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欲得解脱∵莫在‘空门’外
——世人对‘空’的误解以及谬解‘空’义的过患(一)
观行
前言
众生无明,妄造无边之罪,迷沦苦海,头出头没。佛圆满觉,善开般若之门,慈济有情,究竟解脱;众生迷惑,愚痴暗蔽,入邪见林,无由得出。如来导师,慈悲无量,燃大法炬,得正见路;众生如子,舍父逃逝,周流他乡异国,贫穷孤露,资生艰难。世尊似父,常住世间,昼夜怀忧推觅,福慧无尽,委付诸子……
“一切法空!”——佛陀的狮子吼,犹如一声春雷,震开了众生种种的邪见迷雾,降下解脱的甘霖,涤荡了无量有情的烦恼尘垢,令不可称计的众生趣入了清净贤慧的佛境地。然而,时至今日,走在大街小巷,尽管也随处可闻“四大皆空”等佛言祖语,但人们早已不解“空”的深义,而只是把“空”这个字眼,变成了泛滥于嘴边、谈玄说妙的口头禅。
昔日世尊,一切时处,乃至灭度,大悲普覆,敕诸弟子,拥护正法。佛陀的潺潺法音,经过诸佛菩萨的护持,历代祖师、诸大善知识的传播,穿越时空,漂洋过海,早已在世界各地遍开菩提觉花。然而,时过境迁,通过今日世间的网络、媒体、书刊等多元文化的交流形式,已将“诸法皆空”——这清净无垢的微妙法义传播得面目全非,世人对佛门、出家僧人的诸多误解,也多由此而来,甚至加深,岂不悲乎?
我们往往会相信自己所见到的、耳朵所听到的……并在心中坚固地认为事实就如自己所了知的那样。我们总是觉得没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殊不知,我们的许多观念,其实都是自己的“无明”在导演,才让我们无法彻见诸法实相——“诸法毕竟空”的义理,从而在无始劫以来,我们一直都活在一种“最真实的幻觉”当中,妄造诸业,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不知出离。诸佛如来大智大悲,乃无上大医王,为欲救拔迷茫的罪苦众生,宣说无尽甘露法药,以除众生眼中的无明翳障,令得睹见佛性之光。
幻觉无论有多么的真实,终究只是幻觉,当我们遇到佛陀的那一刹那,就意味着我们如幻如化的梦——该醒了……
一、世人对“空”的误解
1.“四大皆空”——世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
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按我们一般对“空”这个字的原始定义去理解佛陀所说的“空”,把佛经中的“空”武断地理解为“虚无、什么都没有”,也常常用“四大皆空”来否定一切、抹煞一切,给人透出一种消极色彩。其实,佛陀所说的“空”为何意呢?
2.“遁入空门”=“出家”?
人们对“出家”的误解,不知起于何时、何处,但是电视剧中却常常有这样的故事情节:男女主角遭遇种种烦恼,或难闯情关,于是,就挥泪削发而为僧尼,所谓“遁入空门”,认为可以用这种方式与世隔绝,了此残生。
我就常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要是你都不爱我了,我也生无可恋,倒不如去出家当和尚落得清闲。”而事实上,现在的确有很多人,因为工作不顺利、感情受到挫折,或是承受不了生活中的巨大压力而想要逃避,于是,就想要去寺院出家。一般人认为“遁入空门”,就意味着“出家”,并认定这是一种逃避行为,是一种消极意义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思想没落、没有生命气息的代言。
“遁”——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10版《新华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逃走,逃避:~去.∵夜~.……”
由此可知,现在许多人认为:“出家”,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意味着与世隔绝,六亲不认,住进山林,整天敲着木鱼,念着一些让人无法听懂的经文,过着一种“青灯伴古佛”的生活。人们对出家人的感觉——似乎是在社会上遭遇了种种挫折,或是因为男女间出现了感情纠葛等等不如意事,才选择了这条“仅次于死”的路。
难道说改变了形象,换了生活的环境,就等于换了心境?烦恼,难道会因为环境的改变就一扫而空了吗?难道现在在河北肚子饿了,跑到北京呆着就不饿了吗?稍有理智的人,都不会承许这种谬论。出家修行的生活,又怎么会是“逃避”——这样低俗的意义呢?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对“空门”的深意了解了吗?
