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名在世∵∵∵∵洞山良价圆寂前对弟子们说:「我有閑名在世,谁能为我除掉它?」有一位沙弥站出来说:「请问老和尚的法号是什么?」洞山说:「我的閑名已除。」∵∵∵∵这则公案讲的是人对自己名字的执着,必须放下。从主观的立场看,自己的名字就等同于自己全体的价值,凡是跟你自己相关的,都跟你的名字连在一起,这就构成了自我中心的膨胀。从客观的立场看,名字界定了你这个人的存在,代表你这个人的立场。∵∵∵∵然而,名字是假的,在未生之前固然没有,在世之时名字也并不等于你自己,像是临时标贴的一个符号,因此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以上的名字,也有许多不同的人却用着相同的名字,在死之后,你的人已不在,纵然名字还在,早已不是你了,那不过是一个符号。可见你的名字跟你这个人并无一定的连带关系,故称「閑名」。也可称做虚名、浮名、假名,不论出名不出名,恶名或美名,都不是真实的你。∵∵∵∵有人主张,「名誉是第二生命」,从对于一个人的客观影响而言,是不错的,若就一个人的主观价值而言,那又未必是真理了。∵∵∵∵洞山活着的时候,他的法号「良价」这个名字,已不能具体代表他这个人,他去世之后,名字已不能代替他说法度众生,却还会有人把他的名字当做在世时的「良价」禅师,念过来念过去。因此,他临终之前提醒弟子们:不要把他的「閑名」当做住世时的他啦!一般人不仅在世时争名夺利,还在乎去世后于青史留名,因此而沽名钓誉,追求虚名,结果反被盛名所累。老子说:「为善毋近名。」似乎也对。∵∵∵∵照理,对于一位得道的高僧,实至名归或有名无名,都不会介意,然而,洞山欲除閑名,是否也算执着呢?不,他是为了后人除执着,而非他自己有执着。∵∵∵∵这时有位高明的沙弥站出来诘问他:「你的法号是什么?」这个沙弥明知他叫良价,还要戳他一下,意思是说,老和尚,你还在意有閑名留在世界上吗?如果放它不下,那就除不掉啦!他被这么一问,知道已达目的,便说:「我的閑名已除。」∵∵∵∵就洞山内心而言,他没有名字,他唯有人人都有的道法,可是世人看不到道法,却把他的名字当成他的道法,可谓认错对象了。洞山用心良苦,临终之际,还叮嘱世人,不要贪閑名,不要执閑名,应当求道、求法,开发各自心中的宝藏。真是暮鼓晨钟,发人省思。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