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魁,法名显文,印魁其字,俗姓杨,湖南人,清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出生。
印魁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因家中贫困,十一岁时在家乡的高明寺,依宝觉和尚剃度出家,做了小沙弥,学习打鼓撞钟,打扫佛堂。二十岁受具足戒,自思出家人当学法问道,生死事大,怎能因循怠惰?因之行脚参访,投依京兆怀柔的红螺山,担任职事之馀,诵《法华经》、《华严经》,昼夜精勤不懈,历经六年,学力颇见增长。此后又到九华山、翠峰山等地参访。
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法忍禅师在南京句容赤山结茅潜修,四方衲子,闻风往投者甚伙。印魁闻之,也投止赤山,依法忍老人,参究向上一着。法忍在赤山,以来依者日众,屋不能容,乃率众人伐木结宇,砌石为墻,增建茅蓬,并开垦种植,过着禅耕生活,印魁随众工作。一日,偶然被石块击到足上,他在惊呼中豁然开悟,由是「深窥堂奥,结习尽除」。
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印魁离开赤山,结茅于庐山,专习禅定,胁不着席,道誉日播。南京刘思训观察,仰慕他的道风,迎请他到南京住持毗卢寺。
毗卢寺原只是小庵,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的时候,城内有规模的寺院遭毁殆尽,毗卢庵这个不起眼的小庙倒保留了下来。同治三年,曾国荃克金陵,太平天国乱平,曾国藩首任两江总督。因此,南京制台衙门的官员和驻防的官兵多是湖南人。这时,湖南籍的海峰禅师住持毗卢庵,以乡谊的关系,得到官员和军中官兵的施助,把小庵扩建为大寺院,成为南京城中的名利。以这种关系,历任住持都是湖南人,印魁也是以湖南人的关系,得以住持该寺。
自从戊戌变法以后,各方倡议庙产兴学,许多地方把僧寺改成学校,毗卢寺的殿宇也被学校占据,佛殿当作课堂,佛像也被迁移,蒙诸尘垢,清净佛地成为学童喧闹之所。印魁住持该寺,面对这种局面,不知如何是好?未几,南京城的官员公宴至寺,众人有询法要者,有叩禅机者,印师随机说法,众人莫不钦崇。他趁机向官员提出请求∶「学徒嚣张,佛地弗宜,惨雨凄风,目不忍睹,非赖大德,莫由保持。」在场诸公皆为感动,合词以请于当时的两江总督魏光焘。魏制台允众所请,拨款别建学堂,毗卢寺得以恢复旧观,事在光绪三十年间。
学校迁出毗卢寺后,在官府中湘籍同乡维护下,印魁大阐宗风,春夏讲经,秋冬参究,发明心地,四方仰其道风来学者,恒千众,并曾数次传在家、出家戒,皈依者多,一时名流显要,法缘之盛,为天下冠,以致毗卢寺的声誉日隆,常住僧众多达数百人,僧粮不敷,魏光焘后任的总督周馥(玉山)、端方,都时予补助,得无匮乏。
宣统元年(一九○九年)秋,杨仁山创设的只洹精舍因经费困难停办,印魁请在精舍任学监的谛閑法师,到寺中讲〈梵网戒,心地品〉及《法华经》,印魁时与谛閑辩论法义。是年十二月,他忽然示疾,衣钵清池问他后事,他说∶「心愿身中主,意隐两家宾,火后一堆骨,且休认为真。」
是时,侍者宝山也在侧,宝山年少,童心未改,正在座侧的假山旁拽舟为戏,或上或下,往来不辍。衣钵清池呼之曰∶「错了,舟是水上行的,怎能上山?」印师闻之接口道∶「不错不错。」因说偈曰∶
参透人间世事禅,半如云影半如烟,
有朝得遇东风便,直上山头驾铁船。
偈毕,合十环顾四众,以示告假,跏趺坐化,时为宣统元年(一九○九年)十二月,世寿五十四岁,在毗卢寺任住持九年。
印师圆寂,以未立法嗣,住持乏人。后来两序职事徵得全体常住同意,请时在寺中讲经的谛閑法师继任。谛閑见大众热诚推戴,为维持龙天道场,允众之请,寺众亦方期住持得人,道场兴隆,不意宁波天童寺住持敬安禅师闻毗卢寺易主,赶到南京,出面干涉。
敬安字寄禅,号八指头陀,也是湖南人,与印魁有同乡之谊,且是赤山的同参。印魁也别号寄禅,八指头陀赠印魁诗,有「西方既有两迦叶,东土何妨两寄禅」之句。八指头陀何以出面干涉毗卢寺的事呢?原来他以为毗卢寺是湖南人捐资兴建的,住持一向由湖南人出任,谛閑是浙江人,不应接长湖南人的寺院。八指头陀是当时佛教中的显赫人物,他到南京与湖南籍的僧侣取得联络,向官府陈情,迫使谛閑退出毗卢寺。谛閑亦是缁素敬仰的名僧,声言决不向无理势力屈服,于是成了僵局。
后来毗卢寺常住僧众,体察此种局势演变下去,有损于两位当事人的令誉,且亦影响寺中常住难安于道。众人本息事宁人的原则,跪请谛閑为道场及大众而退席。谛閑原无意退让,但见众情难违,不得已而退出毗卢寺。此时,江苏省僧教育会设立「南京僧师范学堂」,谛閑以杨仁山之推荐,出任该堂监督。
印魁和尚还有一件死后收徒的轶事。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出家前的∵虚法师,俗名王福庭,由营口到天津的清修院,找到他的旧识清池和尚要求出家。清池和尚以∵虚研究《楞严经》多年,不敢当他的师父,对他说∶「现在国内的大德,首推月霞、谛閑、静修、印魁四位,印魁已经圆寂了,其馀三位,无论你想拜谁为师,我都可以为你介绍。」
虚不能决定,清池叫他在佛前拈阄,写了以上四位的名字卷起来,在佛前焚香跪祷。拈阄结果,竟拈到已故世的印魁,清池对他说∶「这也是你与印老有缘。印老主持南京毗卢寺,在方丈任内圆寂。他为人耿介,操守行持非常严谨。他平生不收徒弟,所以死后也没有人接续。我常以此事为憾,想给他代收一个徒弟,现在你竟拈到了,这也是感应。印老已经圆寂,他有一位师弟纯魁,现在涞水县的高明寺,你现在出家,他可以替师兄代收。」
就这样,∵虚在高明寺剃度出家,名义是印魁的剃度弟子。介绍∵虚出家的清池和尚,也就是印魁生前座下的衣钵僧清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