“空门”,是佛教的总名,是破除“常”、“有”等自性执,并总摄“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相的法门。因为佛陀教导众生以体证“诸法皆空”为趣入解脱——“涅盘”之门,故有此名。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释初品中三?三昧义第三十二〉曰:
涅盘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
“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这三种法门是三世诸佛为欲饶益众生,拔其苦难,所共宣说的无上微妙法门,是三大解脱门。所以,“入空门”不是说就要出家的意思,而是形象地表达了“断烦恼、得解脱”的意趣,由此可知,一般寺院的正门有三道门,自然是这三大“解脱门”的喻义了。
而当许多人给“空”贴上了“虚无、什么都没有”的标签之后,教内教外铺天盖地的诘难就层出不穷了。
有人认为:要是什么都“空”了,那还得了!那不是连因果之理也空了?要是无因无果,那么修善得善果,造恶感恶报岂不成了虚妄之理?难道所有的善恶业报都变成了偶然?要是承许了“空”义,那就等于是破坏了因果和否定了罪福,这也就破了一切的世俗法,承许了“空”义会有这种种的过失,所以一切法“不应尽空”。
之所以会有这些担心,是因为人们对“空”义一厢情愿地按照一般对“空”这个字的定义去理解和认识,不但自己不明白“空”为何义,也不知道佛说“诸法皆空”究竟为何意,对于这些问题,没有如实了解,才会衍生出这种种的疑难,才会荒谬地认为“一切法空”就意味着否定了一切。
要知道,佛陀常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依“世俗谛”;二,依“第一义谛”(或“胜义谛”)。若不能正确体会佛依这二谛讲法的深意,那么,不但因谬解佛法而自生烦恼、自招苦报,而且无法通达佛法的真实义。
“谛”,是“真实不虚”的意思。那这“二谛”是指什么呢?
1.“世俗谛”——如无著菩萨在《显扬圣教论》卷第二〈摄事品第一之二〉中解释:
“世俗谛”者,谓名、句、文身,及依彼义一切言说,及依言说所解了义,又曾得世间心及心法,及彼所行境义。
2.“第一义谛”——又称之为“胜义谛”、“真谛”、“涅盘”、“实相”、“中道”、“法界”、“真如”,总括其名,是指深妙无上的真理,也指究竟圆满的智慧境地,言忘虑绝,是相对于“世俗谛”,才显第一义谛。如《大集经》卷十八云: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言语,则有滞碍,若有滞碍,则是魔界。若法不为一切言说所表者,乃无滞碍。何谓法不可言说?所谓第一义,其第一义中,亦无文字及义,若菩萨能行第一义谛,于一切法,尽无所行,是为菩萨能过魔界,无所过故。”
亦如《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第三云:
“第一义谛”名为“甚深”,亦无心意执着,胜义以难测难见不可觉故,于此诸类甚深法理,但以假名随顺世谛,于他有情分别显示,是为菩萨得入甚深佛法理趣,一切声闻缘觉难测。
意思就是说:“世俗谛”是我们平时对一切事物的描述,是人们约定俗成、普遍认知的。因为“第一义谛”非以语言、思虑所能诠表,所以诸佛依自己所亲证的诸法实相之理,以大智大悲之心,巧借世俗言说来为众生分别显示,欲令众生悟知第一义谛,究竟解脱,证大涅盘。也可以这么来说,一切的世俗谛,对于诸佛如来而言,则是第一义谛。所以,虽然佛陀安住于第一义谛,但是为了教化众生,便随顺众生所共许的世俗谛来显发第一义谛,否则,若诸佛菩萨不依世俗谛为众生说法,众生就无法理解诸法甚深之理,也就不可能证得第一义谛,若不证得第一义谛,则不得涅盘。
所以说,一般世间人所知的、所说的词语,就是“世俗谛”;而诸佛如来和悟入实相的大菩萨们,对于这些世俗谛能够心无颠倒地如实而知,那么对诸佛菩萨来讲,就叫做“第一义谛”。
综上所述,“空”——只是佛陀为了开显第一义谛,而假借了世俗谛的词语。若人不能如实理解“佛依二谛说法”的方便,而把“诸法皆空”这句法义中的“空”,简单理解为我们所认为的“虚无、没有”,并带上否定一切、抹煞一切的意味,那么,对于甚深的佛法是难以真正通达的。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并非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而是一个法的两个方面,即一法上的“缘起假有”和“自性本空”两个方面。
