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安禅师俗家姓黄,名读山,字福馀,湖南省湘潭县人,清咸丰元年辛亥岁腊月初三日出生。一般的资料,都以敬安禅师为咸丰元年出生,自然是西元一九五一年。事实上他是腊月初三日出生,这时已是一八五二年的元月二十三日了。他的示寂年代也是这样,一般资料说他示寂于民国元年,自然是西元一九一二年。但他示寂之日是壬子岁十一月初二日,这时已是民国二年元月八日,已是一九一三年了。这是应该予以更正的。

敬安的父亲名宜杏,母亲胡氏,有姐皆嫁,一弟名子成尚幼,家庭世代业农。敬安三、四岁时即摒弃腥膻,儿时随母拜月,喜母亲为他讲述佛、菩萨和神仙的故事。不幸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留下他与幼小的弟弟,孤苦无依。他弟弟寄养于族父家中,他本在村塾受学,读《论语》犹未终篇,以家贫废学,为邻家牧牛。但他仍携着书本,一边牧牛,一边读书。他后来在〈诗集自述〉中说到幼年生活∶「读《论语》未终篇,父殁。零丁孤苦,极绝惨伤。」

一日出外牧牛,会天雨,敬安在邻村村塾前避雨,听有人读唐诗「少孤为客早」句,心有所感,不觉泪下。塾师周云帆先生见之,问他流泪原因。敬安答以父母早死,家贫失学,所以悲伤。周云帆同情他的遭遇,留他在学塾为佣工,工作之暇,可傍听读书。敬安十分庆幸有此际遇,精勤苦读。不意好景不常,未久周先生病故,敬安又辍学。此后,他曾在乡绅家做书僮,希望能藉着伴读的机会得以读书。不意乡绅为富不仁,每日要他做粗重杂活,不许到书房中去。他愤而离开,去拜访做学徒学手艺。农业社会时代的学徒,较童工尤为不如,时受虐待。他十七岁之年,一日风雨,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落,感而大哭,逐投入湘阴法华寺,依一位东林和尚剃度出家,师父为他起法名敬安,字寄禅。是年为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当年冬天,到南岳祝圣寺,依贤楷律师座下受具足戒。

敬安圆戒后,闻衡阳岐山仁瑞寺的恒志禅师道誉远播,乃寒天冒雪投奔歧山,依恒志习禅,修苦行,并承担寺中劳役。他随众坐禅之馀,听恒志禅师说法,稍具佛门知识。就在这种情形下,渡过了五年苦行僧的生活。后来,敬安禅师有诗追述他幼年的生活,题曰〈祝发示弟补作〉诗曰∶

人间火宅不可住,我生不辰泪如雨;

母死我方年七岁,我弟当时犹哺乳。

..

那堪一旦父亦逝,惟弟与我共荒宇。

悠悠悲恨久难伸,搔首问天天不语;

窃思有弟继宗支,我学浮屠弟其许。

岂为无家乃出家,叹息人生如寄旅;

此情告弟弟勿悲,我行我法弟绳武。

或问,敬安幼年辍学,读书无多,何以能诗?原来他在仁瑞寺期间,仁瑞寺的维那和尚名精一者,素喜吟哦。敬安以为文字访碍禅业,谓精一日∶「出家人不究本分上事,乃有閑工夫学世间文字耶?」精一说∶「你年纪轻轻的如此精进,前途不可限量;不过至于文字般若,恐怕与你无缘了。」这段略有轻视的话,对敬安影响颇深,他后来的努力学诗,未始不与这段话有关。

另一方面,敬安学诗,亦得力于一位郭菊荪先生的鼓励。敬安在〈诗集自述〉中称,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到岳阳去探视舅父,舅父带他游览岳阳楼,楼上有人分韵赋诗。他在旁澄神跌坐,下视湖光,一碧万顷,忽得「洞庭波送一僧来」句,逐豁然神悟。归而述于宿儒郭菊荪先生,郭菊荪认为他「语有神助」,生有夙慧,授以《唐诗三百首》一书,劝他学诗。敬安以读书无多,学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契而不舍,潜研默咏。每有所作,郭先生即倍加赞赏,终于使他以诗鸣于世。他尝在〈诗集自述〉中说∶「..用力尤苦,或一字未惬,如负重累,至妄寝食,有一诗至数年始成者..」

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敬安二十四岁,他离开湖南,到江、浙一带行脚参访,漫游名山大川,从此开始了他亦禅亦诗的生涯。他每每在幽谷中养性,在翠林中怡情时,总要寻章觅句,咏啸不已。肚饑口渴,便摘一把柏叶、松子大嚼,手捧清泉,和水吞之。他在许多诗中说他吟哦的情形。如在〈偶吟〉一诗说∶

山僧好诗如好禅,与来长夜不能眠。

在〈诗兴〉一诗中说∶

我欲吟成佛,推敲夜不眠!

在〈山居四首〉中说∶

结习惟馀文字存,每凭定力摄诗魂!

