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佛教知识“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原文】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坐,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学文解读】 “般若”就是“智慧”,从佛法来讲,修行就是修戒定慧,最终成就的是本性智慧,这是修行的根...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如何理解禅门祖师问东答西? 佛教知识“如何理解禅门祖师问东答西?”。∵∵ 禅门祖师“问东答西”,真实用意是: 一、破除学人的种种偏执、邪倒。《坛经》付嘱品第十云:“对 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 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 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 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 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圣严法师:人死后的去向由什么来决定 佛教知识“圣严法师:人死后的去向由什么来决定”。∵∵ ∵∵∵∵∵∵∵∵∵∵∵∵∵∵∵∵∵∵∵∵ 人当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 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死,都是可怜悯者! 因此,信佛学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临命终时最能得力。 平日修行有素,命终之后,必可出离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国的净土。 人死之后的去向,有三种力量来决定他的上升或下降: 1、随重,随着各自所造的善恶诸业中的最重...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何谓:五毒心 佛教知识“何谓:五毒心”。∵∵ ∵∵∵∵∵∵∵∵∵∵∵∵∵∵∵∵∵∵∵∵∵∵∵∵∵∵∵∵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就无法明心见性。现简述如下: ①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甚致心安理得地让它牵着鼻子走。我们除了晚上睡觉,从早...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持戒能得禅定,禅定能开智慧 佛教知识“持戒能得禅定,禅定能开智慧”。∵∵ 戒,是佛的行为;教,是佛的语言;禅,是佛的心。戒学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纯善无恶,这就是戒。 戒律是律自己的,只管自己,不管旁人,以免造业。我们持戒,我们修戒定慧,莫管别人!别人有没有持戒,与我们不相干。 戒律是佛教的共同科目,而且是必修的科目。佛法靠的是什么?戒律。戒律没有了,佛法就没有了。 持戒能得禅定,禅定能开智慧。戒律的作用是降伏烦恼。因为我们天天造恶业,佛教我们...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怎样理解三途八难 佛教知识“怎样理解三途八难”。∵∵ ∵∵∵∵∵∵∵∵∵∵∵∵∵∵∵∵∵∵∵∵∵∵∵∵∵∵ 三途,是指畜生、饿鬼、地狱三道。众生作坏事,就会堕入这三途,受苦的果报。地狱是火途,饿鬼是刀途,畜生是血途。 八难,又称为八无暇,是指八种没有机会听闻佛法的障难。 一、是地狱;二、是饿鬼;三、是畜生;四、是北俱卢洲,北俱卢州人的寿命千岁,暨不短命也不生病,由于太享福了故不能接受佛法;五、是四空天,又称为长寿天,由于长寿且安稳享乐,...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佛教知识“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道您一声佛号会有如此大的福慧时,您能不“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为众生、为自己、亲人们诵念这一声圣号吗!!!当您的心量大到能容太虚十方诸国众生时,您已经没有必要再担心您自己跟亲人了,您的福德已经恩泽到他们了,听到您佛号的众生都成了您的护法呀!所以您∵的心量要大,因为心包的范围越大,保护您的众生就越多;要精进不辍,因为您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 ...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佛教知识“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
浅谈对佛教“业力”的理解 佛教知识“浅谈对佛教“业力”的理解”。∵∵ 一、引言 现代心理学描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现象,或者说人脑的一种功能,那就是对于具体事物或者概念、理论,人们可以利用以前的经验知识将未能体验或未能了解的部分自动推理出来,补充上去。这使得我们在看见一个被遮住身体的人时,凭借头部即可认知全身,而不会被半个身子的表象吓坏。同样,这也是生活中我们常常赞许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的根源。这种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使得我们的推理思维超越了地球上的其...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6 浏览
无常这个事实 佛教知识“无常这个事实”。∵∵ ⊙无常现见,死亡啼哭,是则众生无常; 草木凋落,华果磨灭,是则外物无常; 大劫尽时,一切都灭,是则为大无常。 —大智度论 谈到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强调:无常,是一件事实,不是一种抽象的理念,不是以想像来进行的逻辑推论,不是哲学,也不是释迦牟尼这个人的‘看法’。无常的意思就是变化不定;而这个世间的确是每分每秒都在变易中,也许我们可以把无常看做是佛陀,或者其他许多发现这种变易现象的人对这... 佛教知识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4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