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礼荆溪大师遗蹤
荆溪大师(711-782),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九祖。他生于中唐时代,毕生定慧***,著述等身,是天台宗学说的发扬光大者。大师门下法徒云集,高僧大德如道邃、行满、普门等,硕儒学者如颜真卿、梁肃、柳宗元等,皆是佼佼者。大师圆寂后,天台宗盛传海内。贞元二十年(807)春,日本国高僧最澄大师朝礼天台山,向高僧道邃、行满求学,随后将天台教旨传往日本。这在天台宗发展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明年是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圆寂1400周年,在日本、韩国佛教天台宗访华团来天台山朝拜前,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朝礼和考察了荆溪大师在天台山的遗蹤,缅怀他中兴台宗的功德。
荆溪大师,讳湛然,姓戚氏。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家世业儒,自幼聪颖绝伦,超然有迈俗志。年17,访道浙东,遇金华方巖禅师授以止观之法。开元十八年(730),受学于左溪大师。左溪知为道器,诲以所传天台教观要旨。天宝七年(748),投宜兴净乐寺出家。不久诣会稽开元寺,依昙一律师学律。天宝十三年(754),左溪圆寂。荆溪感慨台宗不振,遂率弟子入天台山,礼智者大师塔,立誓大弘台教,报答智祖。从此,他先后居天台山10余年,从事弘扬天台义旨的著述。
我们先来到离天台县城西北约2公里的赤城山悟空洞朝礼。这是荆溪栖止lO余年从事著述的场所。当时,荆溪感到要使佛教界对天台宗的中道学说有正确的理解,必须对“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和《摩诃止观》)作一番详尽的签释。这个重任,当由自己来承担。他曾对弟子说:“今之人或蕩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佛祖统纪·荆溪》)于是,他“大启妙法,旁罗万行,尽摄诸相,入于无间,即文字以达观,导语默以还源”,凭一钵一衣,在悟空洞中潜心著述。经五六年的努力,撰成《法华玄义释签》10卷、《法华文句记》30卷、《法华文句科文》16卷和《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10卷,使“***之教,悉归于正”。传说他撰成《法华玄义释签》之后,深感自慰,遂将“释签甲两字书于洞壁。两字至今犹存,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述四书写成之后,他又感到“自唐以来,传衣钵者起于庾岭(指禅宗南宗),谈法界、阐名相者盛于长安”。它们虽“名播九重,为帝王师范”,但对天台宗止观***的义理还不甚理解。于是,又撰成《金刚錍》1卷、《止观义例》2卷和《始终心要》1卷。他在这些著述中,提出了“无情有性”、“理具三千”和“破三惑,立三观”等著名理论。认为佛性是无所不收、无所不在的。世间万物、无情有性,都是佛性的具体表现,佛性包括在一切存在之中。他说:“众生佛性犹如虚空,非内非外。若内外者,云何得名一切处有?请观有之一字,虚空何所不收?故知经文不许唯内专外,故云非内外等,及云如空。既云众生佛性,岂非理性正因。……虚空之言,何所不摄,安弃墻壁瓦石等耶?”(《金刚捭》,见《大正藏》卷46,781页)真正体现了佛性平等、无所不包的真理。他还认为;法性的理体,皆具三千诸法,一念即是一阴妄剎那之心。在台宗十乘观法中的观不思议境,就是要人做到“于一念中理具三千”。他说:“一家所立不思议境,于一念中理具三千,故曰:念中具有因果、凡圣、大小、依正、自他。故所变化处无非三千,而此三千性是中理,不当有无,有无自尔。
离开赤城山,我们乘车东北行约10公里,来到了佛陇。这里是荆溪大师示寂的地方。原来,荆溪在赤城山隐居了10余年,撰成不少著作后,为了宣讲天台宗的义理,一度离开天台,云游讲经。直到晚年,才回到天台,居于佛陇,“大布而衣,一床而居”,生活十分清苦。由于他德高望重,当时虽然兵荒马乱,社会动蕩不安,但缁素仍然闻风而来,求学于门下。荆溪每天教授学徒,“以身诲人,耆年不息”。佛陇即智者大师开创的修禅寺所在,位于丛林掩映之中,环境十分清静,为历代天台宗高僧朝拜和修持之所。宋代诗僧、书法家指堂禅师摩崖所书的“佛陇”二字,至今仍清晰可辨。
建中三年(782)二月五日,荆溪示疾于佛陇道场。他对生死之道已看得十分深透,认为“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表达了生死如一的思想。圆寂前,召集学徒谈天台宗的精髓。,他要言不烦地概括了假、空、中和三因三德的义理,说:“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蒸炷则初后相同,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他,在此而已,尔其志之。”(《佛祖统记·荆溪》)言罢而化。世寿七十二,法腊四十三。
佛陇原立有一块《修禅道场碑铭》,是唐代大历年间翰林学土梁肃(753-793)受荆溪之嘱而撰。梁肃是唐代著名的古文学家,韩愈、李翱都曾及门受业。他是荆溪弟子元皓的门弟子,对天台教义理解甚深,着有《止观统例》等,为天台义学的重要文献。《修禅道场碑铭》解放后已移藏于智者塔院,因此,我们便来到塔院拜读。碑文共24行,行书径寸,为朝散大夫台州刺史上柱国高平徐放书。碑文除记载了智者大师事迹及传承世系外,还记载了荆溪圆寂前对梁肃的嘱咐。荆溪说:“是山之佛陇,亦邹鲁之洙泗。妙法之耿光,称师之遗尘,爰集于兹。自上元、宝应之际,此邦寇扰,缁锡骇散,而比丘法智,实营守塔庙,庄严佛土,回向之徒有所依归,聚斯人是赖。汝吾徒也,盍纪于文言,刻诸金石,俾千载之下,知吾道之所以然。”梁肃是根据他的嘱咐,才撰成这篇碑文的。此碑保存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拜读着碑铭中的字句:“五世之后,间生上德。微言在兹,德音允塞。惟彼法子,护持净域。此山有壤,此教不极!”心想:这些掷地金声的字句,不正是表达了佛门先哲对天台教义流传万世、永不泯灭的坚定信念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