在〈次韵酬庐吟秋茂才三首〉中说∶

不贪成佛生天果,但愿人间有好诗。

在〈夜吟〉一诗中说∶

未能成佛果,且自作诗仙。

不过,敬安毕竟不是纯粹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禅僧。是禅僧,就应该不忘禅僧的「本分事」修习禅定。所以,他一方面酷好吟诗,另一方面又不能不感到∶

且愁荒道业,未必博虚名;我法看诗妄,能传不足荣。(〈春山漫兴〉三首之一)

同时他也感叹着∶

毕竟苦吟成底事,十年博得鬓如丝。

..

得句曾鸣夜半钟,一生心血在诗中;

思量文字真槽粕,欲逼生蛇去化龙。

他甚至于还想戒诗∶「从今石烂松枯,不复吟风啸月。」无奈已与诗结下不解之缘,欲罢不能,终至于「诗名赢得满江湖」,诗名掩盖了他的禅名。

他对诗有其独特的见解。或有人问他唐诗与宋诗的分别,他说∶

唐人诗纯,宋人诗驳;唐人诗活,宋人诗滞;唐诗自在,宋诗费力;唐诗缜密,宋诗疏漏;唐诗铿锵,宋诗散漫;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迎宾,辞容鄙俗。

他江南参访,并不全是吟风啸月。他二十五岁离开湖南,先到禅宗著名的道场镇江金山寺,住入大彻堂,从大定和尚参究向上一着。不久行脚江、浙,漫游杭州、宁波等地,遍参江、浙各宿。他爱好吴越山水,初到杭州时,即以〈杭州〉为题,吟诗一首∶

欲把杭州当橘州,閑身到处便勾留;

此生不作还乡计,饱看湖山到白头。

敬安不仅是诗僧、禅僧,同时也是苦行僧。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秋,他到了宁波,到阿育王寺去拜佛舍利。宁波阿育王寺始建于东晋太康三年(西元二六二年),传说该寺的开山祖师慧达,梦梵僧指授,在会稽一山中,求得佛舍利宝塔一座,内贮世尊涅盘后的真身舍利。此塔相传即是阿育王所造的八万四千座舍利之一。阿育王寺的舍利殿,飞檐画栋,全用金色琉璃瓦覆盖,辉煌壮丽,殿四周松、樟参天,苍翠梃拔。舍利塔在舍利殿内,塔身似金非金,似石非石,其色青青,灵盘五层,四角飞腾,光明照耀,眩人心目。塔内当中悬一宝磬,中缀舍利。

敬安见到佛陀真身舍利,心情激动不已,顶礼膜拜后,即在自己手臂上剜下一块肉置于灯盏,并燃二指供佛。敬安此举,震惊了全寺僧侣,众人齐集舍利殿前,同声高唱佛号,敬安仍泰然自若,向众人躬身问讯,离开舍利殿。此后他即自号「八指头陀」。

离开阿育王寺,他仍在江南漫游,而以在四明山最久。其间他曾∶「窥天童、雪窦,穷揽霞屿、月湖之胜。郡中文学吕文舟、徐酡仙、胡鲁封、马文斋、沈问梅,皆与酬唱。」(见《新续高僧传.敬安传》)。光绪七年,他最初的诗稿《嚼梅吟》在宁波印行,使他在当时的诗坛上占有一席地位。光绪十年八月,敬安卧病于四明山延庆寺,病中思念衡岳。病稍痊,摒挡返乡,于光绪元年离湘,参访漫游了十年之久。他在江南时,有〈梦衡岳〉诗曰∶

昨梦汲洞庭,君山青山瓶;倒之煮明月,还似浴繁星。

一鹤从受戒,群龙来听经;何人忽吹笛,呼我松间醒?

敬师返回衡岳之年,时为三十三岁。是岁仲秋,他在南岳烟霞峰下筑室而居,额曰「衡山精舍」,自此驻锡南岳,前后凡十八年之久。最初几年,他广泛的接触湘中文人名士,与王∵运、叶德辉、鄞白香、陈三立、吴雁舟等,时有往还,诗思大进。光绪十一年夏,与王∵运诸名士开「碧湖吟社」。九月,赴王∵运、郭嵩淘所召集的「碧浪湖重阳会」。由于和各地名流唱酬投赠,使他诗名更噪于海内。光绪十四年,《八指头陀诗集》十卷出版,于卷后附以自述出家行脚及学诗的经过。前五卷由陈伯严校刊。后五卷由叶德辉续刻,叶并为之作序曰∶「其诗宗法六朝,卑者亦似中晚唐人之作。中年以后,所交多海内闻人,诗格骀宕,不主故常,∵∵乎有与鄞(白香)、王(湘绮)犄角之意。湘中固多诗僧,以予所知,未有胜于寄师者也。」

