,其“宣道”即是一种文化交流。历史上,唐三藏法师玄奘赴印度取经,游遍印度各地,带回许多佛教经典,他还把《老子》译成梵文传人印度,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伊斯兰教在其扩张和传播过程中,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吸收了古代波斯、印度文化,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直接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密切了不同地区人民之问的交往,在开展国际友好交往、推动世界和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玄奘和达摩是中印人民交往的见证,鉴真和尚是中日人民交往的见证,利玛窦是中意人民交往的见证。在海峡两岸,对玛祖的信仰成了两岸同胞密切联系的纽带。宗教在促进国内各民族和地区交往,促进同其他国家人民的交往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反之,如果不能正确发挥宗教的文化交往功能,也会导致国家和民族的冲突。世界上许多冲突、争端都与宗教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宗教文化交往功能的积极因素,在国际上广交朋友,化敌为友,赢得世界宗教界人士认同、理解和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匡永琼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