二、谬解“空”义的过患
“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
——《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
龙树菩萨说,要是有些根性愚钝之人,自己不能正观“诸法性空”之义,反而以自己的愚痴而产生邪见,谬解、诽谤大乘空义,那么,这样的行为就像是:自己想要用邪恶的咒语去害人,但是却不能驾驭这些猛烈的邪咒,反而养虎为患,还没有害到别人之前,就已经受到邪咒的伤害了;又好比是有个利欲熏心的人,想要捕捉毒蛇去贩卖,以期牟取暴利,但由于自己根本不会捉蛇,所以,还没把蛇捉到,自己已经被毒蛇所伤害了。菩萨所说的这两个比喻,恰恰是对现在那些喜欢谬解“空”义之人的真实写照。
很多人认为:要是一切事物是“空”的话,那就等于是破坏了因果律和否定了罪福,这也就等于破了一切的世俗法!并认为:若承许了“空”义,就会有这种种的过失,所以一切法“不应尽空”。
但是,这些破灭因果罪福的过失,对于“诸法皆空”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呢?因为“空相”是世俗谛,是但有言说而无实义的,所以也是究竟不可得的,故不应执着实有一个“空”相,要是还执有一个“空”相,那么的确是有破灭罪福果报等种种的过失,但是佛陀所说的“诸法性空”,则是连一个“空相”也是空无所得的,所以——“空”,并没有所说的这种种过失。
假如是无心修学佛法的人,若因自己对空义的谬解,而鼓吹“诸法实有不空”的言论,此是谤法;又因三世诸佛皆从法而生,法为诸佛之母,此是谤佛;又因为有法,有佛,才有僧宝出现于世,所以,毁谤甚深空义,同于毁谤三宝,种种过失难以言宣。对自己来讲,为自断善根,遮智慧眼,永堕无明,难闻正法;于别人来讲,自己已是邪见之人,若再以自己的谬见去误导他人,是断人善根、害他慧命。自造恶业如是,故命终当堕恶道,千佛出世,求出无期,正如佛陀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中说:
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百千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堕于地狱、傍生、鬼趣。
若是已皈依三宝的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若自己未树立正见,未能广学多闻,从而自执邪见,赞叹自己所修的法门,而去毁谤其他人修学的法门,并疑谤般若空义,则同样有上述的种种过失,正如佛在《大般若经》卷第五百五十九中说:
于我正法毗奈耶中,当有愚痴诸出家者,彼虽称我为其大师,而于我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毁谤、拒逆。善现当知:若有毁谤甚深般若,则为毁谤无上菩提;若有毁谤无上菩提,则为毁谤三世诸佛;若有毁谤三世诸佛,则为毁谤一切智智;若有毁谤一切智智,则毁谤法;若毁谤法,则毁谤僧;若毁谤僧,则便造作无量罪业;若有造作无量罪业,则便摄受无边苦报。
又如佛在《大乘方广总持经》中说:
若彼愚人于佛所说,谤诽正法,妄执自解,用为真实,若谤法者,则不信佛,以此恶业堕于地狱,具受众苦,永不闻法。
执此邪见之人,在佛法的修行上,不但泯众善业、废修六度,而且已自断一切净妙功德,使世出世间一切安乐利益尽失,尚不能招感人天善报,况能证得无上菩提?
前面说到,佛陀常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依“世俗谛”,二依“第一义谛”。若不能正确体会佛依这二谛讲法的深意,那么,不但是因妄执己见而无法通达佛法的真实义,而且还因谬解佛法而作茧自缚、自生烦恼、自招苦报。
既然如此,那到底“空”为何意呢?
(待∵续)
(编后:观行法师于2009年毕业于河北省佛学院第三届研究生班,毕业前作九万余字毕业论文《最真实的幻觉——浅述空观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应本刊之约,作者在论文的基础上重新缩写改编,在本刊连载,与读者分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