光绪十五年,敬安禅师受请出任南岳上封寺住持。上封寺是南岳大剎,山后有寺田千亩,以宗风衰绝,山田多为佃农侵占。敬安禅师认真的加以清理,不惜讼之于当道,后来由湖南巡抚清卿中断,始获次第归复。以后他历主衡阳罗汉寺、大善寺,宁乡沩山密印寺、长沙神鼎上林寺诸大名剎,所至之处,鼓螺为之一振。敬安禅师于主罗汉寺法席时。其间长沙麓山寺的笠云禅师,为他传法授记,他成为沩仰宗的法嗣。光绪二十一年,敬安自大善寺退居,出主宁乡沩山密印寺法席。密印寺是禅宗南岳系灵佑禅师,于唐宣宗大中年间所创建的道场,是沩仰宗的发源地,为国内千年名剎,最盛时有寺宇千馀间,僧众千馀人。到了清季宗风颓败,寺宇冷落。敬师住持祖庭,立志复兴,卓锡三年,宗风重振。

敬安禅师五十岁之年,东南名剎的宁波天童寺方丈虚席,天童寺首座幻人和尚,率领两序班首代表前往长沙礼请。时敬安禅师住持上林寺法席,他即辞位到了宁波天童寺晋山。天童寺是历史名剎,自明末密云禅师中兴以来,规模宏大为东南丛林之冠。到了清季末年,以住持不得其人,渐趋没落。敬安禅师继主法席以后,任贤用能,百废俱举,夏讲冬禅,宗风大振。特别值得一述者,是他入主天童之翌年,改子孙庙为十方选贤丛林,化私为公,受到各方的赞叹。

敬安禅师认为,佛法之衰微,由于僧众人材的缺乏。当时杭州白衣寺住持松风法师,计画在杭州开设僧侣学堂,敬师赞同此举,并亲赴杭州协助。后来如松为恶比丘所谋杀,敬师十分伤感,曾作〈杭州白衣寺松风和尚哀词〉以悼之。光绪末年,社会上提取寺产、兴办学校的言论甚嚣尘上,杭州僧侣惶恐不安,计无所出,乃窃敬安之名为首,联络浙江三十五寺僧人,投请日僧伊滕贤道,藉名传教,妄冀保护,以抵制地方官吏提拔寺产。敬安禅师认为此举∶「辱国辱教,莫此为甚,飞函洋务局陈窃名之妄,力请严行拒绝。」

光绪末年,朝命饬各地成立僧教育会。光绪三十四年,敬安禅师在宁波号召成立,被推为会长。他为「保教扶宗,兴立学校」的事务上下奔走,并在僧教育会下附设僧众小学和民众小学各一所,此即我国僧侣教育之嚆矢。

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辛亥年,武昌起义,民国肇建。时「提拔寺产,兴办学校」的口号,仍在社会上酝酿,使寺庙受到威胁。为保护寺产,安定佛教,敬安禅师出面,联络江、浙诸山长老,发起组织「中华佛教总会」。于民国元年四月(一九一二年),在上海留云寺召开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人,除了敬安及留云寺住持应乾外,尚有谛閑、静波、铁巖、圆瑛、本忠、太虚等百馀人,及陆军部代表王虚亭(后来依太虚出家,法名大严)等,中华佛教总会成立,敬安禅师被诸山长老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在民国肇建之初,敬安禅师曾他亲赴南京,谒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吁请保护寺产,为成立中华佛教总会事请命。

民国元年冬月(一九一二年),湖南、安徽等地发生攘夺寺产、销毁佛像事件,当地僧侣联名具状内务部,请求答覆,而礼俗司司长杜关抗不行文。敬安禅师应湘僧之请,约请各省僧界代表在上海开会,共商对策。众人推敬安以中华佛教总会会长身份,晋京请愿。他于是年(壬子岁〕十月中旬首途,十一月一日抵北京,寓宣武门外法源寺。旋与法源寺方丈道阶法师共赴内务部交涉。该礼俗司司长杜关,态度蛮横,争辩有顷,未获结果,乃愤而返回法源寺。甫下车,即胸部作痛,身体不适。亟就榻休息,侍者亦各归寝。明日昧爽往视,已作吉祥卧示寂矣!时为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元月八日,壬子岁十一月初二,世寿六十有二,僧腊、戒腊各四十四夏。

敬安禅师遗留的著作,有《语录》四卷、《文集》二卷、《嚼梅诗》一卷,及《诗集》十卷。他的《诗集》,日僧为之编入《续藏》,八指头陀的诗名,遂远播海外。他的诗,都是脱尽人间烟火之作,间于诗前有「引语」,尤为秀绝。如〈金陵杂诗十二首〉,前有引语曰∶

壬子夏五月,访白道人于乌龙潭上,坐谈良久,觉六朝无限兴亡事迹,都在石城杨柳烟幕中,江山如故,白头老衲,重见故人,回忆曩昔,都如梦痕,欲哭欲笑,云何云何!

诗人陈佰韬,尝有诗赠寄禅云∶

汝本为僧者,胡然入我门?

新诗能链锻,奇骨自腾骞。

此去寻方广,由来悟道根;潇湘秋水阔,山龛佛火温。

人间不可住,此别欲无言。

敬安禅师主持天童寺时,曾自筑冷香塔,铭云∶

佛法本无量,吾生讵有涯?诗心一明月,埋骨万树花。

丹嶂栖灵窟,青山遇客家;未来留此塔,长与伴烟霞。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