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巖将庙及巖将老太
在楼塔镇管村、河上、凤坞一带,巖将老太的故事流传很广,且三地都建有巖将庙。在管村的纪贤山还有乾隆年间修的巖将老太墓。将来或许有可能将其与巖上汤团庙、镜台山许询幽居地元度巖、仙人洞等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本人不揣剪陋,现就浅见所及,略述如下,引玉之砖,未必确当,请高明指教!
康熙以前的《萧山县志》均无巖将庙的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萧山县志》载:“巖将庙在凤凰坞,唐时建。国朝雍正九年士民又建行宫于河上镇。邑人章钰《传略》:大尉管姓,后唐人,不详其名氏,世居邑南之管城。兄弟三人,刚方岸异,不畏强御,其舅氏董戈行十五,亦任力喜侠……事闻诸朝,赠大尉,又赠惠民侯,立祠祠,并祀四公在凤凰山右。灵爽不渝毫发,历今显赫焉。”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有关巖将庙及巖将老太的文字记载。它说明了:巖将老太姓管,是管城(今楼塔镇管村)人,但不知其具体名字。巖将老太的事迹出自邑人章钰的记载。这位章钰就是首次主持管村正式辑谱的梅溪公,字其相,曾任萧山儒学训导。其次是乾隆二十年(1755)修的管村《萧山章氏家谱》载:“回龙庵在溪岸而当村口有关锁回抱之象义,所以取诸回龙也,中供巖将老太像,有田亩作庵产。”可见最迟在乾隆二十年,管村作为巖将故里也建有巖将庙。再后来的《越中杂识》所载巖将庙内容与《萧山县志》基本一致。但将凤凰山误为县东三十里(今衙前)的凤凰山。有说凤凰坞有巖将庙是因为其舅姓董是凤凰坞人,这是牵强附会。凤凰坞董姓始祖是元至正六年(1346)才由上董徙居于斯,与巖将老太生活的后唐相差四百余年。凤凰坞最早有巖将庙是因为“立祠祠,并祀四公在凤凰山右”。现凤坞村东南面,河上干坑桥北面的山仍叫“凤翅膀”。《浙江古今地名字典》载:“凤凰坞,村名,在萧山市区西南27公里。属河上镇,以村傍凤凰山得名。”
河上镇的巖将庙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民国《萧山县志稿》称嘉庆七年(1802)邑人朱静远、孙良臣、俞成德、俞仁美、傅九韶、傅名扬、章佩玉、章君彩等各舍基地。十八年造正殿门厅各五楹、两旁侧楼十楹,中有演台。道光十七年(1837)增建后殿。“这是规模最宏伟,构造最考究的巖将庙。可惜在民国三十三年(1944)毁于日寇轰炸。
道光之前没有人知道巖将老太舅甥四人的名字,道光十二年(1832)地方上向朝廷请封。“恐无名未可请封。卜于神而得之。”实际上就是用迷信活动的手段,凭空想象出来的。这些在民国《萧山县志稿》有明确的记载,道光十三年二月正式敕封。其《巖将军神庙碑记》分别立于河上、管村巖将庙。现虽俱废,但全文内容在《萧山县志稿》及管村《萧山章氏家谱》中均有记载。
巖将庙在过去香火一直很旺,信奉者甚众。记得幼时岁终谢神,大人们必在祭祖前先祭巖将老太,将来或有可能重建。希望巖将老太的事迹不要在流传过程中因掺加了太多的“艺术加工”而失去其本来面目。否则,沿讹袭谬,时远年湮,其弊不可胜言!
(作者系楼塔镇管村村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